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進行時」海豐縣長鄭俊雄:以務實作風啃下「硬骨頭」

「强基进行时」海丰县长郑俊雄:以务实作风啃下“硬骨头”

「强基进行时」海丰县长郑俊雄:以务实作风啃下“硬骨头”

記者最近從省衛生計生委強基辦瞭解到,海豐縣共有4家醫院列入我省加強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子項目,分別為: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海豐縣梅隴鎮中心衛生院(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有3個項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但作為海豐縣醫療衛生“龍頭”的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卻遲遲未動工。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何在?如何破解難題?記者帶著一串疑問來到海豐縣專訪了海豐縣縣長鄭俊雄,請他談談該縣加快項目建設之舉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戰略思考。

「强基进行时」海丰县长郑俊雄:以务实作风啃下“硬骨头”

圖為海豐縣縣長鄭俊雄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1

闖過道道難關

絕不影響工期

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選址位於海豐縣城未來新發展中心——海麗大道邊,佔地6萬平方米。醫院將按照“三甲”醫院的標準進行建設,項目總投資9.49億元。憑記者的經驗,建設用地在縣城未來的“黃金地段”,且佔地面積如此“闊綽”,徵地應是最為棘手的問題。然而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海豐縣委、縣政府以決戰決勝之勢早已闖過了這一大難關。

“徵地、土地糾紛、拆遷等是制約強基項目建設的瓶頸問題。但再難的問題,我們也想方設法解決。現在,徵地問題我們已經一舉拿下。”為解決問題,鄭俊雄曾親自出面進行協調解決,深入項目建設現場開展督導。

鄭俊雄回憶說,4個強基建設項目在推進中都曾遇到“瓶頸”,“徵地、青苗補償、建築物拆遷等,縣委、縣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去解決。”其中,縣中醫院項目因為徵用了老城區部分居民住宅土地,一些群眾心存牴觸,導致項目施工後沒多久就停工。如何化解矛盾,實現平穩順利開工?鄭俊雄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要用情、用心、用力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縣政府組建工作組上門與當地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說服群眾。同時,縣政府全力解決因項目施工對群眾造成的損失,以及群眾的合理訴求。一個月後,項目復工。

“徵地這一關我們闖過去了,沒想到,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項目在工程圖紙設計上卡住了。”鄭俊雄皺起了眉頭。

“事實上,去年8月,海豐縣就已向社會公開徵集設計方案,由縣政府組織各專業專家進行論證、評選,確定最佳設計方案。最後中標的設計單位為華南地區數一數二的一家設計院。但項目圖紙設計卻花費了太多時間。”鄭俊雄告訴記者,彭湃紀念醫院在自身定位上是從目前的二甲醫院升級打造成未來的三甲醫院,將建成高規格、環境一流的醫院,所以對工程的設計要求非常高,需要對項目工程設計方案以及設計圖紙進行反覆論證。而中標的設計院因自身項目較多,也導致設計耗時長。

“如何儘快解決項目圖紙設計問題?”記者對此表示擔憂。鄭俊雄說,8月27日他親自找到設計院主要領導,下了最後“通牒”,要求設計院必須在8月28~29日拿出設計圖,否則訴訟法律解決。“圖紙設計出來後,我將親自跟蹤後面一系列手續環節,確保嚴格按照省裡的要求開工。我保證加快我縣的工程建設進度,絕不影響工期!”鄭俊雄擲地有聲的話語透露出信心和決心。

8月30日,海豐縣拿到了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項目圖紙設計。

「强基进行时」海丰县长郑俊雄:以务实作风啃下“硬骨头”

圖為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門診樓外景效果圖

2

開闢綠色通道

壓縮項目審批時間

鄭俊雄對海豐縣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的信心來源於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的“神速”建設。

去年3月1日,縣委、縣政府最後決定在梅隴鎮建設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然而當時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選址的土地徵地問題一直解決不下來。由於之前的選址耽誤了不少時間,在僅剩的兩個月時間內,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14項前期手續通過並聯審批等措施全部完成,於5月1日全面開工。

按常規來說,辦理完項目前期手續需要的時間很長,而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卻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對此,鄭俊雄表示,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縣政府開設綠色通道,大大壓縮審批時間,對項目落地提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海豐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強基項目各項前期工作。縣發改、國土、財政、住建、衛生計生、人防、消防等部門實行一線工作法,啟動綠色通道,在辦理項目建設審批手續時,一律並聯審批、快審快辦。

為強力推進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的進程,鄭俊雄專門召集所有前期準備手續牽涉部門的主要領導,協調推進前期準備手續工作。“材料送到部門‘一把手’手上,就立即特事特辦,快速審批”。目前,海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項目完成了80%的工程量,預計今冬明春可投入使用。

鄭俊雄表示,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項目圖紙設計正通過“綠色通道”,壓縮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時間,儘快完成工程造價預算審核,推進項目開工建設進展。他自己會緊密關注和跟蹤進度。

3

“鄉賢計劃”招引人才

資金缺口政府兜底

對於海豐縣醫療人才的困境,鄭俊雄坦言,醫療衛生人才不足、高層次人才緊缺是海豐縣醫療衛生的“痛點”,“與2020年衛生強縣規劃指標相比,2017年,全縣執業(助理)醫師數共有1736人,實缺504人;註冊護士數共有1268人,實缺1128人以上;全科醫生共有142人,實缺98人。”

如何在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完成的同時確保形成服務能力?面對記者的疑問,鄭俊雄說,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培養政策措施,廣開門路招引人才。“實施鄉賢‘迴歸’計劃是我縣引才的一招。”他說道,海豐縣利用醫療界鄉賢幫扶人才,定期開展坐診、查房、手術帶教、學術講座等活動,與鄉賢專家建立幫扶機制,打造各醫院重點學科和薄弱學科建設。目前,首批10名鄉賢專家已完成簽約。

海豐縣還利用彭湃紀念醫院“人才驛站”以及衛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區計劃等渠道,大力引進一批醫技人才,去年以來引進碩士研究生及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12人。此外,提高待遇留住醫療衛生人才,落實邊遠山區醫務人員津貼、建設醫務人員宿舍等,並在保障性住房、孩子讀書、交通優惠等方面,出臺更實際的辦法來吸引人才。

當記者問及項目建設資金方面有沒有困難時,鄭俊雄當場算了一筆賬:海豐縣4個強基建設項目總投資共計13.82億元。按規劃設計預算,投資9.49億元的彭湃紀念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省補助資金9600萬元;縣婦幼保健院強基項目需投入資金1.23億元,目前中央和省補助1.1億元,尚缺配套資金1300萬元;縣中醫院項目需投入資金1億元,目前到賬的省級補助1000萬元;縣第二人民醫院需投入資金2.1億元,中央、省補助資金2億元,尚缺建設資金1000萬元。“資金缺口之大不言而喻。”鄭俊雄說道。

海豐縣2017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7億元。然而,鄭俊雄明確表示:“再窮也不能窮醫療衛生的投入。”海豐縣委、縣政府將千方百計進行項目資金籌集,除上級財政補助外,海豐縣還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將強基所需經費列入縣財政年度預算,利用地方債券等方法,加大強基項目建設資金投入,剩下的缺口則由縣政府財政兜底。

記者:唐詩楊 孫為

攝影:鄭悅

設計:廖香蓮

健康回眸

「强基进行时」海丰县长郑俊雄:以务实作风啃下“硬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