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橫養狗」如何破?要懲處更要補好文明課

“蠻橫養狗”如何破?要懲處更要補好文明課

近期,由於遛狗不拴繩導致的不良事件在各地頻頻發生,文明養狗也在公眾中迎來一波強烈呼籲。在各地不斷加碼養犬規定的情況下,為何還有這麼多人不以為然?

遛狗不拴繩、狗糞不清理 種種“蠻橫養狗”引不滿在城市社區,遛狗已是常態。然而,在遛狗過程中,不拴狗繩,任由自家狗在公共場所奔跑卻很普遍。雖然不少社區有明確規定,但能嚴格遵守的業主寥寥。近期,多地更是曝出多起由於遛狗不拴繩導致的不良事件,讓公眾對這一現象集體發聲。先來看兩起事件:

“蠻橫養狗”如何破?要懲處更要補好文明課

“蠻橫養狗”如何破?要懲處更要補好文明課

遛狗不拴繩本就理虧在先,在他人上前理論時竟還如此囂張,實在難以理解!

其實遛狗不拴繩、狗糞不清理、狂吠不止嚴重擾民等“蠻橫養狗”現象並非近期才出現。長期以來,人們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這些現象更多采取容忍態度。然而,這樣的容忍卻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養狗人士的跋扈,更讓他們對“蠻橫養狗”存在的潛在安全隱患認識不夠。近期公眾的集體發聲,從側面反映出這一現象的亟待解決。

自家狗很乖巧溫順並不能當做不拴繩的理由

既然狗傷人已不是偶然事件,為何還有這麼多養狗人士不以為然?來看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據媒體報道,不拴繩的養狗人士多認為自家養的犬,溫順聽話,不會隨便咬人。有些人也隨身帶著狗繩,有問題時馬上拴上。

不養狗的人士則在看到有人遛狗不拴繩子時一般選擇繞道走。勸阻沒用、養狗的人還會和你急、甚至發生言語、肢體衝突,成為普遍擔心。

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代表了絕大多數養狗人士和非養狗人士的觀點。在養狗人士看來,自家狗溫順可愛,怎會去傷人?然而,這樣的論調在非養狗人士這邊根本站不住腳。

畢竟,等狗真的撲上去了,狗主人有多少信心可以力挽狂瀾進行阻止?又有幾個狗主人真正懂得這樣的惡性事件發生時,應如何妥善處理?如果對於結果的預判僅僅停留在“大不了帶你去打疫苗”的態度,是否過於隨意?

這一點也得到了理性養狗人士的贊同。

據媒體報道,理性養狗人士也認為遛狗不拴繩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尤其是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場合。他們認為,拴繩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寵物不亂跑,以防寵物受傷,另一方面也會防止犬隻因為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撲咬等行為。畢竟,在外界環境複雜的情況下,其實狗主人也無法完全掌控自家寵物的行為。

各地出招為養犬立規矩 靠懲罰更要靠公德

針對種種養犬亂象,其實近年來各地都在不斷出臺相關管理規範,期待通過加大懲處力度來杜絕此類現象。

如北京早在2003年就實行了《北京市養犬管理條例》,其中明確要求攜犬出戶時,應當對犬束犬鏈,由成年人牽領,攜犬人應當攜帶養犬登記證,並應當避讓老、殘、幼、孕特殊人群。

濟南市從2017年開始實行養犬登記信用計分制,對犬隻擾民、遛狗不拴繩、不攜帶犬證犬牌等行為,進行警告並扣分,扣滿12分的犬主將被暫時沒收犬隻,到指定地點學習相關養犬法規,考試合格後方可領回犬隻。

今年6月27日,長沙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草案擬將長沙行政區域劃分為禁止養犬區、嚴格管理區和一般管理區。據悉,犬隻佩戴“電子身份證”將成為基本要求。

6月19日起,西寧市公安局聯合城管部門在限制養犬地區整治“犬患”,重點整治飼養烈性犬等問題,40種烈性犬隻、高61釐米以上犬類禁養。

........

可以說,各地在養犬規定上不斷加碼。然而讓人無奈的是,現實生活中,嚴格遵守規定的養狗者很有限,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非養狗人士也不多。

據媒體報道,雖然不少帶小孩的女性和老人都對“遛狗不拴繩”的現象頗有微詞,但對於制止這種行為,他們一般在勸阻無效後,多會選擇無奈避開,很少有人願意去投訴或者報警。即使報警,效果也並不明顯。據媒體報道,如果遇到有人舉報投訴,一般民警是和物業聯繫,物業派保安在重點時間段在小區巡查,提醒遛狗者注意。此外,小區內真正給自家狗去辦理相關養犬登記證的業主少之又少。

種種亂象提示人們,各種規定的約束力和懲處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此外,作為一個社區普遍現象,縱然用制度來規範很重要,但文明養狗的意識培養更重要,這也是杜絕此類惡性事件發生的根本所在。

在此友善的提醒養狗人士:在愛狗的同時,請考慮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美好生活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