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专访:调解工作并不简单!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促进纠纷及时有效化解,2018年4月,前海法院与司法局联合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调解员,派驻到前海法院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如今他们来到前海法院已三月有余,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在调解工作中的收获与成长吧。

1

“我在调解员工作中一直践行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说过的一句话,'沟通交流中尽量用当事人的母语',希望自己的话对方能听进心里。”——港籍调解员 谢晓瑜

今年五月入职的谢晓瑜来自香港,在涉港案件的调解中,她拥有更多的语言优势,更熟知香港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在与港籍当事人的沟通交流中能更快得到信任,调解涉港案件也更高效。“我现在已经练就了白话和普通话切换自如的本领了”,她半开玩笑道。

调解员专访:调解工作并不简单!

入职培训上谢晓瑜认真学习并做笔记

涉港案件处理的难题之一是送达难,由于香港身份证不载明住址信息,因此时常无法通过有效途径找到被告。当发现当事人为香港户籍,谢晓瑜利用通讯优势,使用个人的香港本地号码联系当事人。她回忆,“有一次遇到一件民间借贷案件,两个被告都找不到,查阅资料发现了他们香港常用的通讯账号。我主动去添加,等了好久才被通过。然后向他们说明这件事情不解决可能造成的后果,耐心劝说他们来法院接受调解,最后案子才调解成功了。”

2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为贵',纠纷化解也可以很有技术含量。”——调解员 阿米拉

大学学习背景为刑事侦查学院的阿米拉,在过往的学习与工作中就经常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案件处理。进入前海法院后,她将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迁移至调解工作中,积极寻找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促成双方达成合意。

调解员专访:调解工作并不简单!

当事人送锦旗感谢蒋律师和阿米拉

在整理经调解未成功的案件时,阿米拉发现一件看起来依然有希望达成合意的案件,于是她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始了调解之路。为了达到最好的调解效果,她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知识,选择当事人心态相对平和的时间进行调解,大大增加了调解成功的概率。

调解员专访:调解工作并不简单!

阿米拉为记者介绍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

最后一次调解被特意挑在了下午五点。她解释说,“一般这个时候人们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心态相对轻松,情绪也比较好。”一个小时以后,原被告达成合意,目前案件已经撤诉。这个案件从发现调解线索到出具调解方案,整整花了两周,“双方从都不愿意调解到两边都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个过程真的费了很大力气,所以在调解中,信息传达的时机与方式都很关键。”

3

“调解能否成功需要当事人的配合,要当事人作出让步或改变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调解过程中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耐心地做好调解工作。”——调解员 王妤

在调解工作中, 调解员王妤遇到不少困难,如有些案件根据原告提供的资料没法找到被告,有些案件被告对调解存在抵触心理等等。

调解员专访:调解工作并不简单!

调解员王妤工作中

可在她眼里,办法总比困难多。原告提供的《送达地址确认书》找不到被告,便翻阅案卷证据材料,从中找寻“蛛丝马迹”;找不到公司,便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网”等网站查询公司的联系方式;当事人对诉讼存在抵触心理,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努力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当事人不能亲自到现场调解,便通过“云会议”诉讼调解系统,促成双方当事人线上“面对面”调解,真正做到便民高效。

每一件纠纷的调解,都离不开调解员的真诚、温情、耐心和专业,让当事人从对立、冲突走向和解。前海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更离不开每一位调解员的辛勤付出,让纠纷化解更公平更高效更被公众信赖,让司法在社会创新治理中发挥更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