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鸦片战争博物馆

你知道

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那个令人痛惜的时刻

成为了我们挥之不去的伤痛

176年后的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

重温这段历史

销烟

清朝末年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

被鸦片贩子打开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图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鸦片大量输入

白银不断外流

不仅使得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

而鸦片的泛滥

更是极大地摧残了

吸食者的身心健康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身体骨瘦嶙峋

身上的每根肋骨都清晰可辨

眼神总是那么地空洞无望

“麻木不仁”

是吸食鸦片的中国人的常态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为了挽救危局

拯救陷入吸食鸦片中

无法自拔的百姓

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下令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然而

在振奋人心的“虎门硝烟”之后

西方列强却以此为由

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耻辱

1842年,英国侵略军

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

并将炮口对准南京城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停靠于长江口的康沃利斯号

1842年8月29日

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

与英国代表在南京

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3)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2100万银元。

(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认定则例”。

(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

就在这一天

我们丧失了国土

支付了巨额的赔款

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就在这一天

我们的独立和主权

遭到了严重破坏

就在这一天

“耻辱”二字

牢牢钉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资料图: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

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

再到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每一个不平等条约

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就像一把把利刃

刺进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膛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资料图:《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资料图:清政府代表签署《辛丑条约》

如今

距离那段遭受侵略的耻辱历史

已经过去了整整176年

中国大地上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年前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00多年来漂泊无依的“游子”

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曾经的屈辱与不甘

在这一刻

画上了句号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1997年7月1日零点,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北京市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会的人们观看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直播

时光飞逝

或许那段历史早已远去

但是遭受过的屈辱和教训

我们却不能忘记

鸦片战争

从清政府眼中不起眼的“边衅”

逐渐转变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悲惨开端”

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鸦片战争博物馆

英国有一本相当畅销的儿童历史漫画书《蛮横鸭霸的大英帝国》里的一幅漫画,讲述的是1842年3月10日的宁波之战,按照这本书的说法,这场战争是“中国人甚至意外地帮助英国人在宁波城屠杀自己”。

而很多国人对这场战争的理解也仅限于“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和“割让香港”这几个词语。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民众,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国耻”,需要被牢记。但究竟要记住什么呢?

南方周末的记者曾在采访英国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中问到:为什么后来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记忆那么模糊?

蓝诗玲说:“要么是故意地要把它忘掉,要么是一种懒惰。这不是最近几十年的一种遗忘。为了了解英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我调研过英国的历史教科书,最早是19世纪末的。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有很多老教科书,直到19世纪末,这些英文教科书都会承认鸦片战争,有时候放在引号里面,或者会说“中英战争”。一般来讲是在谈香港的时候,因为教科书要介绍英国为什么有这块殖民地。教科书向学生介绍,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占据了香港。

但是,20世纪初,我看过的教科书突然开始说,英国“得到”了香港,莫名其妙。当然,最近几十年出版的英文教科书会很坦率地谈鸦片战争。不过我想请读者注意,20世纪初,英国国内有一种“把鸦片战争忘掉”的趋向。”

她说:“我想提醒健忘的英国读者,我们国家过去曾经从事过鸦片贸易,这是耻辱”。同样的,“中国人也需要知道,当时英国人将这场战争视为一场文明帝国对衰败腐朽的未开化国家的正义之战;中国人也需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官僚是如何通过篡改事实和文过饰非将一败涂地说成是大获全胜。”

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和后人讲述的历史也许不是同一段历史,而这正是历史的玄妙所在。

起名“鸦片战争”实为讽刺英政府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到19世纪后期,中国对鸦片的愤恨已经变成对自己的厌恶,正如禁烟态度极其坚决的林则徐所言:“鸦片戕害生命,将使我中华之人尽沦为虫豸犬豸。”

其实,第一次创造和使用这个名字的,是一个英国记者,应该是1840年或1841年。这个名字,是为了讽刺英国政府的不道德行为。

当时,打不打鸦片战争,在英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英国人对于这件事非常反感,不愿接受,甚至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的“国耻”,是最不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可以说,从1840年一直到现在,很多英国人心中对鸦片战争深感内疚。内疚有时让一个人想道歉,有时也让人自我辩护。当时,他们不说这是“鸦片战争”,而说是“中英战争”。很多生意人或政府官员也一直想辩护成是为了让中国人开眼界……

在蓝诗玲看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常常不说明中国内部的什么问题,而更能说明西方人有什么样的心情、心理状态。

那时候的英国人看待中国有局限性,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

胜败颠倒正是历史玄妙之处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

即使是关于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的解释,英方的战报声称清军损失五六百人,而英军没有阵亡的报道;而奕经上书给皇帝的奏折则声称英军被杀四五百人,包括其头目巴麦尊,只是因为英军数量众多,达1.7万人(实际上最多只有3000人),汉奸烧毁了清军的兵营,所以才未得大捷。

胜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颠倒,而这仅仅是两种历史书写的对比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段细节。

签订《南京条约》,今天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一次丧权辱国的战败条约的签订,但在钦差大臣耆英的妙笔生花之下,这场和约的签订却成为了又一场胜利。就像他对自己的仆人张喜所说的那样:“活江浙亿万生灵,保全甚大,积德不小”,而张喜也以欣喜的笔调记录下了条约签订后,“钤以关防完迄,众情欣喜”的欢乐气氛。

而对英国人来说,他们自认为是毫无疑问的胜利者,而这场战争也因其胜利而被道德化。一场毫无疑问的侵略战争,被英军粉饰成为一场将中国从自我隔绝的蒙昧中解救出来的正义之战。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历史的玄妙之处:它本来应该有一个真相,却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版本的书写。而这两种可能都是真相,也可能都是谎言。

“傅满洲”与“东亚病夫”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中国南方的鸦片吸食者

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不仅仅是战争本身,更是战争之后更为漫长的历史记忆。西方甚嚣尘上的“黄祸论”也由之而来:中国人被视为一群道德低下,有暴力倾向的排外种族。

一名叫萨克斯·罗默的小说家因此创造出一个名为傅满洲的可怕角色。

直到今天,在西方人最深沉的噩梦中,傅满洲仍然是那个企图撬开西方文明房门,把毒蛇放进来的中国恶魔。至今,在伦敦的一些玩具店里,你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塑料的恐怖玩偶和德古拉、木乃伊这些吓人玩具放在一起。

在美国即将上映的高票科幻电影《复仇者联盟:王者万岁》中,也有一个企图统治全世界的邪恶东方人,他的名字叫“满大人”。

但对中国人而言,鸦片战争成为一场民族病的发端,正是这场战争的起因,罪恶的鸦片,使中国人染上毒瘾,堕落为“东亚病夫”。因此,在耻辱心的驱动下,中国开始了他的自强运动。反抗鸦片,也就是反抗这种耻辱的核心,而反抗的表现,就是反抗帝国主义。这延绵一百多年的自强、改良、革命、改革、开放的潮流,终于造就了现在的中国。

今天,鸦片战争在英国早已被遗忘

审核|王丛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南方周末 新华网 广东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