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的说法,而后新股井喷式发行,为什么?

天佑173294466


说法归说法,毕竟没有落到实际文件中。再说了,这种说法也只是民间说法,并不成立。我国股市有着特殊的意义,为实体经济企业融资。

股市跌破4000点时,每次都是井喷式发行新股,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时间,2015年“股灾”以后的时间,均是以每年几十家、几百家上市公司融资上市。为什么?

一、股市熊市之后会沉淀较多的股票投资进入,可以说是牛市之后的剩余资金,这部分资金一部分是来回交易股票所用,还有一部分是认购新发行股票。在这段时间里拥有着这样的资金,而在牛市初期是没有这样的资金体量来完成这样的活动,借此机会来完成更为优势。

二、为实体经济“输血”。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可提前预知市场经济3-6个月,这样提前预知的情况的出现,每当经济出现问题时,股市也是提前下跌。那么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哪里最需要资金?就是企业。而股市的特殊意义在于为实体经济企业融资,在此阶段就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三、借此震荡市扩大我国股市的容量,我国经历了2001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15年至今的三个阶段的大幅发行,由原来的几百只、千余只股票发展到了至今的3500余家上市公司。可以说在如此大规模的发行新股的状态下,我国依旧能够保持在2500点之上运行,十分给力。


炒股哥说


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这应该是2015年下半年股市非理性波动风波期间的市场表现。然而,对于当时的A股市场而言,关键还是在于防风险守底线原则,但不发新股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稳定市场,让市场投资功能迅速修复。此外,对于后期新股重启,乃至16年之后的IPO发行常态化,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市场投资信心略有修复,但在股市投资信心略有回暖之际,市场却加快了IPO步伐,这与当时的市场政策定调有所背离,但还是离不开融资功能定位的背景,这也是中国股市长期牛短熊长的关键因素。


郭施亮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仅仅是在2015年7月市场非理性(其实很理性)下跌时市场的一种传言,现在看可能是某会的一种表态,但没有明确文件来承诺这件事情。

当时打新是需要实缴资金的,所以每次打新期间,市场都会剧烈波动,因此在市场非理性下跌(其实很理性)开始后,市场有停发新股这个呼声,某会为了救市,也默认了。

后来打新的规则调整,打新时不需要再实缴资金,等中签后再交款,打新期间市场波动不会像之前那么剧烈,于是某会又开始发新股了。但是大家都把“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当成了官方承诺,所以大家才不买账。

不过要注意的是,股市的作用就是给上市公司融资,而非让股票涨价。停止IPO只是一种呵护市场的短暂行为,而IPO数量和金额才是真正的业绩。

所以呀,千万不要觉着市场不好,IPO就可以停。除了散户,其他人是不care市场走势的。

只能说,认真你就输了!


首席投资官


新股发行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职能,可以说,如果失去了新股发行这一功能,那么A股市场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以前确实有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的说法,但那个时候是为了保护市场情绪,彼时市场正处于高点调整之后的低迷期,无论是市场情绪还是结构都需要修复,那时候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消息也会对股市的走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那个时候市场情绪比较低迷,即便是发新股,融资功能也会较差。与其说釜底抽薪,还不如给市场一个喘息之机,让其自身缓慢修复,所以那个时候有一种说法是4000点以下暂停发新股,更多是的是给市场信心,并不是一种刚性的制度性安排。



但随着股指的缓慢抬升,新股发行的压力比较大,有一段时间,甚至新股发行速度有点上高速的味道,每天平均都2到3只的发新股,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排队过长,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待上市,甚至上市对某些公司而言就是生死存亡问题。能够上市就鸡犬升天,大家欢喜,不能够顺利上市,那就一拍两散,甚至某些公司还会出现解体,如此高昂的上市成本投入,必然会要求其产出。

那时候上述情况确实存在着堰塞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催促着管理层加快上市速度,在现实需要和理想愿望之间,管理层一段时间选择了现实,极大的提升了新股发行的速度。一时间,市场上也是怨声载道,绝大多数人把中小创的低迷归结于新股发行过快,后来随着股指的稳定,新股堰塞湖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新股发行速度才逐渐慢了下来,并提高了审核的严肃性,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新股发行节奏。

新股发行的快与慢,更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跟具体点位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最近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小散李大鹏


你这个问题是让股民们回想到2015年股灾的时候;当时是情况紧急人民日报那段时间连续发文“4000才是牛市的起点”“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4500点以下国家队不减持”之类的标题,弄的财经界沸沸腾腾的,让股民忘记了股票亏损的痛,反而去相信了人民日报的标题党来提振股民信心,结果还是让股民们失望到冰点!


2015年股灾时候发出这些标题很暖心,仿佛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稳定军心,让股民们不要恐慌,不用怕;现在不是股灾,只是短暂性的下跌;结果还是被坑了,让多少股民在4000点看到了希望还加仓,结果又一次被收割,彻底打破了这些谎言;

“4000点才是牛市起点”结果不用多久股灾2.0版,3.0版陆续爆发,直接杀跌到2600多点,截止目前大盘还在3000关口奄奄一息。

“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结果只是暂停几个月后恢复发行,而且是变本加厉,告诉2016年总发行247家公司,2017年更加疯狂发行394家,创了A股27年发行数量以及速度记录;2018年收敛很多,每周发行2到3家左右,终于睡醒了。因为发布这些话只是稳定股民信心需要的,稳住股民们不要盲目恐慌而已


“4500点国家队不减持”最终也只能呵呵一笑而过了,GJD从接盘侠身份转变成收割者,把筹码还是丢给了散户们买单。

总之话也说回来,这些标语虽然不是监管层直接发出来的,但是这些标语发出来也是要负责的,不能胡言乱语;如果管理层想要追究发文者是不是也很简单的事呢??总而言之笑笑就好。

“4000点一下不发行新股”这话我第一时间就不相信,毕竟一个健康股市是不可能停掉IPO的发行,而IPO的发行也不是有大盘指数点位来决定的,4000点以上可以发行新股,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管理层也不会出台这个规定吧,所以用头脑想一想就知道这是谎言,不可能实现的事!



目前A股紧缺优质企业上市,特别是2018年管理层也意识到这点,为“独角兽”优质企业打开绿色通道,让优质企业上市,类似腾讯、京东、百度、阿里等等鼓励通过“CDR”方式回归A股,造福A股股民!让这些企业尽快回到A股上市,让垃圾企业逐步退出A股市场,这样才有竞争性的健康市场,所以A股的IPO是不可能取消的,只有暂停不可能停止。


老金财经


前几年,确实曾经说过,在股市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但是后面,又开始新股的发行,这个情况和这个过程,还是有些了解。

一,与大家分享几个情况。

第一个情况,4000点以下的时候,不发行新股的原因,因为那个时候整个股市,非常的低迷,人心慌慌。所以,那时暂停新股的发行,同时也提出4000点以下不再发行新股。这个说法的提出,主要是为稳定股民的心态,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导致的持续暴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那个过程的人们,是没有办法体会当时的恐慌,因此,稳定要压倒一切,所以暂停新股的发行。

第二个情况,后来,大盘指数还没有到4000点,又开始发新股,这也是事实,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就要清楚。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股市的价值是什么?股市的意义是什么?

股市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在于两点。

第一点,融资,为实体经济融资。股市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实体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提供融资的途径,做得好的公司可以通过上市拿到资金,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点,股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场所。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就是让好公司能够上市,不好的公司不能上市,让上市之后的好公司,能够不断进行融资,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是没有办法持续融资。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实现重要的资源资金与最好的公司,匹配在一起,好像现实生活当中的结婚,男才女貌,漂亮的女孩嫁给有才的男孩。

第三个情况,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之后,释放的信号就是IPO常态化,不能因为市场大跌,不能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就暂停新股IPO。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近日又有最新的表态,表示要加强加大股市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强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就是直接融资的最重要的方式,银行贷款融资只是间接融资,因为银行贷款是需要资产抵押物。

第四个情况,2016年新股IPO总体情况。

2016年A股IPO共23批总计247家,数量居有史以来之首, 其中上海主板114家,中小板47家,创业板86家 。2016年A股IPO,247家新股总募集资金为1521亿元,每只新股的平均募集资金6.17亿元,新股发行的平均中签率0.0445%。

第五个情况,2017年新股IPO总体情况。

2017年A股IPO情况,截至11月10日,两市已有合计39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数量在创新高,募资1989.42亿元。有业内人士称,已经进入11月中旬,今年新股批文下发的数量和融资额,都会比此前业界的预期要低。业内普遍预测,今年全年IPO核发数量将会达到500家,融资额会在3000亿元左右。

二,对未来新股IPO发行的预测和分析

1,通过2016年A股ipo情况,与2017年A股ipo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之后,2017年确实是比2016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度,有明显的上升。

那么,2018年,是不是还会继续加速呢?新股的发行数量和融资金额是否会在创出新高呢?

这是很多股民朋友们,非常关心也是非常担心的事情。根据最近几个月,证监会新股发行的节奏来看,每个星期发行十家左右的新股发行。根据这样的节奏,2018年继续维持500家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2018年融资额还是3000亿左右。

2,股民在新股发行的矛盾心理。

担心。连续两三年,相对比较大规模的新股发行节奏和发行数量,让A股市场的股民,非常担心,认为新股猛于虎。

希望。但是,股民朋友们又非常喜欢下单申购新股,然后参与免费中奖的机会。

矛盾。所以,股民的心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不喜欢新股发行,因为担心影响大盘,走势导致下跌,使得自己做股票亏损,但是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中签新股。

3,理性看待新股发行。

对于新股发行这件事情,我们要客观理性的进行评价,要站在长期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一个证券市场,没有新股上市,没有新鲜血液,那么对市场里做投资的股民而言也不是好事,相当于河水是死水一潭,河水里的鱼也是没有生存机会的。

对于新股发行,最重要的是,监管层要把关好质量,新股上市,一定要审核好,要让真正好的公司才能上市。上市之后也要监管好这些公司,不能让他们违法违规,恶意圈钱。要让他们加强分红,给股民朋友们更好的回报,让这些公司通过融资,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业绩的快速增长,带动股票的长线健康上涨,这样就形成整个证券市场的良性循环,股民朋友们也不会有意见,从而支持新股的上市。

对于新股发行,您有什么看法呢?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案呢?


雄风投资


肯定很多人会断章取义,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失信行为,把广大的股民利益于不顾,但是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知道当时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正好处于2015年股市第二波快速大跌的时候,同时股市处于强制清理配资的关键时间点,由于担心大量平仓盘导致市场发生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出于维稳市场信心而发出来的,毕竟如果继续发行新股,在当时股市那么脆弱的时候,肯定不合事宜,所以本质上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但是其后大量发行新股,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长时间形成的ipo堰塞湖,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难,上市融资是比较理想也相对廉价的融资渠道。本生股市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发挥证券市场对实体的融资支持,所以正常发行也没有错,只不过对于股民不利的是,如今股市已经十分低迷了,依然没有降速的打算,实在令人不解,不过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发行监管趋严,尤其在去年发审委成立之后,上市企业的过会率明显降低,这也是成熟股市必须具备的属性之一,不然什么垃圾公司都涌入股市,对散户进行收割,那就太令人寒心了。

如今连续下跌三年了,而且市场流动性严重紧张,场内资金严重不足,真的可以考虑降低新股发行的节奏,虽然市场大跌的主因非新股发行,但是多少还是对市场存在一定的吸血效应,而且在如今低迷的市场,任何利空都会被放大,暂停或者降发行节奏至少对投资者的信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侯贤平


  • 曾经是有“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的说法。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股票非常低迷,为了稳住大盘,稳住投资者,就提出了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

  • 以前,发行新股是为了控制大盘的节奏。在大盘不断上涨出现风险时,会通过不断发行新股来提示风险。如果提示风险无效的话,就会来更大的新股来冲击大盘。之前6000点左右的中国石油就是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上升而发行的。2015年那波,印象中是国泰君安这只新股阻止了大盘的上涨。然后在大盘下跌过程中,一般都会不发行新股。

  • 这两年来因为积压了很多的新股,再不发行,股市就失去了融资功能。股市除了要保护投资者之外,还要让正常的融资功能释放出来。现在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股市这种直接融资的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微企业来说,有的没有融资上市,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定的瓶颈。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支持实体经济,所以重新开放了新股。在4000点以下也发行新股。而且是井喷式发行。

  • 到现在,新股发行的数量要比去年少多了。压力也小了很多。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新股发行也是无可厚非。只不过,与新股发行不断上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是退市个股太少了。有进有出是初衷。现在我们小散看到的是只进少出了。希望有关方面可以多多在退市的路子上研究一下。这样,有进有出才会是正常的。否则,只进不出只会导致供过于求。市场就会缺少流动性了。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这是一句坑人无数的话,在2015年股灾的时候不胫而走,多少人因为这句话,在大水淹没头顶的时候依然相信,相信有人会来救自己。

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我查了不少资料,很多人至今都认为这是一条官方承诺,这是不对的。其实说这句话的人不是什么权威部门,而是一位神秘的知情人士。




某会背锅多年,但也不冤枉,因为能叫知情人士的人不多,敢以知情人士发言的人更少,至少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一个内部推手故意泄露了消息。

为什么要泄露这个消息?简单的说是实现和股民的互动,2015年7月牛市闪崩,很多人将原因归咎于新股超发,市场情绪悲观。面对广大股民的严重质疑,一个表态是必要的,不管它来自哪里,有人信就行。

那么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对也不对。

2015年的时候这句话也许是对的,因为那时候牛啊,都牛到5187点了,以4000点作为心理线是合适的,很多人会觉得到4000点已经够了,因为从2400点启动到5200点登顶,4000点差不多就是半山腰的位置,上山的人会在这休息,下山的人也会在这休息。

但是还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式,A股一如既往的不稳定,事实证明4000点什么都不是,那么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自然也就没用了。但在新股发行过程中讲究策略性的原则被保留下来了,不再局限于4000点,而是更加灵活。



拿2018年为例,我们上半年经历了一大波独角兽的冲击,很多人被冲倒了,IPO也不知不觉慢了下来,最近行情稍微好了一点,与之相伴的是IPO也准备好了。

另一方面我们要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上市?如果不上市长生生物老总的儿媳妇能那么有钱吗?每一个企业都不想像小米那样,上市首日就破发,我们要的是板,一个接一个的涨停板。这种情况在成交额不足1000亿的市场是很不容易的,达不到很好的融资效果,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想在这个时候上市,A股也不想自砸招牌。

所谓的4000点不仅是心理线,也是融资的效果线,所以说这句话没错,只是点数可能会一直变。


徐徐成翔


曾有“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的说法,而后新股井喷式发行,为什么?鉴于这种状况,有解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啊,曾经的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按照现在的沪指大盘走势,曾经的 那些豪言壮语,简直跟放屁一样,我忘记了是谁说的话。但是为什么股市这么差,还乐此不疲 的发行新股IPO,没玩完了,让很多散户想不通,对股市失去信心。

而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发行新股IPO”,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融资,所以发行新股不是不行,但是也要控制数量和节奏啊,节奏太快,以次充好,怎么可以呢?而且很多公司就想着上市圈钱跑路,前不久“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的一番言辞,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一点都不负责任啊,赤裸裸的减持套现,还觉得有理,一点企业家精神都没有啊,现在也是什么样的公司都想上市,前不久又来一个CDR,虽然公司的前景确实是不错,但是融资额度太大对市场冲击太大,所以股市跌了。

  • 首先,我们来一下,今年以来发行新股的节奏和数量,给大家做一个数据统计,希望大家有个明确和清晰的认识。

新股IPO:发行数据(截止6.22)
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均较去年上半年出现明显下滑,据统计,截至6月21日,今年有60只新股完成发行,总计募集资金886.65亿元,与去年上半年比较,分别下滑76%、29%。

证券日报报道,展望下半年趋势,联讯证券分析师彭海表示,预计下半年IPO市场整体将趋于平稳,审核从节奏和尺度上将趋于常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股发行常态化将会延续不变,同时新一届发审委审核更加全面、精细、专业,新股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2016年以来,在坚决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和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A股市场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审核周期大幅缩短,审核效率明显提升,“堰塞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IPO排队企业已经从2016年份的近900家下降至当前的270家左右。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2018年6月14日,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307家,其中,已过会26家,未过会281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74家,中止审查企业7家。
  •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新股发行IPO与股市大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发行数量多的月份,股市大盘的走势?

举例:

新股申购与中签缴款日期:2018年1月1日至今详细情况:

从上诉图表可以看出,今年以来1月份和6月份均是IPO新股发行数量比较多的月份,所以对应的月份股市大盘也跌最多,跌幅最深。

2018年1月份沪指大盘走势:跌幅统计:-11%

沪指大盘

2018年6月份沪指大盘走势:跌幅统计:-8%

如上如所示,今年1月份和6月份新股IPO发行最多的时候,股市大盘跌幅最大,所以新股发行和股市涨跌不无关系!

  •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为啥要发行IPO,曾有“4000点以下不发行新股”的说法,而后新股井喷式发行,为什么?鉴于这种状况,有解吗?

我个人的观点是,发行新股IPO是必须的,但是无终止发行,过度发行肯定是不行的,楼主问我有没有解,我只能说,最好还是控制一些节奏,控制一下数量还是可以的!


我是牛哥说投资,最近点赞比较少,大家多点赞啊,多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