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圈仿佛家里有矿的人,每月信用卡都刷爆!

工作后,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最后总是会以“加个微信好友吧”的句式结束,久而久之,我微信上有大概三千个女孩儿,但一般加上后很少再说话,她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这个世界有多么的操蛋。

每当我无聊的时候,会翻看这些女孩儿的朋友圈。

人生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很多经常发朋友圈的妹子,我们虽素昧蒙面。

但这些年他们的变化,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我却一清二楚。

于是我学会了分辨各种名牌包包,认识了蒂芙尼和宝格丽;

全脸脂肪填充和信用卡分期整容,东南亚伴游和深圳三亚空降;

保时捷的718和法拉利的458,Space的燕窝和纯K的牛肉面;

一盒一盒的笑气和一板一板的蓝精灵。

很多朋友圈仿佛家里有矿的人,每月信用卡都刷爆!

到了深夜,她们都挺爱发一些诸如「女人需要独立」「男人不可信,还是钱最可靠」的毒鸡汤。

可能是我生活圈子不对,我加的这三千个正妹,居然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过着这样相同的生活。

白天都不用去工作,睡到下午两点起来,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去喝下午茶。

晚上又都像夜猫子一样,出现在成都的各大娱乐场所。

她们的年龄大概18到26岁,都有着精致的面容和矫好的身材。

好像每一个都贴上了价格标签,等待有实力的男人前来探询。

而很多男人更是神奇,全身上下拿不出两千块,但是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活出了好几个亿的感觉。

更可怕的是,喜欢他的女生竟然层出不穷。

很多朋友圈仿佛家里有矿的人,每月信用卡都刷爆!

有个认识的小伙就是这样。

对外宣称是个主播,可是打开他的直播资料,粉丝寥寥。

真实的求生方式一直很神秘,隔三岔五就找人借钱,也不是借多少,八百一千的。

你说过得这么潦倒的朋友,那生活一定很凄惨吧。

完全不是这样。

打开他的朋友圈,你会觉得此人家里一定有很多矿。

他会找到周围所有一切值钱的东西自拍。

比如说朋友的车,朋友的房,甚至朋友的狗,就差朋友的女人了。

于是乎,在别人看来,他的生活很精致又有档次。

下午喝点下午茶,晚上去吃有逼格的西餐,深夜再去Club享受音乐。

刚接触的女生,都会觉得他是个有为青年,有长相有身材有钱。

可是接触时间一长,就知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逐渐远离了。

可人家也不在乎天长地久啊,别人只想人生若只如初夜而已。

我发现了一条朋友圈至高规律。

那种朋友圈里人缘极好,穿着朴素大方,规律作息,读书写字的,一般都是巨富。

那种衣着每季潮牌到各种网红地拍照的,一般都是信用卡刷爆的朋友。

这个物质的、功利的、虚荣的世界,无时不刻的刺激着女孩子们花钱维持着一种体面的生活

很多朋友圈仿佛家里有矿的人,每月信用卡都刷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不了解Supreme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甚至经常有拼成Superme的。

这个潮牌,我觉得最值钱的是这个Logo。

一个砖头,带一行红字,就潮了;

一件基本款的Tee,带一行红字,就高潮了;

花好几千,或者买件这样的假货穿身上,就是时尚的潮人了。

这是绝大多数女生的真实智力水平。

每每看到一些购物网站打出的广告语,都感觉这个社会在把人们摁在地上狠狠摩擦。

之前做新闻的时候,看到一个数据。

2016-2018年,90后群体的消费总额涨了好几倍。

可是收入只提高了百分之十几,笑而不语。

可能是花呗白条信用网贷爸爸们又一次拉动了内需,刺激了经济。

于是,我看到很多人,早早的就跌入了这个马蒂尔德陷阱。

曾经用几百块钱买东西的,一旦用上了好几千的好货,就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衣着朴素的,一旦穿上Gucci、Chanel,也再也脱不下来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往往一个人的变质,是从混圈开始。

他会认识周围表面高品质生活的朋友,大家都是Prada、Hermes,她为什么还像从前那样心心念着MCM呢。

自己穿一身淘宝货,怎么好意思到夜场去跟一身Balenciaga的一起蹦迪呢。

经常有女孩儿对我说:你知道出个门代价多高吗?

光是一脸的化妆品,就要一百多,要算上平时的保养护肤,一天光脸上的成本,就好几百。

所以,出来见你,就是对你最大的尊重了。

一个精致的女人,基本上就是用钱堆出来的,粗略的算个账:

一个普通的七分美女(抱歉用打分的方式评判女性),在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一个月化妆品护肤品怎么说也是1000;

房租不能比姐妹差,至少一居室2000;

换季买衣服至少2000,吃饭2000,交通1000;

如果平时还有些娱乐活动喝喝下午茶逛逛街至少1000,加上人情往来,总计每月至少得10000块。

问题就来了,22岁-25岁的女孩子,在二线城市,究竟几个有能力,从事正当工作能做到月薪10000以上呢。

所以,在朋友圈里那些光鲜亮丽,衣食无忧的漂亮女孩子。

你稍微了解一下家世背景,她具体干什么样的工作,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大概心里就有个数了。

诚然,一个女人,很难在这样鼓吹消费的社会无意识中独善其身。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个女人,为了钱,为了消费,为了面子,为了圈子,慢慢地变成了社会人。

为了维持大家认为的体面生活,办了好几张信用卡。

开了一家家网贷,刷爆了花呗,用光了借呗,用无产阶级的身份去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