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请花一秒,点击上方“关注”,也许有惊喜哟!]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01/

之前马伊琍晒出某卫视录完儿童舞蹈比赛后的现场照,塑料袋、水果皮、宣传单等垃圾成堆,现场一片狼藉。完全想不到,这里刚才聚集的是一群多才多艺的学生。

马伊琍发文称:“拿再多的奖又有何用?”,表达对孩子乱丢垃圾行为的担忧。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有网友@马伊琍:“NBA比赛、橄榄球超级碗也是一样。你这个照片是孩子活动后留下的,垃圾是多了点,应该也是理解的,不存在素质问题,你太敏感了。”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意思是,马伊琍,这根本不是个事儿,不值得你提出来。

的确,在很多地方,这就是常态,人走垃圾留。

大家学了很多“文明”的知识,但是却无法改变他们对文明的无知。

在某市,记者曾做个一个调查,每天放学后不到30分钟,学校门口就垃圾成堆了,即使最好的小学都是如此。

放学后,孩子蜂拥而出买零食和饮料。当薯条、雪糕、可乐进肚子的时候,也是垃圾落地的时候。

那些近在咫尺的垃圾桶,好像在孩子面前都是隐形的,根本看不见。

可怜清洁工阿姨,清扫了半天,结果一个垃圾车根本就装不完这些垃圾,不得不左右开弓,在车的两边各挂上一个大的袋子装垃圾。

记者随后某第一小学门口,问一个穿着整洁漂亮的小女孩:“同学,你掉什么东西没有?”

小女孩说:“没有。”

记者继续问:“你刚才吃的那个东西,吃完扔哪了?”

女孩这才不好意思地扭头捡起刚才随手扔在地上的垃圾。

刚刚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孩子就把最基本的文明弃之不要,那“课堂”意义又何在?

丢掉的垃圾可以随时捡起来,孩子丢掉的文明、失去的素质可以捡得起来吗?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02/

记者曾问那些乱扔垃圾的孩子,学校是否教过他们不要乱扔垃圾,每个孩子的答案都是“教过”,为什么孩子仍然会乱扔垃圾呢?

一个当老师的朋友说,“现在教育都是分数为王,谁管你丢没有丢垃圾啊!”。

他提到,学校每次给学生发的优秀奖状,上面都写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呢?这孩子不过就是分数考的高了一点,哪里就全面发展了嘛?

他说:“‘成绩在先,育人在后’的教育局面,导致大家按照分数把孩子分成了优秀和不优秀;至于乱丢垃圾,完全不影响学校对孩子优秀与否的评价。”

“当然不能只怪大环境,父母的行为影响也很大。大人扔,小孩学,再好的教育环境都没用。”朋友继续分析。

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和孩子他爸从孩子懂事起就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垃圾必须扔进垃圾桶,孩子也一直做得很好。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买雪糕吃,因为身边没有垃圾桶,他一直把雪糕的包装袋捏在手上。

我一时兴起做了个实验,检验一下多年教育成果怎么样。我随手就把包装袋扔地上,孩子看了一眼,也默默地把自己的扔在地上……

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发现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时,作为父母,我们要赶紧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03/

反观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扔垃圾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形成法律条文。乱扔垃圾,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违法行为。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日本,这个国家简直把“不乱丢垃圾”这个事做到了中国人认为“变态”的地步。

日本几乎每家都会有一个手册,关于垃圾分类的就有30多页518条,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会精细分类各种垃圾。

学校会不断地带学生到垃圾处理厂参观学习,就连孩子喝完牛奶之后的盒子都要洗干净晾干,剪开摊平后回收。

这种严苛的教育,已经变成了日本人的潜意识行为,即使头脑不清醒的时候都不会违规。

北京绿房子项目创始人黄小山有次在日本坐地铁时,看到一个喝醉的男子,神识不清,却明显在强忍呕吐,吓得黄小山躲得远远的,唯恐被呕吐物溅到。

令黄小山想不到的是,忍不住吐的男子,居然打开自己的公文包,吐在包里!吐完之后,他正准备抬头,却发现自己的领带在公文包沾满了呕吐物,只要他抬头,领带上的呕吐物就会流到地铁上——于是他就一直保持弯腰低头的姿势,直到下车。

日本人从小时候就明白,工作不够好不会有人取笑,但是如果破坏环境卫生就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日本才有了今天清洁的环境,和为全世界称道的素质。

而在英国,多次被发现乱丢垃圾,就会被驱逐出社区;

在德国,很多地方专门配备环境警察,垃圾分类错误和乱扔垃圾的人都会被开罚单;

在新加坡,只要乱扔垃圾就会给予2000新元(约合人民币9400元)的罚款......

其实中国也日渐重视对乱扔垃圾的管理,和很多发达国家环境政策接轨。

广东已经就对乱扔垃圾给予200~500罚款这个规定,征求市民意见;徐州部分路段安装了摄像头,监督市民乱丢垃圾......

很多明星也加入爱护环境的倡议中,何洁带着儿子走上街头捡垃圾,提醒路人不要乱丢垃圾;唐嫣专门去做了半天的环卫工人清扫大街,呼吁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了......

捡得起来的垃圾,捡不起来的素质,中国父母该如何做?

/04/

环境保护早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对垃圾的处理态度,就是一个国家对环境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看待“文明”的态度。

上述赤裸裸的现象对比背后,实际上正是综合国力的抗衡。

且不谈什么“少年强才国强”、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就单单考虑未来孩子将置身国际竞争,文明素质也要培养起来。

其实意识到了,培养习惯并不是一件难事。前段时间在育儿课程中跟教学老师学到的几招,简单易行还挺有效,分享给大家。以我家为例:

  • 在家学收纳,什么东西放什么地方

客厅放三个漂亮的置物篮,一个写着“哥哥玩具”,一个写着“弟弟玩具”,还有一个写着“公用玩具”,告诉孩子玩具要学会自己收。

平常的垃圾,让孩子放在一个大垃圾桶,有玻璃渣等危险品的垃圾放专用小垃圾箱。小垃圾箱旁边放了几张便签纸,写着“内有玻璃”,扔之前教孩子自己贴上标识以防伤到环卫人员的手。

  • 出门备好塑料袋

​每次出去玩,我包里总会准备几个塑料袋,如果附近没有垃圾桶,就让孩子把垃圾放在塑料袋收好,从来不会随地丢弃。

偶尔忘记带,也做榜样,不随手丢垃圾,一直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扔。

  • 教孩子尊重环卫人员的工作

每年让孩子参加城市市民给环卫工人送水活动,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让孩子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

可以尝试每周末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大扫除,让孩子明白打扫的辛苦。

  • 制定“公共场所行为准则”

我家客厅贴了一张“公共场所行为准则”,比如不大声喧哗、不踢别人的椅背、垃圾带走等。而这些,都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遵守的,如果有谁不遵守,就会被罚打扫卫生、在小区捡垃圾等。

我们要明白,孩子扔掉的不是垃圾,而是文明,万不可贪一时的懒惰,养不文明习惯。

也许我们不能马上改善周围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没关系,从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