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距离西安四十来公里的三原县,

地处平原往陕北黄土高原去的过渡区域,

史称"甲邑",古称"池阳",

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而在这片黄土塬厚土上,

隐藏着一个独特的、

在五万余棵大树里的村落,

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未见村郭闻犬吠,等闲平地起炊烟”。这句词描述的村庄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的到吗?

中国古窑第一村

柏社村毗邻浊峪河、清峪河、嵯峨山,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村名,五万余株

高大繁茂的楸树遮天蔽日,形成十分封闭幽静的村落空间环境。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据传,该村形成于晋代,距今已有1600年村史,先是村民居住在“老堡子沟”,前秦时迁到“胡同古

道”,南北朝时期属于北魏辖地,在此村建有城堡,隋唐时,在古堡西南方又重新建城,今称为“南堡西

城”,唐时,又添东城,宋时,成为通向耀县、陕北等地的商贸集镇,明时建立了北堡。

正因如此,该村曾经成为通向北部地区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因地理位置北与耀县接壤,是关中通往

陕北、甘、宁的重要通道,秦汉以后就屡为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时期,柏社村也是通往照金、马栏、

延安的最近通道,红军、八路军均在柏社村设有秘密交通站,更增加了村子的秘密色彩。

超越你想象的神奇建造艺术

岁月更迭中千年古村完好的保存了它的神秘。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走进柏社村,

才能体会到什么叫

“进村不见村,见树不见房。

闻声不见人,树冠露三分。”。

地坑窑,又叫“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中国最具风情的窑洞!!一个个下沉式井形四

合院深潜地下,再在院内四个立面挖数孔窑洞,除门窗外几乎不用建筑材料,另从地面掏一个坡道并开门

通往窑院,窑顶四周长满杂树、蒿草,不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住有人家,坑底院中多栽有三两棵树木,

远处看见这些树冠就可以知道是一户地窑院。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之小坡,这样下雨时地上不积水,可保护窑洞。地坑窑院中要挖一

口深约10米的渗井,井口上缩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来收存坑院之雨水,这种井称为窖。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

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穿过洞口,用“别有洞天”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了!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窑门处挖掘有水井,院子中间有收集雨水的渗井防止雨水灌入,四壁挖有7孔窑,一孔通道通往地面,

居住仓储厨房样样俱全,四壁挂着的农具,金黄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串,窗户上的剪纸。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坐窑观天,四下寂静,窑背上隐隐传来的人声狗叫,堪称是一方独处的惬意天地。

“藏”在黄土地下的人家——三原县柏社村

这里,比不上袁家村的热闹,但却承载着关中风情,独有的建造风格,未被商业化的淳朴人情,在这

里能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够远离都市,体验接近原生态的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