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就读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随着各种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家长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然而

选择多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毕竟国际学校的学费通常价格不菲,一旦做了不恰当的决定,金钱损失是小,耽误孩子的教育发展才是家长最担心的事。

鱼龙混杂挑花眼

由于国际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似普通高中,可以用高考成绩一个指标就量化衡量,家长在做出选择时,更多依靠的还是国际学校的品牌宣传和口碑

虽然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开始被大部分家长重视,认识到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或学校的唯一因素,但由于缺少一套专业并且标准化的教学质量评判指标,很多家长在挑选国际学校、尤其是民办国际学校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甚至做出了后悔的决定。更有甚者,被急于从国际学校的热潮中分一杯羹的黑中介所坑,等孩子进了学校才发现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国际学校就读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北京师大二附中学生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固然应及时止损,尽快为孩子寻找正规的国际学校,但是有些学生明明就读的也是所谓老牌名校,为什么并没有像传说中一样“考上常青藤,走上人生巅峰”呢?难道不是进入名牌国际学校就万事大吉吗?

入学之前考虑多

首先,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国际教育体系与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差别。有些家长会将师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率作为选择国际学校的指标之一,也有很多国际学校将小班教学作为优势来宣传。然而,就算师生比和外籍教师比例再高,也极少会有人像传统的中国教师一样“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或讲解题目。

比起教学的内容,国际教育更注重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和主动性。其实在中国古话中早有此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下渐渐被大家淡忘了而已。在国际学校,通常学生私下预习总结的自学过程需要比课上时间多出数倍,以便更好的消化知识。而这并不是学校老师的失职,而是因为国外教育提倡的并不只是学生的学术成绩的提高,而是

各个方面的收获。外籍老师最在意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对科目的兴趣,也经常能见到老师讲很多考试范围外的、高中完全涉及不到的知识点。

国际学校就读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所以,在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之前,家长就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要素:

学生的英语是否达到可以接受英文授课水平?

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否能够让他在无人督促的前提下学习?

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否能够让他快速接受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

国际学校并不“闲”!

很多人对国际课程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再怎么难也不会难过于国内高考,更是把国外理科的内容想成是“和高考水平相比就是小儿科”。而且由于国际学校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也有很多人认为国际学校的学生很“闲”。

而实际又是怎样呢?

对干刚进入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讲,最先需要适应的莫过于是用英文来进行所有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专业词汇的背记、题目形式的从头了解、批判性逻辑的学习等等一系列的挑战也很快就会接踵而来。

国际学校就读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国际课程的科目覆盖面广专业知识面也广

。比如高考数学和Alevel数学,高考知识点少而精,A-Level数学涉及面广而浅,比如微积分仅仅在高中课本中被提起,不会在高考中被考察,确实A-Level数学考试中的重点之一;高考物理涉及的更多是计算和在特定知识点上的解题思维,类似A-Level的Mechanics(力学),A-Level物理考试首先是知识面涵盖广,甚至有一些是高校物理知识,其次是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理论简答等多种类型。

另外,国际课程科目多,像商学、经济、ICT(信息通讯技术)等,都是国内高中生在中国教育体系下不会涉及的内容。在国际课程的考试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简答题和作文题(Essay Question),用英文学习并考试这些陌生的科目对学生也是一大挑战。

国际学校就读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北京艾迪国际学校莎士比亚戏剧社

除此之外,国际学校也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拥有更丰富的经历也能更容易地让他们在将来申请海外院校时脱颖而出。

写在最后

一般来说,国际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硬件设施和学业上的提高,更多的是视野和思维上的锻炼,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即使短时间内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家长也不用担心着急,更是千万不要整天把花了多少学费挂在嘴边,当做督促孩子的筹码,这样做才是真正地违背了国际教育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