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處理器是通過代工廠來生產的,爲什麼代工廠不把技術偷偷賣給同行業?

金雞娛樂


這是一個偽命題,莫說蘋果已經同供應商簽訂了非常嚴苛的保密協議,單就從蘋果iPhone訂單數量,行業間的競爭關係,臺積電、三星都不可能做出“如此非典型”的事情,更不要提喬幫主發明的專利大戰,耗時七年,險些讓三星賠款10.9億美元,要是真有如此齷齪的事兒出現,美國法院估計能直接把代工商們罰到破產,永不翻身。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喬布斯時代開始,蘋果就有著非常變態的保密文化,雖然每逢新款iPhone上市前,總會有一些倒黴蛋弄丟一兩部工程樣機,但筆者更願意相信,這只不過是蘋果營銷的策略之一,這些不疼不癢的“樣機丟失”的事件,更容易調動起消費者購買新款iPhone的慾望,而對於真正有價值的技術信息,蘋果向來都會建制一張密不透風的封鎖網,這個封鎖網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經過大量的軟硬件的投入以及法律合同建制起來的。因蘋果的保密文化太過變態,筆者追蹤報道蘋果十年,也尚未從業內人士中獲取過任何有價值的技術信息,只是拼湊起一些零星的點,來體驗天網恢恢。

首先,蘋果對自己的員工要求非常嚴格,包括設計團隊和供應鏈管理團隊。當一個新項目完成立項時,蘋果不會虎頭虎腦地來一場萬人空巷的動員大會,而是由不同董事會成員約談不同的項目負責人,他們不會給項目統一命名,而是會依照不同的零部件來進行專屬命名,比如芯片設計的代號和顯示器設計的代號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項目負責人之間彼此保持獨立,而且一旦出現洩密問題,董事會也清楚究竟是哪個板塊出了內鬼。對於供應鏈管理團隊,蘋果則有著更高的保密要求,畢竟,這些人同供應商直接聯繫,天然靠近“洩密”事件,同樣地,蘋果供應商管理人員也會接收到不同的項目代號,他們的信息都會保存在由庫克統一配發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中,這些電腦都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比如禁用USB功能,限制連接公用網絡,團隊每個成員都是獨立負責一塊,而且只將信息傳遞給必要的合作者,更加變態的是,蘋果供應鏈團隊是不允許在微信、QQ群聊裡討論工作的,這是因為公共網絡中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騰訊管理員獲取,於是,他們只能習慣於在郵件和iMessage裡討論工作和傳輸相關信息,此外,一般的私人電話、私人聚會中,大家也都是三緘其口,生怕自己言多必失,成為剽竊者的一塊拼圖。

其次,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供應鏈管理,蘋果擬定了一份事無鉅細的保密協議,在項目正式啟動前,雙方的法律團隊會進行漫長的討論,確保一切事宜妥當之後,簽署保密協議,這個協議常常備註著一個天價數字,比如三星、臺積電要是違反協議,需要接受100億美元罰款之類的,數字有些誇張,但同時也體現了蘋果對於“信息保密”的重視程度。有此天價的保密協議還不算完,在整個合作工程中,蘋果會主動向供應商提供一些必要的軟體和硬件,比如三星的生產線上可能會有iMac電腦來記錄信息,一些關鍵步驟中的自動化設備也是由蘋果聘請第三方企業代為研發的,這樣一來,代工廠的整個生產環節就都處於蘋果的監控之下,也杜絕了代工廠自己偷偷copy同樣的生產線。

庫克的佈局非常高遠,他常常會犧牲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保密網絡的構建正體現出這位供應鏈高手寬廣又細緻的思維,總之,蘋果事無鉅細地掌控供應鏈,常常會讓代工廠失去“洩密”的慾望,或者說,他們向來沒有洩密的動機。

如前文所述,蘋果有著非常嚴苛的保密文化,也會要求供應商簽下霸王條款式的保密協議,更會事無鉅細地參與到代工廠的生產線建制上來,但蘋果的技術信息之所以能安安全全地保存十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代工商壓根沒有洩密動機。

眾所周知,蘋果iPhone訂單非常之瘋狂。要知道,代工廠最痴迷的數字就是訂單量,只要有量,代工廠就有一切可能,但過去幾年的一些時段,越來越多的代工廠紛紛祈禱:iPhone訂單能否減少一些,他們既不願意de-commit客戶的出貨需求,又只能看著自己捉襟見肘的資源而乾著急。在這種背景下,供應商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吃掉蘋果訂單,他們是沒有精力再去討論什麼“技術洩密”的,更何況,放眼全球,又有哪個競爭對手能同蘋果相抗衡?前幾年,尚有三星與之匹敵,但幾年之後,Android系統變得越來越卡頓,越來越碎片化,而蘋果則順勢推出大屏幕手機,一舉擊潰全部的競爭對手,即便三星在未來推出一兩款比iPhone賣得更好的爆款手機,他們也絕對沒有辦法撼動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霸主地位。隨著蘋果市值突破1000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Android陣營開始倒戈成為果粉,至於說,Vivo/Oppo從來只是小打小鬧,糾纏於邊邊角角,難以進入競爭風暴的中心,如此一來,即便是臺積電、三星有心洩密,也無人可收。

蘋果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狠角色”,一切都要按照契約、合同來,他們大都有“百年老店”的志向,盈利更多地靠自身實力,而不是幹些偷偷摸摸的齷齪勾當,縱然偶爾有一些洩密事件發生,也多是個別事件,不會成為公司行為。筆者更願意相信,隨著全球進入嚴肅的法治時代,齷齪的洩密事件可能會完全消失,技術信息終要按照正常渠道流轉。


科技新發現


代工廠把一個廠家的技術賣給另一個廠商很常見,但是蘋果的處理器技術是想賣也賣不了的。原因有三方面:

1.代工廠無法掌握處理器的設計,蘋果這樣的廠商交給代工廠的是版圖GDS文件,擁有全套芯片製造掩模版,根據這個就可以製造芯片了。代工廠想逆向基本不可能,模擬芯片是可以的,蘋果這樣的處理器數字芯片幾十億晶體管你一層層打磨拍照逆向到什麼時候才能逆向出來,而且大概率很多地方逆向不出來。代工廠可以生產出來賣,但是誰敢買?而且有問題也怎麼調又搞不了,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蘋果處理器這樣的東西是代工廠想賣都賣不了的。想要真正掌握這個處理器的設計得知道verilog文件才行。


2.有保密合同和鉅額賠償

富士康員工洩露蘋果產品被判刑的是事想必都聽說過,看看下面的例子,洩密個iPad2的後殼都判1年零六個月,洩密蘋果芯片設計得判多少年,罰多少錢,可想而知。不只是洩密人,代工廠都會被蘋果告到破產。

  寶安區法院認為,涉案iPad 2平板電腦後殼3D數據圖檔在案發時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且權利人採取了相應的保密措施,屬商業秘密法院對被告人肖承松、林克誠、侯鵬娜侵犯富士康集團商業秘密案進行一審宣判,認定3被告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有期徒刑一年兩個月並處罰金10萬元、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並處罰金3萬元。


3.代工廠不是隻有一家

代工廠也是有競爭的,你可以看看蘋果的處理器有時候是三星代工,有時候是臺積電代工,有時候兩家一起代工,蘋果的單子很大,為了得到蘋果的訂單都不惜降價,如果幹出這事,這不是把客戶往競爭對手那邊推嗎?其它客戶看到了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種損失承受不起。


萌哈科技


不是不為也,實乃不能也。

首先,作為一個品牌要去找代工廠,首要標準是什麼?兩個字:靠譜

靠譜不單單是做工要專業,工廠的倫理道德也得過關不是。畢竟,我們都想得到的事情,人家一開始怎麼可能沒考慮到。所以他們找得是那些依賴代工站穩腳跟的企業,踏實肯幹,誠信為本。

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這個企業就算是技術過硬,一經發現是不是也會被大家所孤立。在生意廠上,被孤立意味著什麼呢?沒朋友沒夥伴,那誰給你介紹客戶群,沒有客戶,你賣給誰去?而且今後誰還敢跟你合作,蘋果的主意你都敢打……

退一步說,畢竟真的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真就想偷師學藝然後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天地。看起來也是也行的,但不怕死的真沒幾個,為什麼呢,蘋果和代工廠之間是什麼關係——合作關係。

既然是合作關係,合同總該是有的吧,而且還對於一直不太友好的美國資本家來說:利益最大化,成本降最低。是他們一直的追求,所以也就有了代工廠嘛。

李強說過:“代工廠只是品牌公司的替罪羊。”也有多次新聞爆出蘋果代工廠的種種不堪,就連他們自己國家的《紐約時報》對於蘋果的撰寫都是“血汗代工廠”。

這麼看來,如果我真的被壓榨得只剩下眼前的技術了,那是不是也會有人販賣內部技術呢。

確實,有。但最後呢,這是個知識產權的時代,三星就因侵犯蘋果的實用專利和設計專利向蘋果支付5.39億美元的賠償金。

“偷”得來全不費工夫,為什麼小偷永遠佔少數,因為監獄敞開大門,面臨高額的賠償金和刑事責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頓足了。剩下的1%漏網之魚就算有技術也不能威脅蘋果。

因為蘋果留了王牌,代工廠的設備是蘋果公司自己供應的。


鎂客網


從企業角度來說,很少會發生這種情況。

代工廠不把技術偷偷賣給同行業,是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服務,可以樹立自己良好的服務生產品牌,而且擁有穩定的客戶。要知道,發現並穩定一個客戶非常不容易,但失去客戶卻是很容易的。而且其中的責任也是很重大的。

因為一家企業把產品交給代工廠生產,首先要找靠譜的代工廠,然後有一系列合同,保障自己的知識產權。這之間違約責任非常重大,很容易就能夠把違約的代工廠告到傾家蕩產。在這樣嚴格的法律合同下,沒有幾家代工廠有勇氣把委託方的技術洩密。或者偷偷轉賣,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失去所有客戶的,並被委託方告到破產,最終只能退出市場了事。而企業擁有者,也因為這樣的不誠信事件,以後很難東山再起。可以說自己的整個信用破產了。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不能說依靠法律就能完全杜絕洩密,這是不可能的。其實也有一些短視的代工廠,偷偷將技術轉讓出去,但這樣的企業,最終不但做不大,而且都死於不誠信。

還有是一些代工企業員工,為了利益洩密,如富士康的iPad 2圖紙被內部員工洩露,其他還有比較著名的東軟洩密案、臺灣友達光電洩密案、偉創力洩密案等,也是不時發生。這些都是企業高管洩密的典型案例。

說個更象題外話的事情。國家知識產權局此前有一項調查分析,該分析認為,目前外資企業已經在中國形成了專利優勢,而隨著國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氛圍的日漸濃郁,外資企業的專利優勢也逐漸成為了本土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地雷陣”。

所以說,在這個知識產權保護氛圍更加濃郁的時代,技術不能是“偷”來的,技術是需要擁有的。


波士財經


蘋果旗下許多A系列芯片都是臺積電代工的,因為芯片設計和芯片製造兩者相輔相成,比如在A11芯片設計過程中,臺積電技術人員必須參與,目的就是讓蘋果A11芯片如何在臺積電10nm工藝下獲得更好的良品率和生產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像臺積電這樣的代工廠肯定會得到蘋果A11芯片的電路版圖和各類設計圖紙,這裡面自然會有蘋果芯片的許多商業和技術機密,但是作為代工廠,對客戶產品資料的絕對保密是必須的原則,否則沒人會再敢和你合作,即使不說懲罰措施,如果口碑一旦破壞,代工生意也就直線下降了,這是臺積電這樣的芯片代工廠的主業,是無法承受的,包括三星、GF等其它代工廠也是如此。

在確定代工合作伙伴之前,兩者就會簽訂相應的保密協議,保證芯片技術和圖紙不會外洩,這麼多年來至少全球知名的大型代工廠沒出過問題,你想想,作為蘋果直接競爭對手的三星都可以代工生產蘋果的芯片,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即使是臺積電這樣的代工廠想把蘋果的技術賣給其它行業也真的未必有市場。

一、得到了芯片圖紙也不一定能完全模仿設計出來,真有這個能力的芯片設計商也沒必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做了。

二、手機芯片設計行業時間就是金錢,人家都開始生產了,你才開始模仿有什麼用呢?

三、芯片設計也要講究因地制宜,蘋果的芯片設計是適配IOS操作系統的,在蘋果IPhone上才能發揮最高的效能,如果照葫蘆畫瓢賣給一家安卓手機廠商,還真不一定好用。

四、全球的大型芯片代工廠就這麼幾家,像三星和臺積電僅僅代工芯片的業務利潤就很豐厚,犯不著對客戶違約的風險偷偷賣技術,再說責任到人的話相關人員恐怕會因此坐牢也說不定。

隨著半導體芯片生產難度的加大,設計和製造兩個行業分工越來越明確,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也說過,芯片製造和設計分開能夠贏得更多的設計公司信任,所以臺積電只做代工,不做設計。如果說臺積電膽敢把蘋果或者其它客戶的技術外洩,那早就沒有今天的輝煌了。


嘟嘟聊數碼


這問題問的有點那什麼,作為生意人不會這麼做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蘋果要別人來代工,首先因為工廠是人口 密集型的企業,說實話賺的都是辛苦錢,還不是很好管理,還有可能這幾個月單子多大家都加班,明年又沒單子還得養工人,其實不是特別好做,目前郭臺銘的富士康做的還不錯,所以蘋果基本都是拿給富士康來做。

據最新報道,富士康幫忙代工一臺蘋果手機只能賺到4美金,換算成人名幣才多少》二十幾塊錢,還好的是量很大,基本每年要生產上億臺蘋果手機,所以富士康也能賺不少,但是賺的這點錢對富士康來說很多,對蘋果公司來說就不算什麼,他沒有必要為了這點錢去做工廠,費力又利潤不高,他們厲害的是系統軟件的設計和手機的工業設計,蘋果手機獨一無二,賣價是行內第一,所以利潤超高,一臺手機能賺幾大千人名幣,蘋果公司目前現金儲備世界第一,近萬億美元。

所以他沒必要做這種低端的生產型企業,只要全球尋找有能力代工生產的企業來代工就行,省時省力,只要品控過關,生產出來的質量符合要求,誰生產都可以,

那為什麼富士康既然可以幫忙生產,為什麼不會把技術賣了呢?

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CPU是蘋果公司自己設計的,你能按照他的給你的要求步驟生產,不代表你掌握了這個CPU的技術,目前CPU的生產不是特別難的技術,但是CPU的設計是相當複雜的,資金投入是以百億甚至千億人名幣計算的,而且是持續投入,所以全世界也沒幾個能設計量產好的CPU。你能生產也不代表你完全懂他為什麼這樣設計,設計的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二的原因:就是這麼大的生意,可不像你在街邊開餐飲店,祖傳的秘方被人學走了無處申冤。這可是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的生意,你以為生產之前不要籤保密協議嗎?如果你把他的設計洩露了出去,能告得你傾家蕩產,你是想長期有蘋果公司的合作伙伴每年穩定賺他幾十億,還是冒個險一次性賣掉你瞭解的技術?當然是選擇老老實實穩穩當當賺錢,你要這麼幹,以後還要不要在這個世界混了?簽了協議涉及的金額你是賠不起的,你自然自己都會嚴格把控技術秘密。

第三個原因,也沒多少公司會去這樣偷偷摸摸去買他的技術,明面上的大公司做不出來,小公司買不起,買了被查出來也不行,但是買了部分技術然後自己重新設計的可能性也會有,但是絕對不會照搬,畢竟任何設計都是有專利的,你用了就要付專利費,所以有實力的公司不如自己投入大把資金自己設計。你覺得有沒有道理?


力大推賤



電子行業分工是有自己的規則的,代工就代工,如果要往上游走,很危險!會遭到整個行業的封殺,比如富士康為啥不做手機?不是因為沒能力。其實大多數代工廠對上游公司的核心技術守口如瓶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保護公司聲譽

一旦蘋果這種世界級公司出現核心技術洩露,那麼之後的日子裡不光蘋果不會來代工了,可能三星,華為都不會來了,因為公司名譽已經完蛋。那拿什麼掙錢?更何況代工廠的市值比很多要求他代工的公司市值低不到哪裡去,犯不上因為其他公司技術自毀聲譽。


高額的訴訟賠償

錢包涼颼颼的哦老鐵~

蘋果每年大筆費用給到法務部,代工廠能拿到產品的一切零件、圖紙、 裝配、工藝等等,只要按照協議來單生產,營收就會源源不斷。但假如他們把蘋果的設計和工藝違反協議透露其他公司,首先蘋果的法務部門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狠狠宰一筆高額違約金是絕對的。



無法佔領市場

蘋果專利核心技術的非法出售,有幾個公司敢接手?再者一般而言,一家代工廠只能生產這一款芯片的硬件,相關的軟件開發技術支持一樣都沒有,生產出來賣給誰呢?這時候光有技術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技術時效性強

代工廠自己本身不具有研發和推廣的實力,就算照葫蘆畫了瓢賣了一兩年,下一代產品一出來就完全落伍。手機的生命週期並不長,後續產品升級換代以後就不值錢了,它跟傳統制造業完全不一樣,一次工藝的革新就會徹底將上一代產品埋進墳墓。


綜合種種因素,代工廠是不會做這種鼠目寸光的事的,而對於我們來說,加快自足研發步伐,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當務之急,跟在別人後面模仿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超越,難道不是嗎?


歐界傳媒


我是數碼宏,宏觀帶你瞭解數碼。

代加工這也是一個行業的趨勢,像蘋果的芯片找三星、臺積電代工,海思麒麟的芯片也是找臺積電代工,題主是想問為何工廠不把技術賣給同行,其實之前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三星的芯片製造本來在臺積電之後,技術、經驗、人才都不及臺積電但是臺積電的以為重量級人物離開了臺積電之後三星的芯片製造技術是突飛猛進為什麼?

也就是這位重量級任務離開了臺積電,近500項專利發明人離開了臺積電,所以臺積電也做了一些措施就是不允許他去競爭對手公司上班,的確梁孟松也這樣做了但是三星的芯片製造技術突飛猛進也是因為他。梁孟松的確沒有去競爭對上公司上班但是去了成均館大學去任教,而這個大學又是三星投資過的大學,教的是三星半導體工程學院而這些學生也是在三星工作的,只需要指點指點就能讓三星的芯片技術製造突飛猛進,所以三星芯片製造如此先進也是有一段黑歷史的。

也就是這個事件在芯片製造行業引起了關注,代工廠也會簽署類似保密協議的,可能一洩漏就導致幾十個億或者上百個億的項目損失而且會交違約金之類的,搞不好還會坐牢,像對臺積電這種靠代加工為生的公司也不會這樣做。

對自身的名譽、人員都會有損失說以不會這麼做,對公司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芯片製造也算是高難度技術了,就像戰鬥機的發動機一樣也許給你一臺發動機讓你自己拆開去研究然後再自己仿造一臺你也造不出來,為什麼?核心技術不在樣品在於設計圖、什麼材料、內部構造等。芯片製造也同樣你不一定拿到芯片就能仿造技術沒達標也沒用,就像12nm、7nm、14nm等這些都是重要技術,相當於一個公司核心、公司就靠這些技術來製造芯片保密性肯定做的很好,一般在法律、專利方面也有這方面的條約,而且最重要的設計圖紙也不會洩露給代加工廠。

就像中國以前發展大型飛機,中國和美國合作中國只組裝核心技術不會透露出來的,更別說看了也別說賣給同行了。


我是數碼宏,不定時回答數碼手機問題、頭條號不定時更新數碼手機的爆料新聞,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哦。


數碼宏


1、合同法律制約

蘋果公司都是跟代工廠簽訂了一系列合同,來保障自己的知識產權。這之間的違約責任非常巨大,很容易能夠把代工廠告到傾家蕩產。在嚴格的法律合同下,沒有幾家代工廠有勇氣把委託方的技術洩密。

2、系統的封閉性

IOS眾所周知及其封閉,核心代碼都在蘋果手中,和Android運行的機制完全不一樣。A處理器完全為IOS而生,根本就不兼容Android。你有見到過誰把A處理器遷移到Android主板上去?誰把Android處理器刷IOS了?兩者系統運行機制決定了A處理器跟Android處理器設計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產商偷盜了過去也沒有用。

3、誠信問題

誠乃立身之本,信為道德之基。要知道,發現一個穩定長期的客戶是很難的,但是失去客戶確是很簡單的事情。一經發現,在生意場上就會被孤立,孤立意味著什麼?沒有朋友,沒有夥伴,以後誰還敢跟你合作?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啟發或些許幫助,請多多點贊,點評或轉發;如有疑問或其他角度的見解,歡迎關注我,或私信我或留言等!


仁銘科技


我也在代工廠呆過,首先這個問題涉及到經濟成本,技術能力,合同等多重問題。

經濟成本:蘋果公司的芯片圖紙是通過一定技術處理,廠家拿到的只是他的圖紙文件沒有權限更改或者轉移出去,廠家只能通過逆向破解,這樣他的成本會很大時間也會很長,而且未必能準確得出和蘋果公司一樣的數據。

技術能力:代工廠更多的能力是利用購買的先進設備進行照葫蘆畫瓢,很難滲透到裡面的核心,所以更多的是知道你這個芯片然後排拉生產而已。

合同限制:蘋果公司在計劃生產之前已經和代工廠做好保密合同,代工廠沒理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麼蠢,而且生產這些都需要很複雜的生產環境,一般人都需要嚴格審查,如果有一家代工廠觸及蘋果技術,就會導致停止合作或者被告上法庭,這些代工廠還是知道的。

但合作久了肯定會有部分的技術洩露,只要不是蘋果的核心技術一般也是過期的技術,而且市面上很容易找到這些技術,所以代工廠也沒必要冒險去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