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福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不溫不火的東南省份,曾同屬百越,卻沒有南越國閉關自守、當斷即斷的豪氣;同屬江南,也沒有蘇杭恰是人間天堂的溫柔,若不是在封建王朝的尾巴,以東南海氛的攪局者出現,恐怕福建是要淡漠五千年的。

福建,福者建之、安之,從遙遠的閩國說起,我們很難還原一個有史可依的神秘古國原貌,甚至秦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秦滅六國,始皇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又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而其中的閩中郡便包含了今日福建的全部。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閩中郡,雖名為秦郡,但秦人卻沒有在閩地實施有效的統治,當始皇帝一命嗚呼之後,閩人也馬上反戈參與了反抗暴秦的鬥爭。

直到漢朝建立,漢高祖念閩人抗秦有功,但又怕閩人聚眾為亂留有後患,遂三分閩中郡,封勾踐之後無諸為閩越王,搖為東甌王,織為南海王。

不愛海的大漢王朝,放任一個東南,三個王國,百越之地,便是海的故鄉。

作為制衡手段,閩中被一割為三,雁蕩山之處為東甌國,武夷山處為閩越國,而南嶺之南則是南越國,正是這次的分封使得閩越被拆分而同時閩地得以成型。

然而,雖有閩廣之分卻無漳潮之異,浙南之溫州,粵東之潮州,其實在兩千年前是和福建一體的。

如此看待,福建人並非絕對中原後裔,也含有閩越成份,而這份遺存卻是溫、福、莆、泉、漳、潮之人共同的性格特點:愛拼、善於經商、精明。

這就是閩人與閩特色。

(一)西漢,福建濫觴,起於“東冶”一縣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西漢時的福建是什麼樣的?

只有一縣一崗哨。

西漢漢武帝,以大軍兵分四路伐閩,並一舉成功,為了防止閩越餘民作亂,遂遷數十萬閩越人至江淮之間,僅留一冶縣,或者說是東部侯官治理、彈壓閩地。

此時的福建,隸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東部都尉~東部侯官。

在廈門同安,曾流行著這麼一句俚語,“未有同安,先有許督”,這裡的許督指的是同一時候被派駐在東部侯官最南邊的許瀅,也就是說,同安可能是大漢王朝在福建最南的勢力範圍,更具體點,就是九龍江以東區域。

西漢時的福建,大概是這樣的:化外之地,人煙稀少,百廢待興。

(二)東漢,北人南來,閩北得到開發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東漢時期的福建,迎來了閩北大發展的美好時光,也是後來東吳清理山越的額外助力。

東漢成帝年間,取消了刺史部,改以州牧,福建當時仍屬於揚州的會稽郡,與西漢的最大差異是,這時的福建,人煙輻輳,特別是閩北,陸續增加了建安、漢興、建平、南平等縣,以及增加的專屬於福建的南部都尉,這一切意味著閩北有了話語權,終於開始“有史”記憶了。

只不過,這時的福建,是以建安為核心的,候官縣成為南和東的代表。

(三)三國,東吳的開發,福建全面開花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福建第一次以獨立建制的形式面世,出現在三國時期的孫吳。

東吳經營福建,首先一改東漢時南部都尉的建置,在建安縣設置了建安郡,領有福建全境。

並增加了將樂、昭武和東安三縣,從此福建共有八縣,含漢代設置的建安、吳興、建平、南平和侯官。

如此,福建的格局中,閩北佔有6縣,閩東1縣,閩南和閩西共用1縣。

福建在兩漢三國時期,顯然和當時的中國一樣,北重南輕。

(四)西晉,東部福建的漸次開發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福建人,從哪裡來?

從西晉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算起,整個西晉、東晉以及南北朝,中原的不安定,使得“王謝”望族移入東南形成士族把控朝廷的時局,而走的更遠者更是一路南下進入福建。

其主力軍從杭州灣出海,一路經由臨海、永嘉,進入晉安、南安和義安,形成了福、漳泉、潮三支南方大民系的雛形。

而少部分人由麗水翻山越嶺進入閩北,沿閩江支流由吳興、建陽、建安進入沙村和新羅,充實了閩西北山區。

這便是福建人傳說中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的歷史。

(五)東晉,南人的喘息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偏安東南的東晉王朝,並沒能給福建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用個形象的詞語,叫做“填空”。

是時,福建與江西一併屬於江州管轄,同樣擁有建安和晉安兩郡,整體上變化不大。

閩北、閩東,郡縣方面與西晉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

北人南遷,仍在持續,一路經海由浙江進入福建,一路由山經由江西進入,顯然東晉時期山路佔了優勢。

與江西交界的建寧區域,新增了綏安縣,後更名綏城,延平縣以南增加了沙村縣,沒錯,就是現在沙縣,而海路的部分,是位於雲霄的綏安縣成立,只是這時它屬於廣東的義安郡。

(六)南朝宋齊,短暫的後退與停滯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篡位頻發的東晉、南朝,福建似乎也捲入了政治漩渦,宋、齊兩朝的福建短暫的衰退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雄心勃勃的劉裕本是東晉、南朝中最有希望收復中原的人物,然而,後院起兵的孫恩、盧循卻逼得劉裕不得不回師自救。

嗚呼哀哉,劉裕如此,福建更甚。

盧循之亂,是繼漢滅閩越、南越以來,對閩粵最大的破壞,這個時候的福建,與廣東接壤的新羅縣、同安縣,與浙江接壤的東平縣,以及不知位於何處的宛平縣,延平縣因人口大減而被廢縣。

至此,建安郡存七縣,分別為建安、建陽、吳興、邵武、將樂、沙村和綏城;晉安郡存五縣,分別為侯官、原豐、溫麻、羅江和晉安。

只能說,辛辛苦苦完成突破的閩南、閩西,又一下子回到了三國前。

(七)南朝梁,九龍戲水的福報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南朝梁,絕對是福建歷史上破天荒的轉折點,因為從梁開始,福建進入了閩系“三國鼎立”的時代,並開啟了福建經濟文化獨立自主發展的局面。

梁代,福建迴歸海的懷抱,與浙江一起構成了東揚州,並由兩郡並列發展成三郡鼎力,分別為建安郡、晉安郡和梁安郡。

福建三郡的名字頗有特點,建安郡是東漢建安年號,晉安是晉代國號,梁安是梁代年號,這就是福建作為新土的資本,全國僅此而已。

梁代,最大的收穫和貢獻均來自閩南,特別是漳州地界,這時期的九龍江獲得空前開發,一下子新增了兩個縣:中下游的龍溪縣和西溪上游的蘭水縣,並因此和晉安縣(此時也更名為梁安縣),合設梁安郡,也就是今日廈漳泉龍的前身。

如此,建安郡領有七縣,與宋齊時同,分別為建安、建陽、吳興、邵武、沙村、將樂和綏城;晉安郡的羅江縣被廢,僅存三縣,侯官、原豐和溫麻。

驚愕,這時候的漳州地界最得勢,有屬於梁安郡的龍溪、蘭水和義安郡的綏安,共計三縣,這是古老漳州的曇花一現,可惜這段歷史後來被遺漏了。

千年不間斷的龍溪縣,也只剩下洛陽邙山的幾塊墓誌銘隻字記載而已。

(八)南朝陳,實力提升的關鍵年代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南北朝的末尾,陳朝,福建終於趕上了升級的末班車,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第一次以中央直屬的身份傲立東南了。

南朝的亂,使得福建人口增長迅速,在梁代三郡鼎力的作用下,福建終於獨立設州,取名豐州,治侯官。

這時候的福建,建置大體上和梁代差異不大,閩北的建安郡有七縣,建安、建陽、吳興、邵武、將樂、沙村和綏城;閩東的晉安郡領縣三,侯官、原豐和溫麻;閩西南的梁安郡改名南安郡,領縣三,晉安、龍溪和蘭水。

晉安、梁安、南安其實指代都是一樣的,南北朝時期因為更名頻繁,可能會讓人有些錯亂,他們都是指今天的南安縣,只是那時的治所在今天的豐州鎮而已。

是的,這個豐州鎮的名字源頭與陳朝設置的豐州是一致的,並不是張冠李戴。很多古地名,都隱藏著好些過去的往事,只是我們不記得也記不得了。

(九)隋,天下統一的大變革時代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隋代的福建,萬水歸宗,隋文帝的一句話便重新洗牌,這是合乎時宜的大變革。

新皇上任大把火,隋文帝統一天下,結束了數百年南北分治的混亂局面,也刷新了人們的視界。

南北朝,小國林立,因此在州、郡、縣三級政區區劃上有些浮濫,於是新朝得立便將之更改為州、縣兩級,即使到了隋煬帝時期也是郡縣兩級,於是福建被重新劃分為一郡五縣,四縣歸建安郡,一縣歸江西的臨川郡。

原建安郡的綏城、邵武、將樂統合為邵武縣,劃歸臨川郡,其他縣併入建安縣;晉安郡三縣合併組建閩縣,曇花一現的莆田縣與晉安縣合併為南安縣;蘭水、龍溪及義安郡的綏安合設龍溪縣。

從此福建版圖除了邵武外基本成形。

(十)唐垂拱,開漳是劃時代的開始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唐代的福建,是全面開花,徹底擺脫蠻夷進入中央統治的全盛年代。

唐太宗貞觀年間,分天下為十道,福建隸屬江南道,所以傳說中的“江南”自然也應該包含我大福建。

福建的州郡大變革,應該從漳州說起,也應該從漳州算起。唐垂拱二年,武則天批准陳元光的奏請,敕建漳州郡,時公元686年;14年後的久視元年(700年),於今泉州鯉城區置武榮州;景雲二年(711年),泉州更名閩州,並設置閩州都督府,同時武榮州更名泉州,從此福建便成了擁有五州的一方之霸。

閩州都督府,領有閩州、建州、泉州、漳州和潮州五州,從這時起,天下就是“泉漳潮一家”的局面。

(十一)唐天寶,福建的小資襁褓時光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泉州舊稱清源,福州舊稱長樂,並非空穴來風,這源自唐代文雅的“郡名”,也是唐明皇盛唐記憶的對應。

唐天寶年間,唐玄宗將“州”改為“郡”,州刺史成了郡太守,福建的閩州(福州)都督府成了“長樂經略使”。

於是乎,閩州變成“長樂郡”,泉州為“清源郡”,漳州為“漳浦郡”,汀州為“臨汀郡”,建州為“建安郡”。

“郡”的使用,讓郡的名字變得文雅了許多,而郡名的選擇無外乎來自下屬的縣,泉州選擇了仙遊的古名“清源”,漳州選漳浦,而汀州可能覺得長汀不夠霸氣,龍巖太一般,寧化太接地氣,於是用了漳浦的慣例;以至於漳州也習慣稱為“臨漳”,這都是一個道理,母親河在古代很受歡迎的。

(十二)“福建”元年從此開始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福建之名,源自福州的“福”和建州的“建”,時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由江南道改隸屬於江南東道,福州之名始見於歷史。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地方軍事武裝力量,全國各地開始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福建地界取當時最大的兩個州福州和建州的首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廢道設節度使,統管軍、民、財,從而恢復了三級行政制。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升福建為節度使,大曆六年廢,置福建觀察使,分管福、泉、漳、汀、建五州,計二十四縣。

以民俗看,福建是時為三種民系,建州為閩北民系,福州和汀州為閩東民系,泉州和漳州為閩南民系,此時的客家還未萌芽。

(十三)五代閩國,福建盛世的前奏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五代閩國,偏安東南的福建迎來了經濟、人口的大繁榮,正是這個時期,奠定了福建超越中原的基礎。

唐末,隨著黃巢起義的影響日趨嚴重,被任命為光州刺史的王緒不願與黃巢為敵,帶著光州子弟兵一路南移,竟輾轉進入了福建,當他們來到漳州後,王潮兄弟三人密謀殺掉王緒自立,在泉州張氏的請求、歡迎下,王潮率領光州兵佔領了泉州,並因此被福建觀察使陳巖任命為泉州刺史。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以泉州為基地,進軍福州,並一舉得利,據有整個福建。唐乾寧四年(898年),王潮病逝,王審知接任,並被唐朝授予威武軍節度使,封為琅邪郡王。公元909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並於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年號龍啟,國號閩。

在閩國建立之初,王氏三兄弟苦心經營福建,使得福建休養生息,人口繁殖,一步步增強內力,為未來的福建打下了雄厚基礎。

這段時期的福建,在建置上除了福州升為長樂府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是各州增加了諸多以“場”為名的副縣級,為福建的郡縣擴大做好準備。

(十四)閩國的內亂加劇,誕生了殷國,促使八閩呼之欲出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不得不說,閩國的執政者真的時刻在走極端。

王潮、王審邽和王審知三兄弟文武雙全,品性俱良,因此閩國才得以在亂世中自保自全。然而,王審知的後代及後繼者卻一個比一個無能,甚至暴虐不堪,以致骨肉相殘,國破家亡。

在經過一系列爭權奪位之後,王審知七子王延羲得繼大統,但他的暴虐無道卻未能一改前朝風格,其弟王延政多次勸諫無果後,憤而在建州稱帝,改元天德,國號大殷,於是福建出現了閩、殷二國並立的局面。

獨立後的殷國,在南平加設鐔州,在邵武設鏞州,為後來八閩的形成埋下深深的伏筆。

(十五)閩國的破滅,攘夷必先安內果然是歷史明鑑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殷國成立不久,閩國終於迎來了滅頂之災,連重遇與朱文進再次發動兵變,殺死了王延羲並對王氏族人進行屠殺,這也是為什麼作為開閩的琅琊王氏,為何在福建排名不如陳林黃的原因之一。

閩王花落朱文進,殷國自然不能放任不管,於是興師動眾順流而下,而這時,虎視眈眈的福建之外,開始起了風雲。

最終,福州投降吳越,漳泉留從效自立稱臣。而南唐攻下建州,降了汀州,並在建汀二州和殷國鐔州基礎上新設了劍州,以為對峙吳越和留從效之用。

從此,福建進入“三國鼎立”對峙之勢。

(十六)北宋,福建和平統一,開啟了盛世局面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隨著五代的結束,全國開始進入規模整編階段,在硬漢宋太宗的精心佈置下,福建似乎很太平地完成了編制劃分。

在太平興國年間,為了防止再次發生軍事割據,大宋王朝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太宗選擇福建的一東一西,分別設置了兩個軍事重鎮,一為建、劍和汀之間的邵武軍,以作為三州和閩贛的震懾存在,而東邊的福泉之間則設立興化軍,以確保戴雲山周遭的安定。

從此,福建正式進入八閩時代,六州二軍共八個州級行政單位,而這種建置深刻影響了北宋以後各朝代的風向。

(十七)南宋,福建歷史的巔峰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南宋的福建,並沒有迎來太大的變革,僅建州因皇帝的蒞臨而升級為建寧府而已。

如此波瀾不驚的建置變化,竟為福建的飛黃騰達奠定了雄厚基礎。

南移的南宋朝廷,並未一改文人治國的傳統,而這剛好讓福建人歡喜不已,整個宋代,就屬福建人科舉最得勢,滿朝都是福建進士,故而福建各州府多有“海濱鄒魯”的自號,甚至有三個城市進入中國進士十強市,至於十強縣則更多了。

總歸一句話:歷史上的福建,什麼時候最風光?非南宋莫屬。

(十八)元代福建路,除了馬可波羅口中的刺桐城,別無可說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元代的福建,已經不需要多說什麼了,除了縣之外,無太大差異。

(十九)明代,漳州引領下的福建,南重北輕成為趨勢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寧德市的前身,福寧州在明代出現了,取福安和寧德的首字組合而成,這算是宋元明三代最大的收穫吧。

而明代,也是福建南部全面超越北部的關鍵朝代,在這個時期,客家人為主的汀州已經發展成成熟的州府,而且還在不斷地向粵東北輸出文化和民眾。

最南邊的漳州,自唐代設立以來也終於迎來了瘋狂爆發的大好局面,一躍成為福建最大的城市,這主要得利於月港的開闢和手工作坊的發達。

因這兩個後生力量,福建南部開始成為東南歷史發展的動力之源。

(二十)清代,版圖的再次擴大,臺灣就不累述了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基於明代的大發展,福建的版圖變化也確實發生在南部。

龍巖州獨立於漳州,永春州則脫胎於泉州,從此整個閩南區完全形成,漳泉龍永四州府的版圖便構成了今日福建閩南文化的核心區(含大田)。

此時的福建不再以八閩、九閩、十閩代稱,因州府的增加使得數字無法繼續疊加,而重新迴歸八閩這個持續時間較長的統稱。

(二十一)民國,現代市縣的初稿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民國初年天下大亂,為了一改封建“遺毒”,建置的大刀闊斧真的一點都不手軟。

福建被改成四個道,有種迴歸隋代福建四縣的感覺。

福州和福寧州合為閩海道,興化、泉州和永春合為廈門道,漳州、龍巖和汀州合為汀漳道,建寧、邵武、延平合為建安道。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後來,福建在19路軍短暫獨立時也曾經有不同的建置,分分合合各種亂糟糟,直到1934年,民國政府開始推行對後世有極大影響的行政督察區,先是把福建等量分割成十份,在面積上考慮到了地盤的均衡,有點天下為公的味道。

但是,這種不照顧人文和傳統的分法是不負責任的,顯然它不會存活太久,但卻開啟了福建市縣發展的大改革之門。

|福建不簡史|22張圖,跨越2100年,說說福建的“創業史”

很快的,十區的福建還沒過滿一年,就開始縮編,直到解放前,福建存有八區。

第一區是寧德的前身,第三區是南平的前身,省直轄是福州和廈門的前身,第四區是泉州和莆田的前身,第五區是漳州前身,第六區是龍巖前身,第七區是三明前身,第二區被分至三明和南平。

雖是如此近似,但其實在建國後更有紛亂的建置變化,那才是今日福建九市的真正來源,這裡便不開講了。

以上的福建建置史,一點也不簡,落落幾千字,看的眼睛痠痛,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點開圖片,僅看看這23張圖,你就能看懂福建創業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