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今天是一代忠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害的日子,我们回顾他学书从政、为人操守等故事,来纪念这位书法大家、千古忠臣。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颜真卿是北齐颜之推第五代子孙,因颜之推所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立身处世的著名箴规“颜氏家训”,深刻地影响着颜氏后人,颜真卿自不例外,让自小立志,矢志不渝,勤学苦练,不仅成为一代传颂千年的书法大家,且是一位千古流芳的忠臣。

拜张旭为师,后人称颜真卿书法为“颜体”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鼎唐时期,“颜筋柳骨”中的“颜筋”便是指的颜真卿的法书,他的书法能传颂至今,成为一代又一代习书的范本,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少之又少的人物,很是难得。对于他的勤学苦练,天资聪颖有故事传之。

相传,颜真卿拜大书法家张旭为师后,在书法上大有长进。

一天,颜真卿向张旭请教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可知?”

颜真卿回答:“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先生对吗?”

“对!你可知道它的意思?”张旭又问。

颜真卿说:“我不太理解,请先生指教!”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张旭说,我把这十二个字的理解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指竖画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则是指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呢,是指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的意思是下笔时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弥补;‘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人遐思;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画结构要匀称,在整篇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听完老师的一席话,颜真卿顿时醒悟开来。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从此,颜真卿的字便有了质的飞跃。后来,他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特长,自己创制了一种新字体:精神饱满,厚重朴实,刚健雄壮。后人们称之为“颜体”。

为百姓伸冤解旱,百姓称之为“御史雨”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有一次,颜真卿到甘肃、宁夏去巡查,发现宁夏盐池县有一件案子牵连了许多人,虽然当事人及亲属一再向官府申诉冤情,可办案的官员一直不认真察访审理,导致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平反。

更为奇怪的是,自出了这桩冤案以后,这里就一直大旱,水井干涸了,溪流断了,庄稼枯萎了。人祸加天灾,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

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经他一番明查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象,重新审理了这桩案子,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让百姓人心大快。

据称,平反那天,好几个月不下雨的盐池,一下子就下了场大雨,枯黄的庄稼没几天就一片青绿了。百姓便把这场雨和颜真卿平反冤狱的事连起来,四处传扬说、:“颜御史为受难的人伸了冤,感动了老天爷!”这场雨被当地百姓叫“御史雨”。

面对叛军,大义凛然成千古忠烈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颜真卿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大败安禄山叛军。

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很快攻陷了汝州,朝廷上下一片惊慌。这时,早就对颜真卿心怀不满的权臣卢杞向皇帝建言:“颜真卿德高望重,如果前去劝降,就能不动兵卒而平定叛乱。”唐德宗准奏。

看到是颜真卿来劝,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颜真卿刚到,他的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沉稳应对,李希烈只得喝退众人,企图慢慢软化他。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一次酒席上,部下对李希烈说:“元帅将即位称帝,颜太师任宰相是最合适的人选了”颜真卿当即怒斥:“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将八十,官至太师,我坚守我的节操,死而后已”李希烈拿他没办法,边疆颜真卿关了起来,并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你一刀砍了我岂不痛快,何必多此一举!”

一年之后,李希烈自称楚帝,派人来向颜真卿询问有关礼仪。颜真卿意味深长地说:“老夫年迈了,曾经主掌国礼,所记载的都是诸侯朝拜之事。”恼羞成怒的李希烈派人在院子里燃起柴火对他说:“不屈节,何不自焚!?”

颜真卿二话不说,纵身就往火里跳去,幸好手下人将他拦住了。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公元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使颜真卿屈服,便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7岁。半年后,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德宗皇帝下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

被后世广为传颂的颜真卿,除书法等重大贡献外,还有何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