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是中华民族最屈辱的时期。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06年的六十多年间,清政府共对战争赔款达八大次,数额为库平银956814007两,合关银941375451两,合1326323847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倍,巨额赔款让清政府元气大伤,从此彻底走向没落。

但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却同意出资30万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达9000万,在黄河上修建第一座大型铁结构桥,铁桥位于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

百年来,黄河第一桥不仅成为连接西北与内地的重要通道,从此也成为了兰州的城市地标。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百年兰州中山铁桥/摄影@官子旅行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以河为塞,筑城兰州

千万年来,黄河水滋养了两岸的万物生息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条天壑无法逾越,黄河成为天然的城墙,早在二千年前,兰州以“控河为险”成为设城的依据。

无需筑城,河就是屏障。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航拍黄河第一铁桥/摄影@官子旅行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6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与太平洋板块激烈的碰撞,青藏高原抬高与黄土高原分离,中间的沟壑被不断融化的雪山与水冲刷汇聚成巨大的河流,在流经青藏高原地带是清澈的,经过黄土高原后就变了模样,从此,她有了一个形象的名称叫黄河。

黄河在兰州段水势异常湍急,正常的流速也在每秒一千立方米,逆水行舟根本不可能,因此往来丝绸之路的货物运输只能远赴绕道而行。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兰州作为连接内地和西北的交通枢纽,直到明代才实现在黄河上架桥的夙愿,以此征服黄河险阻,但只能以浮桥的形式的出现。

明代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朱元璋委派卫国公邓愈在兰州西面十里处始建一座浮桥。明代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用25艘大船作为桥墩搭上桥面板,船头船尾用绳索固定在两岸重十吨、长五点八米的铸铁桥柱上,遗存的“将军柱”上清晰可辨"洪武九年"字样。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镇远桥是二十世纪前兰州“控扼冲要,道通西域”,人们称赞它为“边缴之要津,千古之伟观”。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这座名为“镇远桥”的浮桥也只能是季节性的,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

对外开放的实践者

清光绪初年,时任甘陕总督的左宗棠就有修建永久铁桥的想法,但是由于高昂的造桥费用而止步。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光绪三十一年,时任甘陕总督升允敏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在其推动下,经过周密勘查,造桥方提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的承诺,在未经朝廷同意既签订了造桥合同。铁桥由德、美两国设计并组织施工。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按照晚清的文书运转制度,官员欲办某事,须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证明不可行,则停止办理;如确实可行,则上报上级机关或朝廷。如此看来,自认为“赋性迂谨,凡事未经办妥,不敢遽以上读宸聪”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他对建造黄河铁桥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每一个铆钉都来自德国

严谨、认真、守信是德国人给予地球人的印象,在建造第一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上至桥梁钢架,下到每一袋洋灰,直至每一个铆钉都完全要漂洋过海运到中国。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运输费用占造桥的47%

建造第一铁桥最难的不是签订合同,不是复杂的设计,而是原材料的运输,小到每一个铆钉它们要经过制作,检验包装然后装船,再经过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海、黄海、最后进入渤海湾,到达天津港,这一路航程达4万多海里。然而,这还没有完,最艰难则是到岸后由天津港运到兰州的路程,先是上火车,铁路只能到达当时的郑州。从郑州经西安到兰州的一千二百多公里陆路是最艰难的,除了最原始的马车运输,还有道路的险峻,车毁、马死、人伤、匪截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仅运输费用就达十二万两白银之多。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民心所向,百姓期盼

城市全长48公里,最宽处为6公里,兰州市区南北最窄处,从中山桥到南边的伏龙坪山上只有1.8公里。对于修建铁桥,兰州的百姓给予了大力的支援,为了不耽误工期,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把桥梁加固修好,老百姓出工出力。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黄河第一铁桥正式竣工通行。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一两银子拍一张照片

铁桥虽是洋玩意,但是两端的牌厦却是中式风格。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为永久纪念这一伟大工程,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铁桥建成后,洋务总局还花了52两银子,请人拍摄了54张铁桥全景照片,分送当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有关部门阅存。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深烙的记忆底片

黄河第一桥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极贫极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一代又一代兰州人与铁桥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第一部桥梁保护法规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九,甘肃洋务总局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程以及巡兵站岗、车马行人来往条规。管理暨岁修法程共10条,详细规定了铁桥平时的养护、维修规则和具体方法。

法程规定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靠西,无论是车马行人皆需鱼贯而行,“毋得久立观望,有碍通行。”载货过重的车辆,不宜并驾齐驱,以防损坏桥板……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二十,针对有人在铁桥上驰骋车马的现象,兰州巡警道、甘肃洋务总局专门发布了一道严禁在铁桥上驰跑车马的禁令,规定“嗣后,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

铁桥招募巡兵12名,分三班倒巡逻,两名分站南北码头,两名站在桥中间,“凡车马人民之行不合法者,均须随时指点。”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如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油桥物料,用鱼油和红色膏为之,每斤兑松香水三两,不计斤两多寡,总以油完为止。”“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第一桥更名为中山桥至今。

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与国民党守城军队在争夺铁桥的战斗中激战异常,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此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这座有着兰州情怀的百年铁桥上,抚今追昔,心潮澎湃。这是没落的清政府做的最光彩的一件事。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因为无知,铁桥逃过一劫

文革开始,兰州的小将们也是一马当先,凡是封、资、修的东西统统的都要被铲除。当时的小将们不知铁桥为外国人所建,故未把它当做“封、资、修的遗物”而砸毁。有位历史学者说,“是无知保护了这座桥!”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黄河两岸日新月异

来兰州旅游,不在中山桥上走一走那都不算你来过兰州。当我们俯首滔滔黄河水都会由衷感叹这水真的很黄。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黄河一开始并非就是这么黄的,以浑黄壮阔著称的中华母亲河,在很长的流域内,却是清碧秀丽,浅处清澈见底,深湾碧绿如蓝,大河温婉缠绵在丹霞戈壁间。经流青海贵德后一路脱胎换骨,从此一黄到底。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9年是铁桥百年华诞,兰州新闻办向全国诗文作家发出征集“铁桥百年赋”的邀请,在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86件作品中,辽宁省沈阳市马建勋的《铁桥百年赋》荣居榜首,据说马先生此前从未来过兰州。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三边利济,商旅荣繁;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标志,独秀新天。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一百年前,在黄河之上建一座铁桥我们只能求助于外国,而今,中国的造桥技术领先于全世界,像杭州湾、珠港澳跨海特大桥的建设,中国造桥技术引领世界造桥水平。

今天,黄河兰州段已有银滩大桥、金安黄河大桥、世纪黄河大桥和桃园黄河大桥等43座桥梁,它们如彩虹横亘在黄河之上,昔日“控河为险”,如今天堑变通途。但无论何时,作为黄河上的“第一桥”——黄河铁桥将作为兰州百年的历史背景和记忆底片,永远是兰州的城市地标。

没落清政府做的最好一件事:出资九千万建造黄河第一铁桥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 兰州中山桥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推荐景点:

黄河水车博览园 黄河母亲雕像 甘肃省博物馆

美食佳酿:

正宁路夜市 安泊尔牛肉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