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作为世界第一位翼装飞向喜马拉雅的中国女孩,她为什么会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

一个普通人为何执意要在天空翱翔?在这些惊世骇俗的挑战背后,世人却不知,这一天她也同样在喜马拉雅,埋葬下爱情,迎娶了自己的结局。天上一分钟绽放,地上长达十年的成长,这一切不仅有关飞翔,也有关一个女人的爱与遗憾。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于音:八五后吉林女孩,三次刷新中国人跳伞、翼装飞行记录,成为中国首位翼装飞向喜马拉雅的中国女性,获评中国户外金犀牛奖“年度最佳户外女性”。

双面人生,象牙塔中飞出的“女飞侠”

喜马拉雅山脉,7000多米高空,一个年轻姑娘站在直升机舱门前,俯瞰脚下的雪山深谷,不远处便是珠穆朗玛峰。随后,深吸一口气,她跳了下去。这个凌空一跃,在2017年11月3日,燃爆户外圈—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喜马拉雅翼装飞行的中国女性。这是世上最惊心动魄的极限运动之一,这是一个一年三破纪录的85后姑娘。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许多人惊叹这个女人飞鸟般飞向珠峰的神奇,却没看到故事的全部。实际上,一路走来,这个飞行计划一度被推到过放弃的边缘……惊人一跳之后,这位女飞侠更是来到珠峰脚下,在石堆里,埋下了她和一个男孩的还未成婚的结婚照。这一切,不仅有关飞翔,也有关一个女人的爱与遗憾。

生于长春的85后姑娘于音,和许多女孩一样,被父母期许着考个好学校,做老师、做公务员,最重要是找个好婆家。于音也不负所望,中考物理满分,语文全市第一,甚至拿下两届新概念作文大奖。然而,成绩一直优异的她也内心忧郁。听《魔岩三杰》《鲍家街43号》,高考结束后异想天开去流浪,但压根不知外面世界究竟怎样。

不知道去哪,一脸认真往天空抛了枚硬币:“正面就去北京,背面就去拉萨。反正我不能和别人过一样的人生。”两个月西行流浪,父母急疯了,而她流浪途中写的歌《正面就北京,背面就拉萨》获当年“动感地带”原创大奖。于是,她有了各种走穴唱歌的机会。

孤独漂泊的异乡,误打误撞开始跳伞

“世界那么大,我实在不甘心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也许鸟儿终究属于天空,2008年4月,她又开始渴望冲出牢笼。

揣着走穴赚的第一桶金,在父母泪眼目送中,于音挥挥手就走了。她不后悔抛下国内各种机会,唯一舍不下的,是才开始的恋爱。渴望去远方的她,再没法回避离别。只能傻傻相信,距离斩不断真爱。

终于远走高飞,生活也陡然变样。国内亲友看到的于音,是学霸,是“别人家孩子”,是“神一般的人物”。她看到的自己,却是戴着厚厚眼镜,窝在美国6平方米的公寓里,一边流泪一边死磕看不懂的课本。还得端盘子,刷房子,甚至摆摊卖冰沙……为了能自己负担一半学费,她一连打过27份工。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高高在上的美帝,孤独漂泊的异乡,于音走着许多留美生熬过的路。但幸运的是,生活最茫然时,她撞见了跳伞。

2008年一次偶然,同学的男友刚拿到跳伞教练执照,半价招人。从小连蹦极、过山车都不敢玩的于音,脑袋一热就跟上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新世界,就此向这个女孩缓缓开敞。“要怎么才能像你这样一个人跳伞?”刚落地,她就迫不及待追问教练,兴奋得像发现新大陆。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双人伞,和跳伞教练连在一起跳,教练操控全程,体验者无需经验。由于受限于航空管制,在2008年之前,中国大众很难有机会体验跳伞,至今有跳伞证的仅百余人。但在美国,跳伞已是民间流行近30年的运动,每年参与近50万人次。只是多数人借助双人伞体验几次就满足了。于音却上瘾了,一心想一个人试试看。

低空跳伞危险系数极大,属于勇敢者游戏。高空跳伞却极其安全,属于大众都可参与的运动。考取美国跳伞协会A证,就可以一个人独立跳伞。于音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可10年前,跳伞学校里基本就看不到中国人,更别提一个中国姑娘

急坠后的平静,重压下的出口

“这个中国妞能行吗?”

没人和她说话,没人愿意教她,在跳伞学校坐冷板凳的于音只能硬着头皮上,却也在第一二跳的兴奋之后,有点怕了。第三跳,还没出舱就腿软,跳出去更是缩成一团,规定动作吓得全忘了,几乎不知怎么落的地。更大障碍是语言,听不太懂专业词汇,一知半解的她几乎犯过所有错误。

最严重一次,重重摔进矮灌木丛里。虽保住一条小命,手臂却整块皮被掀掉,手指断了3根。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死磕跳伞,出于不服输的性情,也像对那段生活重压的反抗。于音对跳伞一见钟情,不是因为刺激,而是跳伞带来的平静,竟如此出乎意料。她太喜欢开伞那一刹,一切静止了。那种急坠后的平静,让人真正从一个上帝视角去俯瞰众生,一个人拥有一片天空。短短几分钟超脱,却像一次生命洗礼。

和每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20岁出头的于音,憧憬着职业金领的未来,并顺利考入芝加哥名列前茅的商业院。

然而,美国的一切刚好起来,国内恋情却开始摇摇欲坠。“这段感情,一直就是我在死撑。”相恋6年,心心念念的人,大洋相隔,实际相伴的日子却不到两个月。直到终于撑不下去的2011年,于音甚至休学回国。不学了,不跳了,不做美国梦了,从一心去远方,到天天坐在男友单位台阶前等他下班,揉搓着彼此冻僵的手,就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没人知道她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舍弃那么好的前程,还有心爱的跳伞。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那时觉得,他就是我的未来。”对于25岁的于音来讲,爱比天大。他们都是摇滚爱好者的两个人,甚至系上红领巾,穿上海魂衫,郑重拍下了结婚照。

盼着来年成婚,一年后,却是于音再次远走他乡。

“我发现最勇敢的事,其实是结婚。”哪怕彼此深爱,但就此停留,相夫教子的人生,终究让这个一直想“劲劲儿活着”的女孩恐慌

“北美跳伞一姐”,爱上极限翼装飞行

就像青春片里上演的故事,校园里一路走来的恋人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各自矛盾又慌张,不知道未来在哪?一心想执手,死撑再死撑,现实洪流中,他们最终还是松开了彼此的手。

长跑12年的爱情散了,苦熬多年的学业毕业了,投了上百份简历,在华人边缘化的美国社会都石沉大海。2012年冬,在于音记忆里最为寒冷。过去回不去,未来不可知。连最喜欢的跳伞,也将近一年没再碰了。整整7个月,她窝在小黑屋里,每天脑袋上乌云笼罩,对着电脑一次次申请工作,对着结婚照片一遍遍流泪,也一次次鼓励着自己,不要一蹶不振。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一直熬到春暖花开,来自北美花旗银行的offer终于让于音看见新生活曙光,也想起了荒废近一年的跳伞。身在跳伞文化最发达的美国,跳伞触手可及,一次只需2~3小时,费用只是25美金左右。挣脱出繁琐工作,一次次尽情跳跃,回到天空怀抱。这时的跳伞,简直就像抵御无趣生活的救命稻草。

至少在天上,她还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没有放弃不一样的追求,并一路精进,不但从跳伞A证考到D证,甚至成了美国跳伞最高级别的教练、裁判。

昔日被劝退的小菜鸟,玩着玩着,竟成华裔“北美跳伞一姐”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累计跳了上千次伞的于音,也一度有些厌倦之感。“还有什么可挑战,这是不是也成了一个死循环?”

直到爱上更酷的翼装飞行,之前的厌倦感一点点消失,自己像是成了一个飞行器,甚至一只鸟,那种生命无拘无束的自由感太酷了。于音瞬间找回第一次跳伞的兴奋感,却还不知这个全球敢玩者稀少的运动,又将指引她去向何方?

人生洗牌,从写字楼飞向喜马拉雅

从写字楼到蓝天上,从职业装到翼装服,于音一度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双面生活,“混”在美国了。

2016年夏,终于熬完又一起收购案的清晨,阳光一点点爬上后背,于音一回头,窗外蓝天如洗,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脑海:这么好的天气,不去跳伞实在太浪费了。她都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性情:文件一推,跳伞去!那一天,于音足足跳了一天伞。上司call她的电话,在地上不停响。她却飞在天上,由衷赞叹着湖水一样纯净的蓝天,蓝天一样透亮的湖水。“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怎么能辜负?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第二天,于音就提交了辞呈。又一个人生十字路口,久久彷徨后,是跳伞最终推了她一把。她总算又自由了,还像10年前那个不愿循规蹈矩的少女。人生重新洗牌,再一次不知何去何从之际,手里握着的“王牌”,已不再是硬币,而是跳伞。

30岁生日前一天,于音特地约了朋友怀旧,说着说着,莫名其妙地哭了一个下午。哭着道歉从前对朋友做的错事,哭的更是所有再无法挽回的错失。人生30年,她一直在狂奔,做学霸、做金领、斩获各种奖项,得到许多,也失去了最不该失去的。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终于可以停一段了,她最想做的,是弥补也告别青春最大的遗憾—那张结婚照,始终珍藏在身边。同窗6年,相恋6年,失恋又6年。说好的永远,最终却辜负,那至少把它埋在一个永恒的地方吧。

“我想找一个强硬的方式,让这事过去。于是就想到了珠峰,那是世上最配得上永恒的地方。”还想到的是,这么多年,始终陪伴她的跳伞,也该有个总结。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就此占据心头—可不可以翼装飞向珠峰?在青春将逝当口,没有什么比这更独一无二的纪念。

游说赞助,从天上到地上的挑战

天上一分钟,地上无限用功。

2017年3月始,于音开始了整整9个月的专项准备,更进行了两次模拟测试—5月尝试9000多米高空跳伞,9月尝试8000多米高空翼装飞行,从9144米、8534米高度一次次跳下,于音唯一默念的就是:完美离机,不要自旋,不要自旋,不要自旋。

但更大困难不在天上,而是地上。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我更怕的是,哪怕训练再苦再拼,这事可能注定失败,因为缺钱。”从单枪匹马开始,到三顾茅庐请来技术团队,于音始终陷于没钱、没渠道、没赞助的困境。这不是一件想飞就行的事,缜密到不亚于一个华尔街项目。“跳伞太小众”“你一个中国妞能行吗”……除了专业苦练,她更要像职业经理人去谈判,像秘书去协调,甚至像销售去游说赞助,并一次次面对被否定的挫败感。

更措手不及的是,临近出发的9月底,已经谈好的几家赞助竟全部变卦。眼看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她咬咬牙掏出全部积蓄,甚至和父母朋友借钱,这才补上缺口。“前后共花50多万元,一辈子没一下花过这么多钱,明年要准备吃土了。”为什么不惜押上全部去完成这样一件事?于音其实也有过自我怀疑。

然而,不服输的性子,团队朋友不计报酬的付出,一路追随她,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她没法半途而废。珍藏的照片,两张纯纯的笑脸,承诺过的“永远”也必须有个交代……她确信,这就是现阶段自己最想做的事,那就继续往前走。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路的前方,考验还没完。于音一次次跳下高空,却从没上过高原。徒步走向珠峰大本营,一路高原反应,也让内心焦虑越来越强。“当我真来到这里,忽然紧张自己到底行不行了?”

更糟的是距挑战仅3天,她猛就病倒了。凌晨3点,在喘不上气的重压中醒来,发烧、耳鸣、浑身酸痛,把她压倒在床整整24小时。睡不着,起不来,忧虑感排山倒海:怕患上致命肺水肿,怕长达一年奋斗会不会就此功亏一篑?

也许意念的作用是极其强大的。在飞行前一天清晨,她竟然奇迹般好了。

飞向珠峰,刹那便是永恒

2017年11月3日上午,直升机轰鸣声打破山谷寂静,身穿红色翼装的于音,和团队一一拥别,漫长旅程终于到了最关键一步。

紧张又兴奋望向窗外,色彩随自己的上升一层层过渡,山峰一座座低下去,直到最高的山尖飘着一抹旗云,犹如大地女神出现。“就是这个时刻了。”在7000多米的高空,于音深吸一口气,迈向最后一跳

。离机轻微自旋,紧接着她展开双臂,仿佛一只鸟儿张开丰满羽翼,飞向珠峰。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真是太美了,你的前面,你的女神在召唤你。”

一年苦熬,翼装飞向珠峰,仿佛一刹那间就是永恒。离地1000米左右,于音从容开伞,缓缓落地,成为世界第一个翼装飞向喜马拉雅的女性及中国人。

喜马拉雅惊人一跃,一时间,让她被“跳伞女皇”等诸多光环笼罩。一度受宠若惊,却不知赞誉的同时,非议也随之而来。最近半年,她走过了又一段荆棘丛生的心路,但也更明白了什么是“欲戴皇冠先承其重”。

首个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为美女于音打call!

这个世界并非想象中美好,但欣慰的是,她启蒙并带出了许多中国学生。跳伞直至2016年初才被列入《中国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于音相信,未来5~10年内,跳伞运动一定会在中国普及。而新的开始,她将回到中国,期翼着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跳伞,体验到天空的美好。

青春10年,最初流浪的人从哪离开,又将回到哪儿。最初惧怕做大学老师的她,逃难似地去了美国。没想到,一路脱轨,10年后,还似冥冥注定般做了老师。只是,课堂变成了“天空”。

图/于音提供 《西藏旅游》杂志原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