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提醒!這類微信羣千萬別進,騙子又開始「釣魚」了!

當下,幾乎每個人手機裡都安裝了微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而無處不在的微信群二維碼更是讓群聊方便不少,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加入微信群。但是,這樣的便利卻被有的人利用,給個人信息甚至錢財帶來安全隱患。

近日,廈門小區樓道內頻現“掃二維碼加入業主群”的佈告通知,經核實,這些微信群並非“正經”的“業主群”。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廣大群眾,來路不明的“業主群”有套取用戶信息的風險,千萬不要隨意加入此類“業主群”。

據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介紹,廈門某小區最近正好要成立業委會,熱心的業主也正張羅著組建業主微信群,大家陸續通過掃群二維碼、互相推薦的方式進群。但在4月22日,有人發現小區的各個樓道、電梯裡突然張貼了“關於加入XX小區業主群的倡議書”,倡議書末尾有群二維碼,並要求業主進群后必須修改暱稱“X樓+X室+姓名”。

公安提醒!這類微信群千萬別進,騙子又開始“釣魚”了!

之後,確實有不少小區業主加入了這個假業主群,甚至出現假業主群的人數一度超過真業主群人數的情況。據不少加入假業主群的業主反映,進入該群后,群裡不斷髮送各種推銷廣告等信息,根本沒有涉及組建業委會的事宜。

經過核實,小區黨支部和物業發佈緊急聲明,宣佈這個所謂的“XX生活交流群”是假冒業主群。

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民警分析,不法分子組建該假冒“業主群”,可能有以下三個目的:

1、在群內推銷廣告:這可比挨家挨戶去發放傳單、推銷廣告方便得多,成本也小得多。

2、獲取小區業主信息:根據“入群要求”,一旦業主將暱稱修改為“房號+姓名”,對方就輕鬆獲取業主的個人信息,之後可能從事如詐騙等非法活動。

3、群內發送附帶病毒的鏈接、紅包:在取得業主信任之後,不法分子會在群內發送附帶病毒的鏈接、紅包等,業主一旦點擊,可能引起手機中毒,進而手機內信息被竊取,甚至導致手機綁定的銀行卡內錢款損失。

民警提醒廣大群眾,不要隨意掃描不明二維碼,不要添加陌生微信好友、加入陌生微信群,更不能隨意點擊不明鏈接等,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01

這些紅線不能碰!

這些消息千萬別發!

2017年9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

規定明確,互聯網群組“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佈,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2016年9月4日晚,張強(化名)在北京昌平區回龍觀半壁店一出租房內玩微信。當他使用“本·拉登”頭像在某微信群聊天時,一個網友說了句“看,大人物來了”。於是,張強就順著這句話,發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因這一句開玩笑的話,他被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微信上任何發言都要擔負法律責任,所以群裡的夥伴們今後說話一定要注意!

以下這9種消息千萬別發!

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

2、不信謠不傳謠。

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

4、涉黃、涉毒、涉爆等不發。

5、有關港澳臺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佈前不發。

6、軍事資料不發。

7、有關涉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

8、來源不明的疑似偽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視頻不發。

9、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公安提醒!這類微信群千萬別進,騙子又開始“釣魚”了!

在微信團隊公佈的違規群示例中可以看到,利用微信群進行的賭博,通常以搶紅包的形式進行。與普通親友群偶爾搶紅包不同,這些違法的微信群從建立開始就以賭博為目的,群成員的主要活動是搶紅包,群主還會從中抽成。

如不慎被邀請加入,請速退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