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增長30倍!說說漢能中報背後的故事

2018年8月30日,香港——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566.HK)發佈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集團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204.15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15%,期內錄得淨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30倍。從數據來看,漢能2018年中期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高瞻遠矚 開創移動能源行業

創立於1994年的漢能2009年進入了薄膜太陽能(3.43 -0.58%,診股)領域。漢能一早就意識到,“薄膜太陽能才是未來,應用更廣泛,更具發展前景;並且未來能源的競爭與傳統能源相反,不是資源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能源”。於是從2012 年開始,漢能先後併購了4家技術領先的海外公司,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技術,迅速佔領了薄膜太陽能產業的制高點,又通過全球技術整合,持續穩定地投資研發,打造了從研發到裝備製造再到終端產品生產和綜合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

薄膜太陽能的特點是輕、薄、柔、高效率,漢能提出了“移動能源”,這是薄膜太陽能最物盡其用的方式,因為薄膜太陽能就是“人造葉綠素”,可以讓物體因薄膜太陽能發電芯片的嵌入接收陽光就能產生能量。同時,國家政策的支持也為移動能源創造了發展機遇,2017年9月11日,國 務院發佈了《國 務院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42號)》,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佈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這是由漢能最早提出的“移動能源”概念首次出現在國家政策中,併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

2018年5月28日首屆全球移動能源大會的召開,更是昭告了:“移動能源是一場能源革命,是一場技術性的顛覆,它顛覆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系列,甚至是一個行業”。

獨闢蹊徑 創新商業發展模式

移動能源作為嶄新的行業,沒有先例可以借鑑,漢能在作為行業的先驅者和領跑者開疆拓土的過程中,最珍貴的品質是“專注”,專注薄膜太陽能,打造薄膜太陽能產業生態。漢能的業務模式集中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上游研發技術和裝備,下游研發應用產品。一個雙邊市場也由此順勢而生:上游銷售薄膜太陽能產線、下游銷售移動能源和分佈式發電。

在國內外超過2000人技術團隊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雄厚力量支撐下,漢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產線交鑰匙提供商。漢能的產線交鑰匙服務包括,標準廠房設計方案、產線安裝調試、技術人員培訓;並有保障產線先進性的後續工藝升級服務。

據漢能薄膜發電2017年報顯示,上游業務在去年為漢能帶來42億港元左右的收入,佔總收入約69%。此次公佈的上半年業績中,上游業務的貢獻比重自然也不容小覷。期內,合同項目的裝備及產線進入大量交付期,包括綿陽產業園、大同產業園及淄博產業園在內的產業園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階段性交付,並已收到回款。同時,漢能薄膜發電積極開拓產業園之外的第三方大客戶及新籤產線,包括荊州順佰(備註:荊州順佰期內為新籤產線)、成都華豐源、南京易能等第三方客戶。上游業務在2018年上半年總收入為190.84億港元。

上游業務的發展,通過規模化、本土化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薄膜產品成本,從而支撐下游業務的發展。漢能以漢瓦、漢牆、漢車、漢紙為主的四大類十五個重點產品全面覆蓋住、行、用場景,改變了傳統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傳統的集中供電變成了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能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未來可期 產品+方案雙管齊下

在過去的一年裡,漢能的全系移動能源應用產品表現異常活躍。SNEC國際光伏展、CES國際消費電子品展、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北美國際太陽能技術貿易展、廣州建博會、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這些光伏和非光伏的展會上,漢能都成為全場的亮點,而似乎在跨界的領域更為吸睛。這緣於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的移動能源具有“高科技+能 源”雙重屬性,在中國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六大項,移動能源在任一行業的應用都是顛覆性的。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發佈《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對新產品新業態、光伏智能創新和清潔能源智能升級和應用提出了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先進光伏產品與消費電子、戶外產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結合,鼓勵發展太陽能充電包、揹包、衣物、太陽能無人機、快裝電站等豐富多樣的移動產品”。

六部委高屋建瓴的勾畫與漢能的現狀相契合,不斷拓寬太陽能產品的應用市場,推動智能科技對生活細節的滲透,讓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到因能源革命而帶來的變化,漢能早有佈局。漢能的產品覆蓋各個維度:建築方面有漢瓦,創造性地將柔性薄膜太陽能芯片與高透光玻璃相結合,兼具美觀與高效發電性能於一體;薄膜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將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作為建築物外部結構的一部分,不僅具有發電功能、節能降耗,還可以提升建築物的美感;交通方面有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利用太陽能發電,重新建立了人、車、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太陽能船,輕薄柔的漢能薄膜太陽能組件,在完美適應遊船造型的同時,提供船內家電設備所需電力;太陽能無人機,鋪裝高效砷化鎵組件,在飛行過程中提供動力並持續進行充電,可顯著延長飛行時間,進行大範圍的監測、監控、通信任務;應急方面有太陽能快裝電站,可協助全球賑災行動或長/短期為離網地區提供電力;電子產品方面有安全便捷、隨用隨充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紙、發電揹包等。

漢能還致力於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和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移動能源的生態圈:牽手奧迪、北汽、一汽等車企,共同研發應用於多款車型的薄膜太陽能車頂;在摩拜單車的車筐裡安裝薄膜太陽能芯片,保證單車智能鎖的供電;在京東、EMS、申通、DHL等物流車上安裝薄膜太陽能發電板,保障動力來源,提高作業效率;並推出“新型生態城市”綜合解決方案和針對能源、水、垃圾處理等方面具體制定的綠色建築、綠色園區/特色小鎮、綠色交通、綠色政務、綠色農業、水生態、城市基礎建設等八大行業解決方案。目前已與貴州銅仁、河北承德等城市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聯合行業龍頭企業、本地相關企業,全方位打造智能綠色生態體系。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在8月23日權威發佈了年度中國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紀錄。8項紀錄中,漢能獨佔了銅銦鎵硒、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以及HIT異質結太陽能電池4項年度認證紀錄冠軍,全面彰顯了漢能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技術進步,更加確立了行業技術領先優勢。

在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帶動下,在漢能應用產品+解決方案的深耕不輟下,移動能源行業愈現蓬勃發展之勢,更有數據表明,移動能源市場已經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CMRC中研世紀的預估,到2022年,全球範圍內,發電屋頂、發電幕牆、整車發電車頂的可開發市場容量,高達4217.5GW,市場總額44.54萬億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398.12GW和4.05萬億元。中國市場方面,這三個市場的可開發市場容量為1100.18GW,市場總額11.88萬億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112.2GW和1.19萬億元。

移動能源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最有創造就業和財富能力的新經濟支柱,而漢能憑藉自身過硬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戰略眼光正在收穫蓄力十年的“久違”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