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0+條微信留言看基層醫生的「盼」

與大家的日常互動中,紅妹發現,不少醫友將現實中遇到的種種“難”,化身為一個個“盼”,出現在“紅杏e生”的評論區中,這些留言多是基層醫生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質樸無華的語言,平凡簡單的願望,無不體現著他們對基層醫療事業的熱愛,以及對自己是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自豪,但同時,也能從訴求中感受到基層醫生在臨床崗位堅守中面臨的困難與殷切的期盼。

從10000+條微信留言看基層醫生的“盼”

工傷認定、養老待遇落實難

盼明確身份,提高收入落實保障

風雲:村中籤約被狗傷上報下求無人問身份尷尬難維權默然自處心拔涼傷後處理自己扛入戶服務有風險出入村中需謹慎心中有怨無處洩政策炎涼獨迷茫

喜來樂:目前,我們這裡的村醫每月要往返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十來次,村衛生室離衛生院近的幾公里,遠的幾十公里。所以風險特別高,可是村醫提到了“萬一途中出事故怎麼辦”,可是根本就沒人給答覆。

曹平虎:我是一名村生所的鄉村醫生,今年是61歲了,堅決站好最後一班崗,讓最後餘熱為衛生健康事業做點最後的貢獻。我的願望村民健康長壽,在我們的汗水澆注下越來越長,願上級領導讓我們這些老赤腳醫生們再有幾年得到國家養老待遇。謝謝。

胡華山138****0506:如今當醫二十年,爹媽培養去了錢,村醫改革換顏色,不用治病搞公衛,基本公衛十二項,重大政策有九項,健康扶貧是專項,上門服務真是忙,空閒時間電腦旁,測完血壓測血糖,詢問病史不遺忘,關鍵時刻要照相,手機內存有點小,自掏腰包換手機,流量話費真不少,付出代價不得了,工資收入不夠搞,上有老呀下有小,到手的錢少又少,一年考核次數多,四季隨訪要做牢,老年體檢不可少,重性精神也要管,各種臺帳花樣多,臨時任務有通知,突發事件不忽視,婦女兒童也要管,鄉村醫生如此累,工資待遇不匹配,村醫身體要殘廢,頭昏腦脹還眼花,下隊騎車風險大,心腦負荷真是大,這樣下去命完達!

從10000+條微信留言看基層醫生的“盼”

工作任務重,全年無休盼假期

盼“減負”/增加人手

貓愛魚:這確實是個問題,公共衛生項目多,任務重,面對的人群層次不一,活多事多,公共衛生那點資金太可憐,打工都不如。因為衛生室基本都是一個人,公共衛生項目有重精、高血壓、糖尿病、傳染病等等都需要入戶隨訪,現在隨訪又要拍照片等實證資料,家家戶戶住的又偏遠,跑一天下來真不如隨隨便便打工掙得多。有病人來看病,衛生室沒開門,次數多了人都不來了。現在個體診所比衛生室掙錢,衛生室是0差價銷售,是非盈利機構,基本能滿足大家常見病多發病治療需求。我就在衛生院上班,鄉醫真的很辛苦,而且年齡偏大。

天嘗地酒^O^愛大愛手機眼鏡:什麼時候能村醫有假期,休息日啊,尊敬的領導們這不是奢望吧

我是鄧現其:

我是段郢鄉大王村衛生室,村醫,我幹41年村醫,在衛生室也十年,居民檔案,慢病管理,簽約服務,一體機使用,扶貧資料,扶貧隨訪,迎接各項檢查等等,壓的村醫沒有休息之時,得到與付出不能成正比,我們村醫累壞累死誰能說句公道話?

從10000+條微信留言看基層醫生的“盼”

遭遇醫鬧自己扛,抗醫療風險能力差

盼公平公正,盼行醫有保障

守望的天空:國家應該出臺強有力的法律去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院內應設立派出所的值勤點,這樣有利於保障醫生的生命安全!中國的八十年代求醫生,九十年代請醫生,一零年代告醫生,這樣的社會風氣造成醫生人人自危嚴重影響了醫生的正常工作!目前嚴重缺醫缺護造成國民看病排好個鐘頭!醫者父母心望國人理解醫生的苦衷!

鋒:做個體行醫風險太大了,現在越做越怕……,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的,怕醫患糾紛,怕……

慧靈王紹德《敬天愛人,成人達己》:我是一鄉村醫生,公衛服務人員,2012年5月份村民辦酒席引起十五人急性食物中毒,有兩兒童一個老人出現休克,我按法定傳染病上報了衛生院,衛生院上報縣衛生局,衛生院並立即組織應急小組,還好沒有死亡病例!可第二天做飯老闆帶著人到衛生室把我打成輕傷!事發後我們當地派出所與鎮政府的幹部反而多次打電話給行兇者講情!這就是鄉村醫生的悲哀!

不惑:基層醫生被醫鬧嚇的急病都不敢醫治,整天提心吊膽的,悲哀的社會現狀。

健康是福!:這樣助長醫鬧,一吵就培,基層醫生只會越來越少!診所醫生在診治過程中雖然有失誤!但也不至於賠幾十上萬的!可憐的中國醫生!傷醫事件時有發生,醫療事故賠償得不到國家法律的公正處罰!

從10000+條微信留言看基層醫生的“盼”

進修機會少,業務能力提升難

盼更多進修學習的機會

大名郭馬陵村衛生室郭現傑:進修的機會什麼時候輪到鄉村醫生。

全科醫生:建議國家讓取得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能給去大醫院進修途徑讓村醫也能掌握新技能機會

全哥:鄉村醫生培訓上面都是應付式,我們鄉村醫生希望學習但是沒有機會。

菩提樹 文超:從根上解決醫生的待遇,假期,社會地位!從而消除目前反覆醫患緊張局面。給每個醫生都創造更多的學習進修機會,保證藥品質量和運輸環節的監管。

後記

當前,新醫改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基層醫生作為主力軍,更需要上級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回應合理的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