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故事》臨了留下遺憾

《炊事班的故事》临了留下遗憾

新京報記者近期見到尚敬是在大型古裝喜劇《歡樂英雄》的片場,從對詞、排練,再到拍攝,一場戲持續了3個多小時。尚敬非常注重演員在喜劇中的狀態調節,演員每一個小失誤,都會被他敏銳地捕捉到。《歡樂英雄》是尚敬三年沒拍戲之後再度出山的作品。

尚敬成長於部隊,上世紀80年代曾經是汽車連的普通一兵,後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國內外劇本,並對編劇導演專業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到90年代,尚敬進入空軍政治部話劇團,當時《我愛我家》等大量情景喜劇正在熱播,其通過幽默的方式,從小人物視角展現整個社會現象的形式,令尚敬著迷。2000年,尚敬到《閒人馬大姐》中客串,並藉機學到了不少情景喜劇的拍攝技巧。2000年,尚敬獨立執導了第一部電視劇《向陽理髮店》,這也是他的情景喜劇處女作。

從2000年至今,尚敬共執導過10部情景喜劇。其中《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傳》可稱為里程碑式的作品。《炊事班的故事》首次大膽以軍隊作為故事背景,以小見大,奠定了軍旅情景喜劇的基礎;而《武林外傳》則是開創了古裝情景喜劇的先河,走在時代之先的臺詞和人物塑造,讓潮流派的“尚氏情景喜劇”風格由此確立。

與英氏情景喜劇不同,尚氏情景喜劇主張強烈的流行元素。我們能在尚敬的作品中看到無厘頭的臺詞、現代流行文化,以及各地方言等先鋒性嘗試。同時,他也試圖擺脫美式情景喜劇的固有模式,跳出家長裡短的小格局,與軍隊、武俠等多種中國文化背景相結合。

“我拍的每一部情景喜劇風格都不一樣,但透出的時尚趣味是相同的。”尚敬說,“我注重戲劇的特質、年輕人的趣味,以及很多流行文化的符號,我希望這些都可以貫穿在我拍的情景喜劇裡,讓它更具創新意義。”

情景喜劇傳達的終歸都是正能量和正確價值觀,只是外觀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已。只要把握住這個內核再去創作,故事、包袱、笑料不過是技術性的處理,情景喜劇體現的都是某個族群、社會、家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為什麼那麼多觀眾喜歡、接受,甚至懷念情景喜劇,其實就是對一種有趣的、接地氣的生活感的強烈需求。——尚敬

炊事班以小見大,突破軍旅題材

2000年前,國內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大多以軍人演習、軍人奉獻、革命戰爭為主,尤其凸顯部隊的戰鬥力。但展現軍隊生活,且更貼近觀眾生活的作品卻屈指可數。

早年剛進入軍隊汽車連時,尚敬曾在炊事班工作,那裡的士兵都非常質樸、可愛,每天都會發生不同的趣事。後來他成為空政的專業編劇後,他覺得如果以基層空軍場上炊事班裡的幾個年輕大兵為切口,透過情景喜劇方式,體現部隊的變化和士兵的成長,肯定既有親和力,也有娛樂性。

“我不用拍機場、拍海洋、拍千軍萬馬,我只需要在一個小小的炊事班裡,一個操作間,一個廚房,一個小食堂一角,就可以把部隊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出來。”當時國內並沒有如此主流的情景喜劇,於是尚敬便帶著幾個業餘作者到飛機場站炊事班採訪士兵的生活,並結合美式情景喜劇的方式,從零開始打磨劇本。前兩部《炊事班的故事》先後打磨了近一年的時間。“情景喜劇要緊跟時代發展。千禧年後,部隊的生活氣息、氣質、面貌都很新,《炊事班的故事》其實是時代應運而生的作品。”

《炊事班的故事》雖然形式上依舊延續了美式情景喜劇的特點,甚至連罐頭式笑聲也保留在內,但該劇最大的突破,無疑是將主旋律的軍旅題材與情景喜劇相結合,捨棄了軍隊故事的刻板化,展現了風趣幽默又接地氣的軍旅生活。

拍到第三部,倉促趕工影響質量

在《炊事班的故事》中,“炊事班男團”的大部分角色名都和演員名相近。例如洪劍濤飾演了“胖洪”,周小斌飾演“大周”,即便是戲份不多的姚晨和閆妮,也分別飾演了“小姚”和“閆護士長”。這是以往情景喜劇中從未出現過的創作。

尚敬透露,在剛有《炊事班的故事》的創意之時,他曾與洪劍濤、毛孩、周小斌,姜超,高亞麟和胡亞捷幾位相熟的空政演員參加晚會。在聊天時他突發奇想,為何不按照幾位演員來打造角色?“這樣能夠讓觀眾覺得人物更真實。”然而隨著劇本完成,胡亞捷的檔期不足,尚敬便邀請剛畢業分配到空政話劇團的沙溢來飾演“帥胡”一角,“他又帥又年輕,我覺得很符合這個角色。”除此之外,尚敬發現劇中胖洪、大周、老高都身材魁梧,他怕引起反效果,於是和高亞麟商議後讓他轉作幕後,邀範明出演老高一角,“但因為劇本已經全部打印出來了,所以帥胡和老高就沒有再更名。”

2002到2007年,《炊事班的故事》一共拍了三部。但到了第三部,不少觀眾提出沒有前兩部那麼好看了。尚敬坦言,情景喜劇的劇本一定是慢工出細活,但《炊事班的故事3》要趕在當年的八一建軍節播出,所以從創作到拍攝都很倉促,劇組每天拍攝一集,兩個月就完成了60集的拍攝。當年第一部耗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時間不足,讓這個系列終歸留下了一點遺憾。”尚敬坦言。

【尚氏關鍵詞】

方言臺詞

鄉音接地氣,現在“土味情話”跟當年如出一轍

在尚氏情景喜劇中,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操持著一口獨特的方言。《炊事班的故事》的演員曾回憶,洪劍濤是地道的北京人,北京話在方言中過於接近普通話,且洪劍濤的北京腔曾被尚敬吐槽像“說相聲”。於是為了保持整部劇的方言特色,洪劍濤把上一部戲中學到的一口非純正廣東口音照搬到這部戲中,雖然發音並不標準,但好歹保證了方言的基調。在《武林外傳》中,洪劍濤則換了河北口音。

“情景喜劇中加入方言,可以給觀眾帶來親近感。”在尚敬看來,演員的普通話更多是一種交流工具,情景喜劇本質就是真實、接地氣,真正的鄉音、鄉土氣,能更好地襯托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可愛之處,演員演起來也更加自然和真實。尚敬以現在流行的“土味情話”舉例,“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我愛你,用方言表達就很有趣。”

經典流行語

即使記不住人物,也能記住口頭語

縱觀尚敬的每一部情景喜劇,即便時隔多年,觀眾已記不清所有角色的名字,但一定能記得住某些經典臺詞。在尚敬的喜劇中,幾乎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角色,都有一句重複3次以上的常用語。尚敬坦言,經典臺詞的締造確實是他在創作情景喜劇時的習慣。尚敬表示,“固有的語言表達習慣,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特徵。經典臺詞不僅可以取得娛樂的效果,還可以讓人物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據悉,這些經典臺詞一部分是在劇本創作時,就早已為角色預設好的;還有一些則是在排練時突發奇想而來,例如《炊事班的故事》中毛孩的經典臺詞本來只有河南話版“弄啥嘞!俺命咋恁苦咧”,而“我謝你啊!”則是在拍攝中發現效果不錯,才反覆使用。“因為我排喜劇非常注重現場排練的二度創作,有時候一些好的包袱就是現場排出來的,很多精彩是靠群策群力。”

“折磨”演員

反覆排練,信奉“不瘋魔,不成活”

在尚敬的情景喜劇體系裡,“癲狂”是他追求的最高表演境界。他經常一遍遍地要求演員排練,直到找到角色的生命力和現場的鮮活度,甚至即興發揮才可以過關。“祖傳有一句話叫不瘋魔,不成活。什麼是活?好的表演就是一種活,成為一種新的存在,才能叫活。不瘋魔的表演,我認為就是死板一塊,沒有生命力。”相較《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邀請到不少大腕客串,《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卻沒有那麼星光熠熠。尚敬坦言,首先是成本太高,請不起,其次很多腕兒接受不了他的排練方式,“我們一場戲,光是臺詞就得至少對四五遍,再加上現場走戲、排練,演員的配合,舉手投足,即興的噱頭和發揮,這些不仔細排練絕對出不來。大腕兒都有自己的創作習慣和成功經驗,他們很難一遍遍磨戲,三五遍不過,人可能就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