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近日,“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溺亡”事件备受关注,令人痛心。这起事件也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夏日炎炎,带孩子去水边消暑时,切记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北京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

这两天,北京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的消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8月5日,陈女士,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到青海黄岛区万达公馆南侧未开发的海滩游玩。

当时,沙滩上还有别的孩子,海浪看起来也很平静,陈女士就在距离孩子们几米远的地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

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

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溺亡

当时,孩子的鞋子还放在沙滩上,她以为孩子到海边冲洗挖沙子的工具了,就横向沿着海岸线寻找,呼喊孩子的名字,找了一个小时,回来之后迅速报警。

警方调取了现场监控,没有发现有效信息后,于5日晚开始下水寻找。一开始,孩子的家长并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8月6日,各方搜救后,双胞胎姐妹的遗体被相继找到。

据了解,事发海滩是一处不正规的浴场,虽然摆放有禁止下海游玩的标志,但是仍有部分游客在此游泳。目前,事发海滩已经封锁。

悲剧已经发生,孩子的亲人已陷入无尽的痛苦和自责之中。痛心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大人和孩子的安全意识,加强防范,避免悲剧重演。

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这些溺水误区,关键时刻可能害命!

这些溺水误区,关键时刻可能害命!

令人痛心的儿童溺水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作为最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家长,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海边出行,避免悲剧的发生?以下关于溺水的五个误区,您一定要了解。

>>>>误区一:溺水者会挣扎、大声呼救

实际的溺水者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在现实中,人在发生溺水时连呼吸都难以保障,更无法呼救了。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此时孩子可能已经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记住真正的溺水征兆,提高警惕:

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溺水征兆

>>>>误区二:会游泳、“水性好”,就不可能溺水

有很多人因为孩子会游泳,从而放松了警惕,认为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危险,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是会游泳的成年人也可能发生溺水:

首先,在水中发生的一些身体状况,比如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更何况,在海边、池塘、河流、水库等野外水域,更是暗藏了重重危险:水草、碎石、淤泥、激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身边有人发生溺水的危急时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一把。但是,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因此家长一定要选择有救生员的场所,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呼叫救援。

正确的救援方式应当是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从后方抱住溺水者头部,向岸边划。同时,家长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救常识,及早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误区四: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了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下水游玩时,认为戴着充气式游泳圈就有备无患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平时使用的游泳圈和救援用的救生圈有着本质区别。

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执行的是《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只对充气玩具的浮力和材质厚度进行了简单规定,其本质只是玩具。由于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的树枝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而救生圈的国家标准则在外观、尺寸、重量、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救生圈能承受的重量较大,目的是增强圈体的强度,在救护落水者时抛投准确,不受风浪影响。同时,也不会轻易被损坏而发生漏气。

因此,若要下海游泳,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选择专用的救生设备,如泡沫救生圈、救生浮球及鱼雷浮标等。

>>>>误区五:对溺水者实施“倒挂”控水抢救

“倒挂”控水法源于人们早期对溺水急救的探索过程。

医生表示,通常情况下,倒挂控水只能控出胃内的水,几乎不能控出肺部的水。在溺水者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此种控水方法只会增加胃内容物呛入气道造成窒息的风险。

不仅如此,对于溺水心脏骤停的人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增加死亡率。

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对溺水者实施倒挂控水抢救

双胞胎姐妹溺亡让人心痛!何以避免悲剧?家长记住这些玩水常识

夏季带孩子玩水,这些事项要记牢!

夏季带孩子玩水,这些事项要记牢!

家长们如果有带孩子去海边游玩的计划,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在规划出行的各个环节注意以下事项:

>>>>慎选场地

1、应该选择具有营业资质的规范场所,避免在无人看管的野生水域下水。在游泳之前,一定要观察该浴场是否有救生员。

2、沙滩边的一些海生物或者垃圾碎片可能会蛰伤/扎伤孩子的手和脚,一定要小心看护,如果赤脚需格外小心。

3、注意海边的警戒线或提示牌,不能超越警戒线或者是到提示牌提到的危险区域。

4、远离码头。码头上较大的木制结构可能突然落入水中伤到人。如果水流太快,人可能会撞到木桩或石头上。

>>>>必备物品

1、正如我们在前文已经指出的,充气游泳圈并不是有效的救生工具。如果要下海,请家长们选择合格的泡沫救生圈。

2、另外,可随身携带一些应急常备药品,如防水创可贴、医用棉签等,以备不时之需。

3、如果担心孩子上岸后着凉,也可以用防潮袋装上浴巾,用于上岸后的擦拭、保暖。

>>>>准备活动

1、下水时不宜空腹,也不宜过饱,在进餐后一小时左右下水为宜。

2、在下水前先试探水温是否适宜游泳,并且要使身体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一些拉伸和热身运动,不要贸然下水,容易导致四肢抽筋。

>>>>过程看护

1、下水时孩子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不要使儿童单独下水。

2、家长在孩子游玩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放松警惕,比如过度沉迷手机内容而分散注意力。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动态。

3、如果在海边,要小心水母等生物。要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碰海水里的各种生物、其他漂浮物体,如果被海里动物所伤,感到不舒服,要尽快告诉大人。

4、小心激流。游泳者一旦陷入激流,要朝着海浪的方向游,而不是逆着海水游向岸边,等海水稍平静后再斜行游回岸边。如果不能回到岸边,要保持冷静,可以踩踏、拍打海水,引起救生员的注意。

>>>>正确施救

一旦孩子溺水的怎么办?

溺水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是缺氧窒息。科学的急救应该根据溺水者上岸后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如果溺水者神志清醒,有自主呼吸及心跳,最需要做的是呼叫急救车,并且陪伴在溺水者身边,给予鼓励和安慰,等待救援人员或专业人士的到来。

2、如果溺水者神志不清楚,但是还有呼吸及心跳,应做的是小心地将溺水者侧卧位摆放,清理口鼻异物,及时呼叫急救车进行救助。

3、如果溺水者神志不清楚,心跳及呼吸消失,此时需要就地进行急救,即心肺复苏。与传统意义的先按压再人工呼吸不一样的是,溺水者的急救可以先开放气道,然后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再做胸外心脏按压,至少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如果4-6分钟内不进行任何救助,溺水者就可能失去生还机会。

真正发生意外时,救援行动时分秒必争的。家长在出行前应当掌握必备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下图的7个施救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导——

家长带孩子游泳、戏水,原是陪伴孩子体悟自然、享受假期的好时光。所以,千万别忘记在出行前加强大人和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习。请看护好孩子,别让一时懈怠酿成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