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7月中旬时,我作为随行编辑一起参加了我们的“纳米比亚博物旅行”,这也是我去的第三个非洲国家。

身边的人都会问,纳米比亚和你去过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是不是差不多?都是非洲国家能有什么不同呢?

我觉得相同点是:非洲真的不是大家想象那么热,相反人家那可凉快了。7月去纳米比亚是当地的冬天,我还得穿羽绒服。

不同点就太多了:纳米比亚除了有地球上最古老老的红沙漠,还同时拥有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沙漠海岸线”,在那儿你能见到连绵不绝的巨大沙丘从内陆一直延伸到大西洋东岸。(不过这些之前都讲过了,没看见的点这里补习一下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上面这两张就是我们这次行程拍摄的红沙漠 摄影:赵超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站在沙丘上,眼前就是大西洋。摄影:小饼

除了沙丘与海岸这对富有戏剧性的地理景观之外,在纳米比亚的荒漠上,还存在着一种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说它不显眼,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它;说它太显眼,是因为它几乎只出现在这里——纳米比亚的“仙女圈”

“仙女圈”里并无仙女

听了名字可别想入非非,以为它是个社交圈,里面全是小姐姐。“仙女圈”其实指的是纳米比亚荒漠上的一种奇怪现象:在空地上会有一个个圆形区域,在这些“怪圈”边缘的草长的高大茂盛,而在“怪圈”之内却没有任何植物生长。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坐在车上抓拍的“仙女圈” 摄影:小饼

我这次也有幸看到了“仙女圈”,不过当时坐在车里,不管是角度、还是高度方面都无法很清晰地看清楚,姑且抓拍了一张。不过由于季节不太对,圈外的草并不多,但这个圆形区域还是非常明显。

下面找来网上一些更清晰的图片为大家展示,你就明白这玩意有多奇怪了: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dailymail.co.uk

如果可以从高处俯视,你一定会被这样的场景震撼到,无数的怪圈犹如波点画般有规律地分布在荒原上,似乎是一种神秘力量的杰作。是不是特别像某个科幻片中的场景?又或者很符合你对未知星球样子的设定?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dailymail.co.uk

密集恐惧症患者可能并不会喜欢这张图,但这张照片足以让你信服它的“奇特”。一直以来在当地生活的原住民辛巴人(OvaHimba)则相信“仙女圈”是他们的祖先“穆库鲁”(MuKuru)所留下的,把它们称为“神的脚印”。

下面我们再把镜头拉近,看看“仙女圈”到底有多大: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sciencenews.org

是不是比你想象得还要大?也难免原住民会说它是“神的脚印”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神秘的圆形“斑秃”呢?

其实地球上还有很多“圈”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它们身上寻找这个答案。

参考“圈”1:石环

当我亲眼见到纳米比亚的“仙女圈”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它会不会和三月刊里讲的“石环”有相似之处?所以行程归来我就立马翻杂志找答案: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commons.wikimedia.org

图中这些碎石围成的圈就是石环,看着像人为堆出来的,但却是纯天然的一种图案。

它是一种在冻土地区才有的微地貌,其形成原因让我来概括的话就是“冻融作用”,更直白地说就是冻上了化了,冻上了化了......

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冬季,土壤里的水分都会结冰。就如同一瓶矿泉水冻上后瓶子会有点“鼓”,土壤结冻后也会膨胀,而且还会连带地表一起微微地抬升,土里的砾石当然也得跟着。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左:夏季土壤中有砾石。右:冬季土地冻结膨胀,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随之升高。图片来自: 《博物》3月刊

当温度回升后,冰便会融化,但如果土中有大块砾石和细粒黏土,融化的过程就遇到“小阻碍”——有砾石的地方由于挡住了阳光,其下方的泥土就会化得比两边慢,砾石拖了别人的后退,自己也因为两边的土化掉后下沉回填到它下方,最后落了一个“下不来台”的下场。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左:春来变暖,地面随融冰回降。砾石挡光隔热,下方土壤解冻慢。每融化一点,周围沙土颗粒就会填充补缺。右:土壤全部解冻,砾石因下方垫土,不会降回原位,相比去年有所上移。

图片来自: 《博物》3月刊

年年一冻一化,一升一降,这些砾石最终被“抬出”了地面,越聚越多。至于“圈”是怎么形成的,说法并不统一:有认为是“重力分选”,也有说是因为冻土的自然裂缝等等。

参考“圈”2:蘑菇圈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如果你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在多雨的季节里,可能会留意到草地上有时会长出由许多蘑菇组成的圆环。这些圆环对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只要找到蘑菇圈,就会有采不完的蘑菇。采菇人把找到的蘑菇圈都标记到地图上,到了出菇的季节,他们就赶到此地,到各个蘑菇圈边采集蘑菇。

在阿来的文学作品《蘑菇圈》中,干旱的时候,斯炯背着乡亲们和家人,独自背水上山浇灌她的蘑菇圈,后来也正是这些蘑菇圈给与了她回报,帮助村子度过了饥荒。(现在看文字的你应该不至于饥荒,所以不要见到地上的蘑菇就摘了吃。)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arkive.org

蘑菇圈在我国可能没那么火,但在欧洲国家和它相关的传说可多了去了。比如在德国,蘑菇圈被认为是女巫在五朔节前夕跳舞造成的;而在荷兰,蘑菇圈则是恶魔放置牛奶桶的地方;法国人则相信这些奇怪的圆圈有巨型蟾蜍在守护着,任何踏入圈内的人都会被它所诅咒。

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传说都是警告人们不要踏入蘑菇圈,一旦进入圈中就会被困住无法离开。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Plucked from the Fairy Circle by Wirt, 1880

在西欧的文化中(包括英格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凯尔特人),这些蘑菇被认为是妖精和精灵在跳圆圈舞时踩出来的,而“仙女圈”(fairy ring)这个昵称最初指的就是这种常见的蘑菇圈。

在英国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描绘这个传说,例如英国诗人和画家威廉·布雷克创作的奥伯龙、泰坦妮亚和帕克与精灵舞蹈,插画家理查德·道尔的亚瑟·拉克姆的仙女圈。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Oberon, Titania and Puck with Fairies Dancing, 1786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Fairy Rings by Richard Doyle, 1875

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在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蘑菇圈的成因。一个蘑菇圈中的蘑菇其实是一个整体,它最开始只是一个或几个孢子,这些孢子萌发出的菌丝成为蘑菇圈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会在地下以相同速度向四周辐射生长,当温度与湿度合适时,菌丝体的外延便分化出子实体,就成了人们所看到的蘑菇圈了。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研究表明,蘑菇圈每年能向外扩展7.6-48cm,而已知的最大的蘑菇圈位于法国东部的小城贝尔福,它的直径甚至达到了600米。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纳米比亚“仙女圈”的成因

看完了上述两个“圈”,你觉得它们与看上去有点像的纳米比亚“仙女圈”会是同样的生物的迹象吗?亦或是一种自组织的图案吗?

然而这不是一个单选题,答案是俩都有可能。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从热气球上俯瞰地面上的“仙女圈” 图片来自:cnn.com

近十几年来,“仙女圈”现象一直是生态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曾有科学家提出“仙女圈”现象是由一种植物产生的毒素,或是因为地下释放的有毒气体造成的,但他们都没有拿出决定性的证据。

直到2013年,德国生物学家尤尔根斯在纳米比亚荒漠进行了多达40次野外调查后终于找到了另一种关于"仙女圈"成因的可能性——一种白蚁

他发现在几乎所有的仙女圈之下,沙蚁(Psammotermes allocerus)的数量和都明显多于圈的外围(与一般白蚁不同,沙蚁在地下建立它的巢穴)。他认为这一观察表明仙女圈是这种白蚁啃食植物根部的结果,沙蚁通过杀死自己巢穴附近的植物来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使蚁穴能够保持相对湿润的环境,这也使得仙女圈边缘的野草能够获得更多的水分而获益。由于不同蚁穴之间的白蚁有自己的领地范围,为了避免冲突,蚁穴之间通常会保持合理的间距,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发现相互重叠的仙女圈。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纳米比亚一种白蚁的巢穴

不过其他生态学家表示,尽管"仙女圈"与沙蚁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仍没有证据证明仙女圈就是由沙蚁造成的。

同年,克雷默与巴格尔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们认为“仙女圈”可能是纳米比亚荒漠上植物对土壤水分竞争的结果。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仙女圈只分布在距离海岸160km左右降雨量80-120mm的南北向狭长地带,这暗示了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sciencenews.org

植物之间存在两种反馈机制,第一种是植物根系的使得周围的土壤变得松动,使得新生植物更容易在附近定植;第二种是植物之间会竞争土壤中的资源,这通常使植物相互远离。在贫瘠的纳米比亚荒漠上,植物间会彼此竞争贫瘠土壤中水分和养料,对于成块生长的野草,中间的野草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死亡,留下逐渐变大的空地,这一过程直至空地中的水分能够满足周围野草生长的需要。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图片来自: abc.net.au

在2014年,澳大利亚的布尔布拉地区(Pilbar)也发现了类似的仙女圈,与纳米比亚不同的是,布尔布拉的调查结果认为此处仙女圈的形成与昆虫无关(昆虫和它们的巢穴是随机分布的),这增强了竞争假说的可信度。

通常来说,这种由两种反馈机制产生的斑图是不稳定的,会随着新生植物的入侵而被打破。而“仙女圈”一般能保持数十年之久。显然,需要一些外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这些空地维持下来。

这个原因在纳米比亚可能是沙蚁的维护,而在澳大利亚则可能是因为该地区土壤中黏土的含量很高,荒置的土壤受到长时间的高温日晒形成了不透水的硬壳。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至此,困扰科学家数十年之久的“仙女圈”之谜终于有了一个看似靠谱的答案,但对“仙女圈”现象的探索并没有到此为止。直至今天,依然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持续关注。

纳米比亚的“仙女圈”,是神的脚印还是巫婆的禁区?

7月纳米比亚博物旅行成员于红沙漠合影

撰文 | 余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