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无诗不唐,唐代“诗字辈”的诗人就有一堆:诗仙、诗圣、诗魔、诗佛、诗神、诗鬼、诗杰、诗狂、诗骨、诗家夫子、诗豪、诗囚、诗奴等。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王维,就是他们之中最重要的一位,号称“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王维字摩诘,名字来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但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佛系青年。他出身富贵,少年时代生活富足,意气风发,也写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画楼朱阁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样的诗句。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王维早年随母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写出来的诗句也变成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这种充满了禅意的样子。不过,王维并不是就此遁世,他仍然交友、写诗、作画,不过是心境越发平和,最终成为了“诗佛”。

隐逸与自由,“诗佛”和他的佛系诗

王维的禅心可以从他的许多诗中得到明证,如:“清浅白石滩,绿蒲尚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诗的禅理佛趣可以说是俯首即拾,触目菩提。 作为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官吏,王维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格上伟人,王维是失败的,甚至他是一个卑劣者。安禄山叛变,王维被俘,他深深陷入了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之中,在狱中不顾一切地服药假充残疾,以此反抗,但徒劳无益,还是被迫接受叛变政府的官职。于是他内心羞愧得无以复加,其宗教心态也由“奉佛出尘”转向了“奉佛报恩”,达到了仕隐两相忘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