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徹悟自身,也許比了解宇宙還困難,畢竟有"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觀察手段日益豐富,新的觀點不斷提出,就算是專業人士也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人體再認識,與您一起回看生命。今天我們聊聊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您認為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是哪一個?是心臟,還是大腦?或許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時會選擇心臟,因為我們都聽說過腦死亡,就是心臟還在跳,但大腦已經停止工作的狀態。在影視劇裡,這個概念也被一遍遍強化,一大堆醫護在搶救,隨著心電描記儀上的曲線變成直線,哀樂聲開始由弱變強。心臟這麼重要,心律失常怎麼還會人皆有之?那不等於是在說人類太弱?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心律失常,從醫學的角度講,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律、衝動傳導等任一項的異常,正常的心律起源於竇房結,在成人以每分鐘60到100次的頻率發動心跳,衝動傳導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傳導時間恆定在0.12至1.21秒。心律失常是衝動形成或衝動傳導的異常,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特別是心力衰竭時,都會發生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失調、麻醉、低溫、手術、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也可以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心律失常的誘因多,心律失常現象更多見。有人曾做過試驗,連續監測7天心電圖,結果有接近50%被描記到不同程度的室早、房早、房速、房顫等心律失常。如果將竇性心律失常也算上的話,那麼心律失常在不同人中的發生率就接近100%,只是發生的種類、持續時間、伴發症狀的輕重不同。聊到這裡,大家已經明白,很多心律失常並不需要治療。相反,有些情況下積極應用藥物,還可能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誘發出新的心律失常。因此,關鍵是要分清,哪些情況需要治療。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從大夫的角度看,評估哪種心律失常需要治療,主要看這幾個方面,首先是心率的快慢,低於每分鐘40次或是高於每分鐘160次,就會引起明顯血流動力學影響;其次是看持續時間,持續時間長對人體的累積危害就越大;第3個要點是看是否存在房室分離;第4是判斷結構與功能是否正常,這往往需要藉助超聲心動圖來協助診斷。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臨床醫生們認為,有3種心律失常是不需要治療的。第1種是發作次數少、持續時間短、對血流動力影響小的,有些心律失常可以持續多年,但心臟形態及功能未受影響;第2種是功能性的,比如活動性心律失常反而減少或減輕的,基本屬可逆病變,不用緊張;第3種是心律失常已無逆轉可能,比如房內阻滯、房間阻滯、左右束支阻滯等,治療沒有太多意義。

心律失常很常見,部分類型不用服藥也不用緊張

將臨床觀察總結起來,常見的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心律失常主要有這樣一些情況,1是無症狀性的竇性心律失常;2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各種早搏,即使有二聯律或三聯律,也只需要定期隨訪,不用服藥;3是偶發的、短陣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幾個月有1次,每次幾分鐘,這類情況不需要服藥;第4是逸搏性心律或並行心律;第5是輕度的傳導阻滯,這類情況無特效藥物,或已有不可逆損害,不用著急到處找藥吃。 如果隨訪幾年,發展為高度房室阻滯等情況,則可以考慮植入起搏器。總之,當醫生對心律失常給出不需要治療的決定時,應該消除顧慮,同時,要遵守醫囑保持監測。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