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的蔬菜,只作爲調味菜,現在卻成了發家致富的農作物

現在的農村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農民只是靠那一畝三分地養活一家人,沒有什麼多餘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好多人都知道出門打工了,在外雖然吃了很多苦,但是大大改善了家裡的經濟情況,不再為吃穿而作難了,只是在外打工的多數是年輕人,稍微上點年齡的人,要不是身體不允許,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讓自己出不了遠門,特別是我們國家有句老話說的好:“家有老人不遠遊”。出不去打工怎麼辦?現在國家的政策也非常好,對農民也給予一些農業致富的扶持,最長見得就是大棚種植。

農村種植的蔬菜,只作為調味菜,現在卻成了發家致富的農作物

大棚種植的種類也有很多,其中就有一種大棚種植小米椒。小米椒是辣椒中的一種朝天椒,它的個體小,沒有成熟的時候是淡綠色的,成熟時候是橙黃色的,烘乾以後是紅色當中帶點橙黃色,像我們經常見到的小紅色辣椒就屬於小米椒,它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現在在我國廣大地區都有栽培,其中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巖等地為小米椒的主要產地,最為著名的是贛州石城縣,這個地方的人使用烤煙葉用的烤煙房對小米椒進行烘乾,這樣不但數量大、速度快,而且成本低、質量上乘,成為各個出口商的理想農產品,也是生產泡椒的最佳品種。

農村種植的蔬菜,只作為調味菜,現在卻成了發家致富的農作物

以前人們在種植辣椒的時候都是育苗之後,直接在旱地上種植,這樣大大降低了辣椒的產量,慢慢的人們開始用地膜的方式來種植辣椒,這樣雖然提高了辣椒的成活率但是產量還是不是很理想,現在人們開始用塑料大棚來種植辣椒,這樣大大提高了辣椒的產量和質量。早春時節在用塑料大棚種植小米椒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遠離“三廢”汙染的環境,再就是品種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要選擇優質、早熟、抗病、豐產的品種,這樣成活率、質量都會高很多。

農村種植的蔬菜,只作為調味菜,現在卻成了發家致富的農作物

使用塑料大棚種植小米椒是很講技術的,要求也是很嚴的,就拿施肥來說,它要以有機肥為主,還要控制氮肥的施用,不能施城市垃圾糞水和汙染;在育苗上也是要講究營養土配製、用種量、種子處理等,種植處理完之後就都要播種了,要在溫室中進行,播種時間一般在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溫度要保持在28-32度,晚上溫度要保持在18-20度;出苗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8-28度,晚上溫度保持在12-15度,還要讓小苗通風見光,澆水也要控制,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很費神的。

農村種植的蔬菜,只作為調味菜,現在卻成了發家致富的農作物

還有一點就是塑料大棚在種植前,要進行消毒的,塑料薄膜蓋好後讓棚持續保持50-60度的高溫,悶上2-3天,就可以達到高溫、消毒、殺菌的作用了。以前早春是不能種植小米椒的,現在有了塑料大棚想種植小米椒是很容易辦到的事了。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