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的發病特徵、規律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的發病特徵、規律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發病快、危害重,如主要的盤腐型菌核病,其病菌是在現蕾期至花期就已侵染,而在近採收期開始爆發顯症,一旦爆發,防控就來不及了,常造成絕收,因此菌核病的防治要早防、前期重防,顯證後重治。

向日葵菌核病的發病特徵、規律及防治措施

一、發病特徵:向日葵菌核病不但侵染花盤和果仁,也侵染莖幹、葉片、莖基部以及根系,按期不同症狀表現常分為四類:根腐型、莖腐型、葉腐型、盤腐型。

根腐型:苗期至收穫期都可發生,苗期染病時幼芽、胚根腐爛,造成幼苗不能出土或雖能出土,但隨病害加重而萎蔫;成株期染病根或莖基部產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輪紋,潮溼時病部長出白色菌絲和鼠糞狀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組織腐朽易斷,內部有黑色菌核。

莖腐型:主要發生在莖的中上部,初生橢圓形褐色斑,病斑中央淺褐色具同心輪紋,導致上部葉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葉腐型:病斑呈褐色橢圓形,稍有同心輪紋,溼度大時迅速蔓延至全葉,天氣乾燥時病斑從中間裂開穿孔。

盤腐型:花盤初時背面產生淡黃色病斑,後擴展為淡黃色或黃白色凹陷大斑,組織變軟腐爛;盤面籽粒較鬆散,易脫落,嚴重時籽粒和花盤直接掉落在地面,未脫落的籽粒多為空殼,沒有產量。

二、發病規律:菌核的萌發、侵染有兩種方式,一是在相對溼度在70%-80%,溫度10-25度條件下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彈射在空中,隨氣流、雨水和昆蟲傳播,從而引起莖腐和盤腐;另一種方式則是菌核病菌制直接萌發菌絲,侵染根部或莖基部造成根腐和莖基腐。

三、防治措施:

1,花前2次藥(噴霧一次、衝施一次)

用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一遍,同時配合衝施,衝施方案為:一畝地用青枯立克4瓶+地力旺4瓶隨滴灌衝施。

作用:大蒜油有速效殺菌作用,減少地裡的菌原基數,青枯立克有殺菌同時為作物補充營養,復壯作物的作用,生物菌是拮抗土壤裡的菌核病菌,防止其彈射出孢子。

2、現蕾期噴霧一次:用地力旺500倍+青枯立克15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一次。

作用:現蕾期是菌核病菌侵染的關鍵時期,此時用生物菌噴霧,可起到優先佔領生態位點阻止菌核病菌侵染的作用,同時青枯立克、沃豐素可為作物提供多糖、氨基酸、多肽、中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起到營養復壯作物,增強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的作用,且沃豐素中含有的蕓薹素內酯、鋅硼等物質,可平衡作物生長,保花、壯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