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在金台区十里铺街道宏文路 68号院,住着一对老“姐妹”,两人年龄之和 175岁。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时间和空间怎么变换,命运之神始终安排她们做邻居。34年前,两人搬到 68号院后,情谊更加深厚,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

神神奇的缘分前后邻居变成左右邻居

齐素珍老人 94岁高龄,在她家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她退休后的照片。这些照片中,除过几张与家人的合影以外,更多的是她和 81岁的蒋芸华的合影。她们的笑容很灿烂,似童年时的天真无邪。

每当看到这些泛黄的照片,记忆就像电影般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齐素珍与蒋芸华的缘分,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长乐塬。长相清秀水灵的齐素珍是汉中人,从凤翔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永红中学(隶属于宝鸡叉车五厂)教书,丈夫雷志功是学校校长,夫妻养育两儿一女,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是长乐塬上有名望的家庭。

1965年,她家背后搬来一户同厂的邻居,女主人蒋芸华皮肤白皙,个高能干,男主人张新喜为人和善,是厂里的中层干部。蒋芸华和丈夫都是江苏人,也养育了三个子女。初次见面,两家人相互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年轻时是忙碌的,大把时间都给了工作和孩子。两家人交集不多,但感情很好。蒋芸华两口很会做饭,口味偏清淡,和齐素珍家口味相同,她家有时会与齐素珍家分享厨艺。雷志功书法不错,在职工夜校教过语文,蒋芸华有时去齐素珍家学习写字。

1984年 5月 1日,厂里根据工龄给老职工分房,齐素珍工龄 37年,考虑上下楼方便,挑了 55号楼 5单元 1楼中户;张新喜工龄36年,选择了 1楼西户,两家人凑巧搬到一起。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从此,齐素珍家和蒋芸华家门挨着门。齐素珍也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这户邻居关系竟超越了亲人,尤其是蒋芸华成了她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

深深的信任帮邻居管钥匙还管钱

11990年,随着蒋芸华退休,两人往来更加密切,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蒋芸华性格大大咧咧,喜欢和人聊天;齐素珍性情温婉,喜欢读书听戏。

性格的差异没有阻挡住两人友谊的脚步。每天清晨 5时许,蒋芸华洗漱完毕,就会敲开齐素珍的家门,“走,齐老师,咱们锻炼去!”说完两人就散步、跑步去了。蒋芸华体力好,走十几里路从不知疲倦,齐素珍跟着锻炼,身体素

赶上有庙会和交流会,两人提前准备干粮,出去逛一整天才回家。燃灯寺、石坝河、上马营、贾村塬、代家湾……市区不少地方都留下过她们的脚步。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1996年 12月,齐素珍的老伴雷志功去世后,齐素珍开始了独居生活。从那时起,蒋芸华一家人对齐素珍更加关心。蒋芸华家是老伴张新喜做饭,张新喜是无锡人,擅长做馄饨和无锡菜。每次做了好吃的,张新喜都让蒋芸华给齐素珍端一份。

齐素珍老人子女住得远,一周回来一次,她日常生活比较依赖蒋芸华。虽然齐素珍年龄大,却把蒋芸华叫“老蒋”。买粮油、买菜、看病打针等日常小事,都约老蒋跟她一起去。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齐素珍年龄大,力气小,二三十斤重的粮油全靠老蒋帮她拿。齐素珍还将门钥匙给了老蒋,每年过年,齐素珍被儿女接走,老蒋就成了她的管家,帮她浇花,看管水电,打扫卫生。有一次,老蒋发现齐素珍家厕所漏水了,忍着臭味帮她修了一个多小时。

领退休金也是老蒋陪同齐素珍,老蒋开玩笑说:“开支去,我给你当保镖!”一路上替她拿着钱,到家后兴高采烈地交给她,说:“我交公。”齐素珍信任老蒋,将自己的银行卡、社保卡密码全告诉老蒋,方便急用时可以找老蒋帮忙。

患难的交情携手旅游助邻居走出困境

岁寒知松柏 ,患难见真情。如果说平凡生活能够测量友谊的长度,患难则可以检验友谊的深度。有两件事,在齐素珍老人的心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都感动不已。

2011年 7月 25日,齐素珍在家等从广州回来的小儿子一家,没和蒋芸华外出锻炼。可能是在家等待太焦急,上午蒋芸华锻炼回来,就听到齐素珍喊她说:“老蒋,我快不行了,你赶紧来。”齐素珍脸色很不好,手脚有些不听使唤。根据往常经验,蒋芸华判断,这不是去诊所就能解决的小病,就赶紧给齐素珍的儿子打电话,并为她整理好衣服、日常用品和证件,将她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齐素珍患的是突发性脑溢血,当天做了开颅手术。从手术室推出来,齐素珍身上插着 6根管子,拉屎拉尿都在床上。齐素珍的儿媳和女儿身体不好,儿子和女婿白天上班,只能晚上陪护。蒋芸华看这情况每天都来医院,三番五次给齐素珍的儿女说:“你们上班辛苦,我来负责给她接尿。”十多天里,齐素珍溢尿,五分钟就要尿一次,蒋芸华就一趟趟跑,不嫌苦不嫌累。齐素珍也从不把老蒋当外人,有时蒋芸华还没从厕所出来,又呼唤她快来接尿。这次出院以后,齐素珍身体不如从前,幸运的是大脑没有糊涂。

2013年 3月 21日,小儿子去世的消息,才是齐素珍晚年生活中最沉重的一击。原来,齐素珍的 3个子女都很能干,其中小儿子性情最活泼,敢拼敢闯,是母亲的心头肉和骄傲。小儿子在宝鸡上班时就是厂领导,后来又南下广州经商,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宝鸡一对老“姐妹”,演绎了一段令人羡慕的黄昏邻里情,感动!

“你小儿子心梗,没抢救过来。”齐素珍接到这个从广州打来的电话时,已经泣不成声。她第一个将消息告诉了老蒋。蒋芸华安慰她:“别哭了,你替不了他。你要是气病了,孩子们要为你受累。”劝慰没能让齐素珍走出悲痛,她依然不愿意出门。蒋芸华看着十分焦急,鼓励她一起外出锻炼和旅游。第一次劝说,齐素珍以心情不好拒绝。第二次,又以牙疼吃不了饭拒绝。直到第三次,第四次……齐素珍不好再找理由,终于答应同蒋芸华去西安旅游。

温暖的春色不容辜负,大雁塔被姹紫嫣红的繁花装点,风光无限。在探春赏花之余,齐素珍心头的抑郁逐渐消散。这几年,蒋芸华又带着齐素珍到山东、四川、海南等地游玩。旅途的欢乐,大自然的美景,让齐素珍忘却烦恼,从伤痛中走出。

不变的陪伴挽手散步成为最美风景

“她瘦小,年龄大,出门都是我背包。”蒋芸华说,前些年,天南海北她们都跑了个遍,走哪儿都带上齐老师,坐火车给旅行社提前说好,给她俩安排正对面下铺,好随时陪她上厕所;住旅社也是同房,担心她洗澡时会滑倒。

近几年,齐素珍年事已高,不能再外出旅游。蒋芸华通常早上五点多先去锻炼一趟,回家后吃早饭,再带齐素珍出门走一会儿。她俩走路很慢,总是手挽着手,时而对视谈笑,成为宏文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

齐素珍也是个心地善良、宽宏大量的人。她从农村雇了一名保姆,了解到保姆家庭困难,对保姆从没有过多的要求,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做饭,让保姆白天去捡破烂,晚上再陪她。平时她身体不舒服时,不愿意麻烦保姆和子女,都是叫蒋芸华陪她一起去看病。

蒋芸华爱开玩笑,有时候见齐素珍不愿意看病,就逗她说:“不听话,你要是个小孩儿,我要在你屁股上踢两脚。”她俩在一起时,总是很热闹,有说不完的话。哪儿有什么好吃的,齐素珍都会叫老蒋领她去。无论齐素珍要去哪儿,蒋芸华都会陪到哪儿。

齐素珍睡眠很轻,一个人睡不着。汶川地震那年,蒋芸华放弃自家舒适的大床,抱着被子陪齐素珍住。为了不打扰齐素珍休息,她让齐素珍睡床,自己睡在窄小的沙发上,以方便帮她倒水,扶她上厕所。

最近临近过年,保姆回家了,蒋芸华又抱着被子陪齐素珍住,听齐素珍给她讲新闻、讲评书。

远亲不如近邻,日夜相处让她们从不孤单。齐素珍感念老蒋热心助人,蒋芸华欣赏齐素珍的才学、心胸宽广。两人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蒋芸华面色白净红润,从未生过大病,走起路来轻松有力;齐素珍记忆力好,头脑反应灵敏。

院子里的人看到她们经常挽着手散步,无不投来羡慕和赞赏的目光。这个月,西建康城道德模范颁奖会上,蒋芸华还被推选为“助人为乐”模范,登上了领奖台。

记者问:“您长寿有啥秘诀吗?”蒋芸华乐呵呵地说,长寿不靠补药,靠心情,靠走动。

记者又问:你付出那么多,不觉得烦和累吗?蒋芸华拉起齐素珍的手说,从没有过。我们俩互相开心,不用说感谢的话。再说,做邻居是一种缘分,要彼此信任,换位思考,帮助别人也是在快乐自己。宝鸡日报记者 过奕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