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中的世界最大核潛艇——颱風級


眾所周知,蘇聯時代曾有不少吉尼斯級別的世界之最讓人們津津樂道,下面我們通過一些絕版照片來研究一下當年的一個世界之最——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計劃建造7艘,最終建成6艘,目前1艘服役,2艘封存,3艘退役。 該艇長175米,寬23米,吃水12米,水面排水量23200-24500噸,水下排水量最大48000噸。 即將下水的颱風級,蘇聯海軍軍旗猶在。今昔對比,感慨萬千。

颱風級內部結構和不同處的截面圖。2號是魚雷發射管,24是聲吶,8號是彈道導彈發射井,28號是核反應堆,9號10號分別是指揮中心和救生艙,25號是輔助推進器,36號是備用艙。 颱風級通過吸入海水冷卻設備,然後把海水輸送到25號輔助推進器處,這樣就可以用噴水的方法推進,航行時非常安靜,但是航速不高。

正在裝填RSM52彈道導彈的颱風級,該艇裝備20枚這樣的導彈。同時裝備1具9K38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巡航導彈和核魚雷。 儘管如此,兩座OK-650壓水核反應堆依然能使它以22.22節和27節的航速在水面水下航行。同時搭載160名艇員下潛至400米深。自持力超過120天。


這是颱風級早期裝備的R 39潛射巡航導彈,注意和圖中的人對比。它1983年3月服役,長16米,直徑2.4米,誤差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射彈道導彈。

OK-650核反應堆內部照片,該核反應堆還裝備了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颱風級的推進器和舵,圖中紅圈處是颱風級的拖曳聲吶收發口,兩部聲吶可以以兩個不同頻率工作。

颱風級的救生艙,指揮台左右各1個。

艇內的遊戲機,一定是用來緩解艇員航海綜合症的,看起來遊戲也是關於航海的。

建造中的颱風級,圖中可見左右艙段和發射井位置。左右兩個艙段最前面各有3個孔,是用來安放水平舵操作杆的。圖中也可看到後部的指揮台。

這是一幅颱風級的油畫,畫中的颱風級正在備戰,但不在港口。這說明蘇聯設想颱風級應該是可以隨時機動作戰的。這幅畫相比是給美國人畫的。

颱風級的總設計師sergei nikitich kovalev,榮獲過兩枚蘇聯英雄勳章,也是亞興級和德爾塔級的總設計師,他設計的潛艇一共服役了92艘,國士級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