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常說「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農村這麼現實嗎?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農業百事通,獲取農村最新熱點資訊!

農村其實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經典老話,這些簡短的話語中,其實都是飽含著農村人生活的智慧,以及現實的哲理!

農村人常說“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農村這麼現實嗎?

“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這句農村老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農業百事通不禁要問了,農村真的有這麼現實嗎?你認同這句老話嗎?

其實呢,農村老話,話糙了點,但理還真不糙,短短的幾句話就將農村的人情冷暖說到極致,一針見血!

因為在農村,其實是非常注重血緣關係的,可以說,相比於城市,農村對於我國一些傳統文化的延續和保留更加完整;因而,我們可以在農村看到祠堂,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建立一座祠堂,還有家譜,這就是我國傳統的“家文化”;

農村人常說“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農村這麼現實嗎?

“表”分為姑表和姨表,相比較來說,姑表的關係要更親近些,但是“一表三千里”說的就是,表親關係很容易疏遠,一旦連接其中的長輩去世,那麼,關係就會“非常有默契”地漸行漸遠,直接就沒有來往了;

其實這一點,在現如今的社會也能看出一點苗頭來,對於關係不是很親近的人,但是又沾一點邊的,就會以“老表”相稱;

而“堂”指的是叔伯兄弟,又叫“一大家子”,“一堂五百年”講的就是,有百年的一家子,但是沒有百年的親屬;這其實就很現實了,也就是說,你我之間是一家人,血緣關係上是有所謂的輩分,但其實,交情也就那樣,親屬算不上;

農村人常說“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農村這麼現實嗎?

總而言之呢,不過就是“兩姨親不叫親,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一輩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不管飯”;這也算是農村人對於人情之間越來越淡漠的真實描述,當然,可能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會有所變化,可是,說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現狀!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