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企業市值蒸發千餘億;未來科技發展路在何方?

一、本週開市遇慘跌,十大科技企業九家“團滅”

2018年7月30日,美國多家科技巨頭市值再度下跌,自上週三臉書公佈財報以來連續三個交易日中,美國五大科技巨頭“FAANG”(臉書、亞馬遜、蘋果、奈飛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蒸發總量超過2400億美元。其中,Facebook、亞馬遜(Amazon)、Netflix和Alphabet股價均已下跌開市,導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出現3天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包括Facebook、亞馬遜(Amazon)、Netflix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內的10個最具價值的美國科技公司,一天內市值蒸發了827億美元。其中,亞馬遜市值縮水了186億美元,微軟減少177億美元。

美科技企業市值蒸發千餘億;未來科技發展路在何方?

十大科技企業跌停詳情

Facebook股價繼上週財報發佈後繼續大幅下滑,週一下跌2.2%,市值蒸發111億美元。Facebook上週經歷了上市以來最糟糕的一天,在第二季度糟糕的財報發佈後,該公司股價立即暴跌20%,市值縮水約1200億美元。由於數據洩露和假新聞醜聞,該公司營收和活躍用戶增長數據都未及預期。該股本月下跌了13%

排名前十的公司中,Netflix的跌幅最大,下跌5.7%,市值損失88億美元。該公司公佈第二季度財報,五個季度以來首次低於分析師對新訂戶的預期。財報發佈後,該股下跌逾5%,本月累計下跌約13%。

在該行業估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只有英特爾股價週一上漲,收盤時上漲1%。蘋果公司的股價也下跌了0.5%,該公司有時也會被列入“FANG”股中,被稱為“FAANG”。

美科技企業市值蒸發千餘億;未來科技發展路在何方?

美國科技企業

二、狂跌原因有幾何?Intel還能堅持多久?

小編認為,本次美股科技企業跌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 科技企業發展遇疲態;“理性消費者”紛紛轉投:
  2. 若以經濟學中,每一個消費者均為“理性人(能敏銳的預製市場,能夠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來理解本次股票跳水行為,可從如下的立場來切入:
  3. (1)在當前階段,世界科技行業發展走向開始變得不明朗:與09年到15年內不間斷產生的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熱門新興技術,已經不再能夠吸引用戶與消費者的目光,科技企業的發展開始逐步轉向以傳統的運營模式吸引更多用戶來換取增長——然而這種增長,在如今消費者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激烈的競爭——即大量的前期成本投入,導致持股人對於這些科技企業未來的盈利情況產生懷疑,導致股票的拋售。
  4. (2)與上述(1)中內容相似:科技企業若想開始相應轉型,以謀取未來市場上佔據主導權的位置,則將會進行大量的投入進行科技研發,這對於在股票市場中,佔據大多數人數從事於短線的散戶來講,這項長期可能盈利的行為,會導致其收益在短期內受損,因此拋售股票這一行為,看起來也就開始變得合理與科學了。同時,對比於更傾向於硬件製造的Intel來說,其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也是能夠解釋的了。但是受科技企業廣泛的跌停,同樣被打上了“科技”標籤的英特爾,能否被消費者認為是行業中的例外?這就不得而知了。
美科技企業市值蒸發千餘億;未來科技發展路在何方?

Intel還能堅持多久?

2.FaceBook上週財報“領風”,科技企業盈利狀況不及預期廣受關注:

很明顯,消費者受教育水平與對於股票市場信息獲取的不充分性,其作出的決策很有可能是不理性的,因此,上述的理性人假說,只能在某一種程度上,解釋某一部分股民的行為。但是這樣一種股票拋售的群體行為的解釋,若以此來立足,很明顯是不充分的。結合上週FaceBook第二季度財報公佈導致其自身企業的股票拋售來看,小編更願意相信下面這一種說法:

FaceBook財報盈利不足預期,受廣泛關注;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

上週的財報事件,幾乎刷遍了整個朋友圈:無論是關注科技的還是不關注科技的朋友,都分別對此新聞進行了轉載、說明。結合上週FaceBook試圖在香港成立公司以便進軍中國被拒——這兩個事件足夠其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

在這樣的重點關注下:其盈利狀況不佳的情況的影響,開始被放大。最顯而易見的,這會使人們想起於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結合“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十年一次”的理論來看,現今距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正好十年——這是否是

我們見證又一次以美國為起源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開始?我們不得而知。

總結:“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前階段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的開始;同時,更有可能是一次互聯網企業廣泛洗牌的開始——以拼多多為代表的“質量低下”的互聯網企業都已經融資了240億美元,說明當前的互聯網行業中確實已經隨著近二十年的沉澱,出現了許多“渣滓”。在本次的洗牌過程中,同樣會出現一批類似於2000年後的谷歌一樣的新型企業,來引領新一波的“浪潮之巔”——這是否是陳囿於國土的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還是一次摧毀整個行業的海嘯?歡迎關注“前言科技觀”讓小編與你一同去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