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爲何非要殺掉自己的兩個得力幹將呢?

煙比你好-傷肺不傷心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想殺掉的兩個得力干將是誰?難道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嗎?在玄武門之變以前,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被李淵調離秦王府。當長孫無忌奉李世民之命去請二人之時,二人沒有奉命而到。李世民為此大怒,又令尉遲敬德去請,並囑咐說:“若觀其無來心,可並斬其首持來也。”這個事好像是李世民想殺房杜二人,但在我看來,這是要玄武門之變前夕,房玄齡杜如晦與李世民之間的一種互相試探而己,離真想殺此二人,差了十萬八千多里。

這件事《舊唐書尉遲敬德傳》中有記載。我們可以大體分析一下。玄武門之變最大的功臣有五人,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候君集。他們的功勞是最大的。次一點的有秦叔寶等。前五人之所以功勞大,因為玄武門之變從策劃、推動到實施,他們是全程參與的。

史書的說法是,因為李世民的在平定天下的戰爭中建立的功勞比較大。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位置,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設計要害他。於是,李世民被迫反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舊唐書》載:會突劂侵擾烏城,建成舉元吉為將,密謀請太宗同送於昆明池,將加屠害。敬德聞其謀,與長孫無忌遽啟太宗曰:“大王若不速正之,則恐被其所害,杜稷危矣。”

李世民與建成元吉的明爭暗鬥,是個無法否認的事實。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屠弟,也是個事實。但是,建成元吉有意識的打壓李世民是真的,但欲將李世民害死的證據和理由,我覺得都是不太充分的。按常理來說,建成是太子,不必把李世民搞死,他已經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了。對他來說,李世民死不死,並不是很重要,只要把他的勢力減弱就行了。實際上,建成也已經做了,把房玄齡杜如晦調出秦王府,就是消弱李世民勢力的具體行動。

李世民不一樣,他要上位,必須把建成搞死。所以,他有殺建成的動力,建成沒有殺他的理由。所以,我對尉遲敬德獲得的建成要害李世民的消息是有點懷疑的。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是積累了很大勢力的,文臣有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學士,個個都是不凡的人才。武將有尉遲敬德,候君集,程知節,秦叔寶等一大批人才。這批人才聚在李世民的周圍,形成了很大的政治勢力。隨著戰亂的平定,李世民的權力必將慢慢被削弱。如果這樣,他周圍的這群人才,也就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於是,希望李世民發動政變,取得更大的權力,也就成了這些人的心裡訴求,核心的人物當然就是上述五人。

最早提醒李世民爭奪權利的,是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這種暗示和提醒大概他們都沒有少說。可是,政變就意味著骨肉相殺,在各方面條件沒有成熟之前,李世民對此不可能有正面的回應,那畢竟是要幹掉自己親兄弟的事。況且上面還有一個活著的爹。時機不成熟而貿然行動,有可能把自己搞得腦袋搬家。在李世民猶豫未決的時候,建成已經開始發力,消弱李世民的勢力了,把他身邊具有政治才能和謀略的人才慢慢調走。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最早被調開的。

房玄齡和杜如晦被調出秦王府之後,他們已經不受秦王李世民的節制了。但是,政變的打算,在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和候君集這兒,而在繼續推動著,也就是不斷的做著說服李世民的工作。我們的印象中尉遲敬德似乎是魯莽的武將,可是,他勸說李世民時的口才,卻不是一般的好:“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

當尉遲恭說了一大堆,李世民還沒有下決心的時候,他又說:“王今不從敬德之言,必知敬德等非王所有。事今敗矣,其若之何?”

在玄武門之變前,尉遲恭勸李世民之時也說過。如果你再不下決心,從今之後,我也就不是你的人了。如果你不起來幹,我們曾經勸你這事被別人知道了怎麼辦呢?在尉遲恭的勸說下,李世終於下了決心。於是,才派長孫無忌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這時,房玄齡與杜如晦因為不在秦王府,他們是不知道李世民的決心的。他們是政治老手謀略家,他們拒絕長孫無忌相請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李世民決定幹了,他們就跟著一起幹,如果還沒下決心,那麼此事沒什麼好商量的。房玄齡是這樣回答長孫無忌的:“有敕不許更事王,今若私謁,必至誅滅,不敢奉命。”房玄齡的話當然是有道理的,如果李世民還沒有決定政變,他自己也要聽朝庭的。如果決定了,成功後,朝庭就是他的了。所以,房玄齡當然不會聽李世民的命令。

李世民又了派尉遲敬德去,並說:“房玄齡和杜如晦難道會背叛我嗎?如果他們不來,就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李世民這樣說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告訴房杜,老子已經決定起事了。你們要一起幹就過來,不一起幹,就連你們一起幹掉。

房與杜是一直希望李世民發動政變的,現在李世民已經下定決心了,那有不一起的道理。自然痛痛快快的跟尉遲恭去了。

李世民所說的是:“公且往,觀其無來心,可並斬其首持來也。”這裡“斬首”是有個“無來心”的前提的。而房與杜有無來心是取決於李世民有無政變的決心。所以,房與杜的“不來”與李世民的“斬其頭”是他們在政變之前的相互試探。不能當真。


七月流火140400643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武能安邦,文能治國開創了大唐盛世,為大唐二百八十九年的天下開創了一個良好局面。歷史功績一項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稱的是千古一帝。但,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悲劇是他永遠洗不清的汙點。李世民年輕有為,善騎射有天才的軍事指揮才能,太原起兵的首倡者之一。616年5月隋恭帝楊侑把皇位禪讓給李淵,唐朝建立。李淵在派兵消失六個地方割據勢力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指揮了伐薛仁杲,滅劉武周,平竇建德和王世充等四場戰役功績赫。早在平定王世充之前,李世民已官拜尚書令和右翊衛大將軍。位居百官之首。平王世充以後,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洛陽道大行臺,潼關己東俱有之。李世民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在百官之中和軍中有崇高威望。李世民秦王府自置官署建衙,有發號施令的權力。往往令出三門,下邊的官員和百姓無所適從。太子李建成感到嚴重的危脅聯合齊王李元吉對付秦王李世民。試圖分化瓦解李世民的勢力削弱其黨羽。雙方明爭暗鬥勢同水火。唐高祖武德九年7月,突厥人入寇,李建成想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在宮城北門玄武門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哥倆殺死,並派尉遲恭"保護"李淵的安全,李淵看大勢己去傳令天下軍隊規李世民節制,立其為太子。兩個月後傳位給李世民,自己當上太上皇一心一意參與造人活動了。好在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成功者是沒必要過分譴責的,歷史真相己湮沒無聞矣!




關東俠客


唐太宗李世民一朝人才濟濟,其中的謀士以“房謀杜斷”最為知名,房玄齡善於籌劃謀略,杜如晦則善於判斷得失成敗,兩個人都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將,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李世民卻生氣的想殺了兩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的最大汙點,不過這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他不先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話,那麼李世民也很可能會死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裡,但是讓李世民先下手和他的兄長和弟弟拼個你死我活,開始時他也是下不了決心的,但是雙方明爭暗鬥的情況在一步步加劇,比如李建成就想辦法向李淵建議從李世民身邊調走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因為李建成也知道這兩個人善於運用謀略,在李世民身邊的話會給他很大的幫助,李淵還不許房玄齡和杜如晦進出秦王府,免得他們給李世民出謀劃策。

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斷的挖李世民的牆角,想從他的手下搶走一些人才,李世民身邊重要的文官和將領幾乎都受到過誘惑,就連尉遲敬德都被李建成示好過,當然,李世民也沒有閒著,他也在不斷的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牆角。

雙方的恩怨積累到一定份上的時候,矛盾就不可避免的要爆發了,更何況,這是關乎皇位和各自身家性命的大事,所以玄武門之變是很難避免發生的,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的話,李建成和李元吉或者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扳倒李世民。因此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都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不然等到其兄長和弟弟下手就晚了,但是李世民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曾經這樣奉勸過李世民,李世民也是猶豫未決。

後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用天上的星象來告訴父親李淵說李世民將會當皇帝,李園很生氣,就把李世民叫來盤問,李世民也早想好了對策,就對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調戲了他的妃子,李淵聽了更生氣了,就準備讓三個人明天一起過來對質。


這下李世民著急了,但仍然不想先動手,因為那畢竟是是古今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總想在他們動手以後,再以正義的名義聲討二人,但是李世民身邊的尉遲恭和長孫無忌等人反對,因為誰也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動手的話會先殺掉他們中的誰,李世民只好說讓張公瑾算一卦,結果直接把龜甲扔到地上說“卜卦是用來分辨不容易看清楚的事情的,而今事情已經非常明瞭,還用來卜什麼卦呢?”

於是李世民總算下定了政變的決心,就讓人去取房玄齡和杜如晦,但是這兩人心知李世民還有些猶豫,就假意推脫不來,說皇帝有命令不允許他們進入秦王府,其實目的就是考察一下他是不是因為懼怕他的父皇而不敢行動。

李世民看二人不來,就很生氣,於是派尉遲敬德帶著自己的寶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說如果兩個人再不來的話就殺了他們。

很明顯,李世民現在是連他父皇的命令也不怕了,所以當尉遲敬德告訴房玄齡和杜如晦李世民的態度之後,兩個人就喬裝打扮一下進了秦王府。

李世民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之後非常高興,就把一幫心腹召集到一起,很快安排出來在玄武門行動的計劃,之後玄武門之變上演,李世民成功做了皇帝。



科普大世界


題主說的是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前,李世民下定決心和兄弟建成、元吉死磕,讓大舅哥長孫無忌去把房玄齡和杜如晦請來商量商量,長孫無忌很快回來了,說:“二人不敢來,你老爸曾經下令不允許他倆進你的府。”李世民大怒,遞給身邊的尉遲恭一把刀,說:二人也想背叛我,你去察看一下,如果屬實你就把房玄齡和杜如晦殺了。題主說的就是這件事。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房、杜其實沒有說謊,前些日子,李建成在高祖李淵面前進讒言,說秦王府人才濟濟,早晚對朝廷不利,李淵這才“釜底抽薪”把房、杜調離了李世民的身邊。

這次長孫無忌去請,二人不來。其實是房、杜用的諸葛亮的“激將法”進一步逼迫李世民下決心發動玄武門政變。李世民的一切心理變化二人掌握的清清楚楚。

當初李世民接到李建成手下王晊(被李世民收買)的密報,說“建成和元吉要對他下手了”。李世民急忙召集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商量,眾人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李世民嘆息說:“骨肉兄弟相殘,是古今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誠然知道禍事就要來臨,但我在他們動手以後,再以正義的名義聲討二人,這不也是可以的嗎?



說白了,李世民不願意先動手。當時尉遲恭和長孫無忌提出反對,“你要這樣做,我們沒人跟隨你。”

李世民又徵求其它幕僚的意見,都說李元吉生性殘暴,將來會危害大唐江山的,宜早除之。

李世民還不放心,想用龜甲卜一卦,當時正好張公瑾進來,見此情景把龜甲扔到地上說“卜卦是用來解疑惑的,而今事情已不再迷惑,還用來卜什麼呢!,難道說卜後不吉利就罷手不成!”李世民這時才下定了立即政變的決心。

李世民的一舉一動都被尉遲恭彙報給了房、杜,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了進一步逼迫李世民,堅實他政變的決心,這才假意推脫不來。

尉遲恭接過李世民遞給他的寶劍,很快找到了房玄齡和杜如晦,說:“這次是玩真的了,秦王已決定採取行動了,你們別再演戲了,趕緊前去共同商量大事吧。於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穿上道袍,喬裝打扮去了李世民府上。之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上位,做了皇帝。



歷史書上描寫李世民是迫不得己而發動的玄武門政變,大家想想看,李建成是太子,接班是早晚的事,他有必要惹事殺李世民嗎?等做了皇帝再處理李世民有何不可?史書說李世民不是謀反,是兄弟之間的私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


秉燭讀春秋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是不是以為李世民瘋了,或者是李世民內部除了叛徒,實際上哪一個也不是。



事件經過

先說一下李世民要斬的人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人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在李世民征戰四方、奪嫡稱帝和治國理政上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然而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前的一天,竟然要殺了他們二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記載於《資治通鑑·唐紀》中,李世民於玄武門事變前一天召見房玄齡和杜如晦,但是二人拒不前來。

曰:“敕旨不聽復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謂敬德曰:“玄齡、如晦豈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這段話的意思是;皇帝(李淵)敕令我們離開秦王府,如果我們私自入府,必然因此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不能前去。然而李世民因此大怒,命令尉遲恭帶著自己的佩刀前去召見二人,如果二人拒不前來,便取下二人首級帶回來。



事件原因

乍一看來,因為李淵命令房玄齡和杜如晦離開了秦王府,所以二人便聽從了李淵的命令,怕引禍上身,所以背叛了李世民。實際上房玄齡和杜如晦根本就沒有背叛李世民,而是故意激怒李世民。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奪嫡大戰中,李世民的勢力長期處於弱勢,而且最終由於李淵偏袒呵護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的勢力被砍的七零八落。




當時李世民身邊有四大謀士,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這四個人裡面兩個(房玄齡和杜如晦)被李淵逐出京師。諸如手下大將秦瓊、程知節等都被調走,僅留下的大將尉遲恭還屢遭迫害。

在這種嚴峻的形式面前,秦王府的每個人都提心吊膽,因為每個人都害怕李世民奪嫡失敗後,自己會被李淵或者李建成處置掉。就好像三國時代曹操為了穩固曹丕,不想殺死自己的兒子曹植,反而殺掉了曹植的左膀右臂楊修等人一樣。



為此,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也曾多次勸諫李世民要搞兵變,奪取大權。然而李世民或許是因為底氣不足,或許是因為自己即使失敗,也不失富家翁的心理(史料中說因為不想骨肉相殘),遲遲不想動手。最終李淵調走房玄齡和杜如晦後,在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的極力勸說下,李世民同意發動兵變。

李世民同意兵變,但是心裡一直忐忑不安,甚至犯起了猶豫,還命人把龜甲拿來準備算上一卦,占卜吉凶。看到這種情況的長孫無忌把李世民的所有舉動讓尉遲恭告訴了房、杜二人。



二人為了堅定李世民兵變的決心,決定激怒李世民,讓他感覺到沒有權力的孤家寡人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於是在李世民召回二人時,一心想著回去的二人突然拒不奉召。等待李世民大怒,表現出了決心之後,二人也明白李世民決心已定,所以便回到了秦王府。

後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二人回到秦王府後,第二天李世民在玄武門成功發動兵變,奪取了大唐最高權力,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成為了一代名相。



以上為個人見解

如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越關


【1】

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隨著唐朝完成統一戰爭,關於皇位的繼承問題,也成了唐朝朝廷的爭議焦點。

看起來這事情沒啥好爭議的,畢竟,太子李建成在那兒,一切看起來很穩定。

但其實則不然,大唐朝廷裡,此時暗流湧動。

那就是雖然李建成是太子,但也是個空心太子,他弟弟李世民手下有個小集團,這個集團裡,能人異士遍地,對於李建成來說,即便是李淵死了,自己也拿李世民毫無辦法。

而李世民集團裡,有著兩個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

【2】

李建成太子位置難保,李淵對於自己的皇位何嘗沒有擔憂?

就這樣,李淵支持李建成搞活動,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

倘若李世民死了,倒黴的不止一個李世民,還有他的家人,除此之外,李世民集團的人,可以說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李世民集團的人,紛紛建議李世民:先下手為強。

而李世民也開始火急火燎召開會議,準備搞個政變。

李世民在開會的時候,房玄齡和杜如晦,有事兒沒來,這可急壞了李世民,於是李世民派人帶話給他倆:要麼一起幹大事兒,要麼把命拿來。

【3】

房玄齡和杜如晦跟著李世民混,無非是想幹一場大業。

但是,幹大業是有代價的,那就是,這大業,你參與可以,想退出可就難了。

所以說,幹大業,終究太多身不由己。


辰州觀海


看了其他人觀點,不敢苟同!李世民動手前夜,所以命尉遲敬德拿刀叫房玄齡和杜如晦,那有他們說的那麼戲劇!很簡單,馬上發動的政變,關係到整個秦王集團身家性命,天大的事。能去叫是還把房杜當心腹,如還不來,就證明已有異心了,不立刻斬殺,難道還留著他倆,存個隱患,萬一洩密,可是滿盤皆輸啊!這種以小博大的豪賭,容不得半點疏忽的!

當然這裡並不是題目中所說‘非要殺掉’


wubin168857121


題主所說的兩個李世民的得力干將是後來的歷史名相房玄齡,杜如晦。其實,李世民也不是非要殺掉他們,而是在逼二人亮明立場:你們到底跟不跟隨我?



因為李世民讓尉遲恭去請這二位共啇大事時,二人拒絕,說是皇上李淵已經下令不讓二人與李世民接觸。不過,這兩人也是在逼李世民亮明立場:皇帝可是在防備你了,你到底是顧念你們的父子兄弟之情,還是要保自己的小命?



李世民,也就是以後的唐太宗,是當朝皇帝的二兒子,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戰功赫赫,手下又追隨著大量的能人異士,武有有名的戰將李靖,尉遲恭,秦瓊,羅成,羅士信,文有著名的房玄齡,杜如晦,徐茂功等。



功高震主,李世民的實力,難免讓當朝統治者李淵和準統治者太子李建成猜忌。為了逼李世民早日下定決心與太子決裂,房杜二人裝逼,說唐高祖已經下令不讓二人接近李世民,而當時,李世民在眾人的勸說下,下定了發動政變的決心。因此,他給身邊尉遲恭一把刀說:去,你再跑一趟,對他們說,他們再裝逼,就滅了他們。



於是,尉遲恭登門,對二人說:別裝了,秦王已經下定決心了。於是二人當然乖乖的去了當時的秦王府,完成了為促成玄武門之變而肩負的使命。


萍風竹雨123


德雲社的玄武門之變:李菁徐德亮曹雲金何雲偉等人慘遭追殺!張文順被逼退位!欒雲平站對了陣營,撕咬有功,被選為大內總管。 前期創業者其實都進行了投入,不計報酬的演出,時間上的投入,張文順也是傾其所有。但是隻有王惠賣了一輛老掉牙的二手車,被拿來說事兒!其實你不是又買了新車了嗎?充其量那叫換車!如果論對郭德綱的重要性,王玥波家的飯更重要,餓死了郭大師,就沒有後來的狗血劇情了! 大師們總是這樣忽悠自己的同事:要什麼工資和自行車啊!大家好好幹!等成功了,我們每人一臺二手夏利!可是,真的成功來臨之際,大師們的老婆就會從天津趕過來,坐在窗口售票,順便換個大點的錢夾子! 如果有人想替自己爭取權利?不好意思,沒門!因為你的能力不值那麼多錢!想鬧事?滾蛋!……名字還得留下!想當初你來的時候,穿著一身像樣的衣服,有裡有面的,有名有姓的!沒想到,走的時候,一絲不掛不說,連名字都弄丟了!吃糠咽菜這麼多年以為真的能開上二手夏利,……其實,太天真了,活著出來就不錯了,還有慘的,媒體上一露頭就被追殺!


南華莊子吟


都是在演戲而已,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已經沒有了迴轉的餘地。李世民猶豫不決的原因是想和平解決太子之位的爭奪,他採用的策略就是通過能力,樹力威望,抬高自己,把李建成比下去,讓李建成抬不起頭。所以李世民很拼,可以說是到了獨孤求敗的境地,但是李建成並不識趣,而且自命不凡。想方設法瓦解李世民的勢力,讓其成為光桿司令。

當時,突厥人南下,李建成主動奏請讓三弟李元吉出征,看到自己的兒子都是出類拔萃,李淵很是歡心。其實,這次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定下的計策,打算在出徵儀式上用毒酒毒死李世民,然後將李世民的鐵哥們兒一網打盡。而這一切早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一個叫王眰的人就是李世民安插在太子黨中間的臥底,所以李世民才下了發動政變的決心。

另外,李世民推讓的原因是有意做秀,既然知道自己穩操勝券,何必要著急呢?最後時刻他還想贏得道德的致高點。比如,漢協帝讓位曹丕,演了個三讓三辭,最終曹丕裝作極不情願的登上皇位。類似的做秀還有康熙新政事件,其實康熙心裡早就想把權力收為己有了,但鰲拜不肯交權。當大臣們奉迎奏請的時候,康熙竟然拂袖而去,就連老謀深算的索尼都驚呆了。其實康熙心裡早就樂開花了,但他得等鰲拜叩首。



所以,李世民索性把戲演到底,假裝讓尉遲恭拿刀去嚇唬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他難道不知道二人的心事嗎?這兩個人真的那麼重要嗎?能拉開弓還是能舉動刀?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是想多兩個墊背的,來證明自己的“正義之舉”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