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村扶贫中,怎样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驻村扶贫工作队


一是全面推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常态化驻村走访工作制,包村干部“两天一宿”工作制(一周下村两天,住一宿),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普及脱贫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深化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认知度,增强参与意识。

二是全面开展“五扶一促”活动,整体推进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形成“我脱贫我光荣,我不贫我精彩”的社会氛围。

三是深入开展送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知识音频、送红色电影下村“双送”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是开展促脱贫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知与支持。

五是开展脱贫攻坚送文艺下乡活动。逐村举办“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文艺下乡演出活动。

六是设置脱贫攻坚宣传栏,为每个行政村设置脱贫攻坚宣传栏,并设立二维码,方便每个村民扫描、认知。

七是利用村广播设备,每天循环播放脱贫攻坚政策、知识。

通过以上措施,使脱贫攻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基层汇报者


其实说到这点,真是所有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难点。“满意度”的比率在扶贫工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面,我来分析下为什么会是一大难点问题。

贫困户自身方面

某些贫困户本身致贫原因是属于“缺乏自身动力”,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懒”,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亲身带动下,还是一阕不振,整天就是打牌,游手好闲。在非贫困户眼中,会认为这部分人享受了国家政策,过得滋润。举个例子,有一次听见一名妇女吐槽说,谁谁谁家是贫困户,每天都在桥头打牌,下午四五点就在村子里四处瞎晃悠,而我们从早忙到晚,还没人家贫困户一天过的潇洒。这个例子就无形之中反应出了贫困户自身的约束力造成了非贫困户的不满情绪。

对政策的不了解

其实相信大部分农民朋友是明白道理的,而且绝大多数家庭是达不到申请“贫困户”的标准。但是有的时候会听见谁说,那谁谁谁是贫困户,我家比他还穷,为什么我家不是“贫困户”。说到这点,就是政策方面的宣传没有真正落实到每家每户,有的时候我们做精准扶贫工作的同志们不能只局限于“贫困户”的宣传。往往“非贫困户”的工作和政策知识的宣传也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该如何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呢?

  1. 做好政策宣传,到家到户去走访,宣传国家普遍的惠农政策为前提,适当的讲明一些贫困户的标准和享受到的政策,告知他们,就算是贫困户,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贫困户,政策是一时的,不可能做一辈子的贫困户

  2. 提升村民致富意识通过标语,宣传画,告诉大家贫穷不可怕,不努力摆脱贫困才是可怕的,让村民们意识到贫困户并不是什么光荣的名字,更让“贫困户”自己也感到压力,想努力通过自己的拼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摆脱贫困户的帽子。

  3. 通过集体措施,在国家对农村的大力扶持政策下,新建集体项目设施,比如村级文化广场,垃圾池、修缮河道、公路、便民桥、图书阅览室、村级电子商务站等等。用这些集体的惠民措施,来提高整体村民的满意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分析与回答,不足之处欢迎评论探讨。

麦田Mr


问题:在驻村扶贫中,怎样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持续深入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当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后,再多次的考核中发现,非贫困户的满意度是最难拿到的,特别是哪些想进入贫困户而没有进入的农户,在他们那里有着100个不满意,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驻村扶贫中,该如何提高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呢?

第一:参与感

在扶贫工作中,虽然以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但我们不能忽视农村非贫困人口同样有着对技能培训等的需求,因此,在村上举办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应该不仅仅局限在贫困户当中,还可以广泛的让非贫困户自愿参与进来。而且目前由于农村劳动人口少,很多时候,在组织培训的时候,贫困劳动力基本都没有多少人,这个时候让非贫困劳动力参与进来既可以学习技能,同时也不会浪费培训资源。

第二:重视感

在农村,目前是贫困户的事每家每户都有包扶干部,有个生产生活上的事,一个电话咨询一下,或者直接上门就展开帮扶了,那么我们的非贫困户呢,是不是存在反映个问题,村委会久久拖着解决不了,这个就是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非贫困户的问题更应该及时处理解决好,让他们也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第三:主人感

我们经常说,人民当家做主,今天我想说,让非贫困户也有主人的感觉,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村上的各类会议、特别是贫困户评议会议、道德模范评议会议、先进典型评选等这些活动,增加非贫困户的参与度,让更多的非贫困户参与进来,进行评议,给他们展现客观、公正、公平评议、评选的机会,同时村里重大事项等多找非贫困户代表提意见建议,让他们有主人感。

第四:公平公正透明

对于村上关于贫困户的所有政策及补贴情况公开透明,让非贫困户看到,享受补贴的这些人确实是村里面需要帮助,家庭比较困难的人,让他们从心底里服气,对有些想进贫困户而没有进的农户,充分做好解释工作,挣得他们的体谅与包容。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在农村扶贫中,怎样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怎样才是贫困户?


按照规定,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335元(各地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就可定为贫困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民,可优先评为贫困户:1.未成年的孤儿;2.已扎二女户困难家庭;3.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的;4.发生重大灾难,失去生活保障的;5.发生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因病致贫的;6.多个子女在读高中或全日制大专、本科等院校;7.军烈属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困难老村干部。

同时,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相对贫困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对于贫困户,国家给予一些补助。正是因为这些补助,让现在很多农村的非贫困户意见很大,相当的不满!如何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呢?

第一,首先,贫困户的评定一定要公开、公正、公平。对于那些绝对贫困的家庭评定为贫困户,大家绝对没有意见。按照名额,先评定绝对贫困的家庭为贫困户,剩余名额在相对贫困的家庭中公开评定。这样就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那些非贫困户也肯定没有怨言。

第二,贫困户的评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村干部说了算,不能拉帮结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是真正贫困?都心里清楚。可现实中,那些村干部亲戚,甚至住着楼房,开着小车的都评定为贫困户,你说那些非贫困户能满意吗?只要评定的是真正贫困户,那些非贫困户就不会不满意。

第三,对于贫困户,可以按规定补助,但是更应该帮助当地区域农民脱贫致富为重点。扶贫以扶持当地区域产业为主,通过发展产业,提高所有农民收入,这些工作就是以面带点,通过整体致富带动贫困户脱贫。这样一来,那些非贫困户也同样致富了,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大家喜欢或想咨询更多农村问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闰土说农”,同时欢迎点评留言或私信!谢谢!


闰土说农


诚邀,本人从此扶贫工作一年半,帮扶对象10以上。每周正常工作日5天,有三天以上进村入户,周六为扶贫日,初衷是让县派干部帮扶,实际呢?都懂,周日开党委会。所以,七天基本是不休,多谈一句,平日里回宿舍最早的是时间十二点,且不可能有任何加班费和福利之类。谈到扶贫工作,涉及满意度的问题,这是永远无法得到准确回答的。

第一、基层永远是基层,政策来源于上层,往往无法顾及基层的具体实际,层层加码这不是传言。

第二、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古以来是有依据的,贫困户得到政策优惠他们会认为这是国家的政策惠及,和你干部没有关系,享受的闲少,未得的闲政策不够。非贫困户靠自身努力、过苦日子才得来的稍微好点的生活,他们不解凭什么不劳而获的人得到国家的救助还大言不惭说自己不劳动也有人帮助。

第三、衡量精准扶贫脱贫成效,也许满意度的测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事实胜于雄辩,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查得出的这就是事实,贫穷不该成为理由,扶得起来的人会靠自身努力后告别贫困,扶不起来的在政策惠及后心存感恩。

第四、扶贫根本就是扶持思想、教育,思想没有提升、教育没有改变。所有输血式、捆绑式的扶持都是没用的。打铁得靠本身硬、别人拉你一把、自己还得蹬一脚。

最后,工作中如何提升满意度?

1、以诚相待、平等待人。在政策宣讲中,别摆官架子,多和群众交流,从言语中察言观色、熟悉个体性格,以其容易接受的言语方式交流,在叙家常过程中穿插政策,群众不明之处当场解释,自己不能解释的及时把握清楚后向其解释清楚。

2、换位思考、交心留心。不论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冲突、产生误会,了解清楚对方的需求和困境后,及时做出反应,不留潜藏矛盾。政策始终是政策,不是你我能解决的事,其实群众也知道这个道理,力所能及范围内为他们解决好问题就行。

乡镇工作具体,没有任何条条款款能细化。满意度高低,其实没那么重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于情于理顺其自然。

全手机敲字,不足之处,请相互学习。


幸福的林立2013


在农村扶贫中,怎样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作为乡镇基层干部,帮扶了10户贫困户,也曾做了半年的驻村“第一书记”。怎么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又是近年来中央、省、市检查考核,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重要指示。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经闻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为什么在农村,非贫困户的满意度有需要提升的问题?

1、精准识别不准;2016年以前的精准贫困户评定在上级没明确提出评定标准和方法之前。更多情况是走走过场、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当然沾亲带友的现象也是有的。2016年以后从上到下都有,一套精准扶贫户的评定要求,群众的怨声较小。

2、村村、户户不平衡;我镇一共15村,其中“十二”贫困村一个、“十三”贫困村六个,全镇贫困户1035户。总体而言我镇15个村经济水平大体相当,贫困户中除了散养五保户及重病患者家庭之外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生活水平相差不大。但是自贫困村评定下来以后,动辄上千万元的贫困资金。无形之中又加大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

3、群众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农村群众接受文化水平有限,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形成了一个封闭而又狭隘的生活圈。一种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在本身生活水平相关,一评到贫困户就有大大的实惠,自然也就心里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和脱贫攻坚的光荣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如何提升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呢?

1、加强走访;作为帮扶干部,要想群众认识、群众满意只有多走访别无他法。多与群众交心,常去群众家走走,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走访我的贫困户潘三娇老奶奶)

2、加强村务公开;对村里的重大决策特别是精准扶贫户评定、工程项目方面等敏感问题,尽量邀请全村的农户参加,确保群众的知情权。

3、镇涉农站所提高工作效率;群众是可爱的、朴素的。作为镇站所在群众面前,代表了政策解释的代言。镇站所要在接到群众业务第一时间处理,解民意、释民惑。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中,怎样才能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的分析与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留言点评!


农村也有广阔天地


当有灾情时,不要光考虑贫困户,把党的温暖给非贫困户也送一些,不要什么都是贫困户的,好像贫困户有理了,特别是超计划生育的贫困户,当年计划生育多生孩子占便宜了,现在孩子多又成了吃低保,当贫困户的理由了。


东风17340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我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这个真的是比较难的。这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心理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能这样问我们自己: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你满意吗?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满意,因为我们取的采访基数大,是全国的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大家都感受到了政策的好。

但是当我们把基数缩小,缩到一个镇,一个村,一个组的人群里面,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基数小了,人们的对比范围也小了,如果他知道贫困户有低保五保,产业扶持,而自己因为不是贫困户而没有,他可能就心里不舒服了,十有八九会有意见,又怎么可能提高满意度呢?

一是制度上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也是必须要满足的。

二是对贫困户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提高胃口,不能引起非贫困户反感。

三是做好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特别是管好扶贫资金,做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多宣传,帮扶干部做好政策宣传宣讲工作。


新鲜事新发现


1、落实好四项基本制度,4+2工作法。

2、贫困户识别、退出精准。

3、提升村内公共设施建设。

4、走访慰问非贫困户,了解、解决矛盾。


始于信仰


最没有意义的就是扶贫,扶不起来的阿斗,懒得干活,还想抽烟喝酒,房子漏了不修,等着党给盖,跟村干部还牛逼哄哄的,不扶我你们完不成任务,这都是啥想法,最苦的就是勤劳苦干的,还不如死吃懒干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