“扶不扶”倒地老人 为何会成为社会难题?

近年来,“扶不扶”倒地老人成为了公众话题,每隔一阶段时间就会伴随事件出现。北京市甚至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化解扶不扶的尴尬,原本最简单不过的助人行为,却因为“讹不讹”而要左右衡量,成为难题。是人心冷漠道德滑坡了,还是坏人变老继续刁难好人?扶还是不扶,为何成为社会难题?

“扶不扶”倒地老人 为何会成为社会难题?

扭转道德滑坡的局面不能单凭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力量,需要社会都伸出正义之手,这样才能在扭转道德滑坡。

从政府层面看,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要为做好事被讹诈者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帮助;

司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在取证、审理过程中擦亮眼睛,让做好事者不被讹诈;

“扶不扶”倒地老人 为何会成为社会难题?

对媒体而言,要多宣传这样正义的声音,多营造正义的氛围,呼吁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类似的活动中来,以保证人们对道德与良知的坚守。

从公民层面来看,我们需要转变思想,毕竟讹人的老人是极少数的,还是要正确认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积极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有一种担当意识。

“扶不扶”倒地老人 为何会成为社会难题?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扶老人,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