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和錢幣們

皇太孫和錢幣們

泱泱中華歷史綿延五千年,正是因為那些皇族繼承者們一代代的接力,無數的皇圖霸業得以名垂千古。

皇太孫和錢幣們

試看歷史上每一位傑出的皇帝,都有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兒子,當然名聲好壞就另當別論了。

秦始皇&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眾多子孫之中最特別的一個。他幾乎摒棄了自己父親身上的所有缺點,同時保留下了很多優點,是父母最優秀的養育成果。

皇太孫和錢幣們

秦始皇教導扶蘇

扶蘇由於出生較早,經歷了秦國最痛苦的那幾年,所以他知道該怎樣很好地維持一個國家機器的運行。秦始皇死後,扶蘇本該是他最合適的繼承人,但是在小人趙高的運作下,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繼位,而最有才的長子卻落了自殺的下場。

扶蘇接到讓自己自殺的詔書時,蒙恬曾經勸阻過扶蘇,讓他再去請示自己的父王。但是扶蘇奉行“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儒家綱常倫理,毅然赴死,實在讓人唏噓!

漢武帝&劉據

漢武大帝的長子劉據,是他和衛皇后的愛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皇太孫和錢幣們

徵和二年(前91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冤案平反後,漢武帝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哀思。

其實,太子們與其費盡心機爭權奪利,上演一幕幕宮闈大戲,莫不如生一個好兒子,把他培養好送到老爹面前。事實上這些隔代之君、皇家後裔、皇太孫們,往往表現都不錯,也鑄造了一些令今人津津樂道的錢幣。

元:

大元王朝的建立,離不開蒙古族統治者吸收漢法、重用漢臣的政策,薛禪可汗忽必烈就是蒙古貴族中漢法派的代表人物。

皇太孫和錢幣們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身邊聚集著一大群精通漢家典章制度的名臣,在他們的薰陶下,忽必烈的嫡長子真金也自幼深受漢文化影響,成為宋元更迭之後穩定中華各民族秩序的後世之君的不二之選。但是天不假年,真金太子沒來得及登上皇位就病逝了。

皇太孫和錢幣們

元裕宗真金

他的兒子元成宗登基後,追尊其父真金為裕宗明孝皇帝。

皇太孫和錢幣們

元成宗鐵穆耳

成宗之後的武宗海山,即裕宗真金之孫、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鐵穆耳之侄,也沒有讓人民失望。

皇太孫和錢幣們

經過世祖忽必烈、成宗鐵穆耳、武宗海山之後,元朝的統治漸漸步入正軌。

蒙古帝國崛起之初,因遊牧經濟的自身特點,導致貨幣貿易不發達。之後四方征戰開闊了蒙古人的視野,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蒙元帝國自己的貨幣由此應運而生。

最初是大朝金合

皇太孫和錢幣們

元· “大朝金合” 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RMB 9200

雖然大朝金合的發行,標誌著中國古錢體系為蒙古貴族採用,但是元代乃至明初的鑄錢風格、行用體制真正的發源與確立,應為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開始鑄行的大元通寶

皇太孫和錢幣們

大元通寶,天眷堂藏

大元通寶採用蒙漢文字分別鑄造,折十蒙文的發行量比較大,現在也是市場上的大熱門品種之一。

皇太孫和錢幣們

大元通寶 蒙文(八思巴文)天眷堂藏

大元通寶是蒙元文明與漢法治國的有機結合。雖然真金太子沒有看到自己所愛的漢家文明與帝國的“時代名片”如此深相印契,但是元代其後的所有君主,都出自真金太子的血脈。他的太孫們,光大了他的事業,實現了他治國平天下的夢想。

明:

和忽必烈情況類似的開國之君還有明太祖朱元璋。如果說忽必烈和太子真金、皇孫鐵穆耳的漢法治中原實現了民族文明的轉換,那麼從洪武皇帝朱元璋到懿文太子朱標、建文皇帝朱允炆,那就是一場祖孫接力從武定天下到仁德治國的賽跑。

朱元璋出身貧寒,歷經多年征戰,在元末群雄裡脫穎而出,在金陵形勝之地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因為自幼沒讀過書,多年征戰又養成了殺伐決斷的脾氣,始終無法進入傳統文治的正軌上來。

皇太孫和錢幣們

洪武皇帝朱元璋

但是治亂世用重典,明朝開國之初正是因為他的鐵腕手段,才免除了許多後世可能遇到的麻煩。朱元璋本人在培養接班人方面不遺餘力,安排了很多元明之際的名士大儒來教導皇子皇孫,太子朱標由此成長起來,仁德寬厚文質彬彬。

皇太孫和錢幣們

懿文太子朱標

而其子朱允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猝然離世,令朱元璋悲痛不已。書生氣十足的年輕皇孫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在朱元璋駕崩後繼承皇位,即明惠帝。

皇太孫和錢幣們

如果說洪武年號標誌著明朝開國洪大的武功,那麼懿文的諡號和建文的年號,就是對父子二人個人品行和治國成就的高度概括。明朝由此進入文治時代,開啟了承平之世。

關於建文帝是否鑄造過錢幣,歷史上語焉不詳,但是網上出現過多枚銅質熟美、包漿潤澤的建文通寶參考品種。目前可考的是建文通寶有後世所鑄的花錢存世。

皇太孫和錢幣們

皇太孫和錢幣們

皇太孫和錢幣們

皇太孫和錢幣們

花錢

曾經有多枚從南宋建炎通寶改刻的建文通寶魚目混珠,捕獲了不少獵奇藏家的心。從南宋終結到明朝初建不過百年時間,錢文書法有類是正常的情況,但建文通寶的存在與否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說得清楚的,還需要各位泉友鼎力研究,拓展視野,繼續考量。

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下落不明,燕王朱棣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企圖抹殺人們對建文朝的記憶,以顯示自己得國由太祖朱元璋而來,皇權正統,名正言順。

在朱棣靖難的過程中,長子朱高熾表現沉穩,雖然很少身先士卒,但是對燕京後方的穩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過朱棣南征北戰,都帶著次子朱高煦,父子二人朝夕相處,對長子朱高熾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很多次朱棣都表示希望戰功赫赫的朱高煦勉勵進取,畢竟朱高熾身軀肥胖恐難當大任。

皇太孫和錢幣們

明仁宗朱高熾

但是朱高熾有個好兒子朱瞻基,經常被朱棣誇讚寵愛,文臣解縉也以“好聖孫”來說服朱棣,最終朱高熾還是名正言順地登基成為明仁宗洪熙皇帝,其子朱瞻基也在日後成為明宣宗宣德皇帝。

皇太孫和錢幣們

明宣宗宣德皇帝

父子兩代延續洪武永樂以來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迎來了明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仁宣之治。

洪熙宣德年間,明朝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富足,但是洪熙皇帝僅僅在位十個月,洪熙年號存在短暫,僅僅使用一年。關於洪熙錢的鑄造,歷代錢幣學者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洪熙通寶是後世補鑄,也有人認為其為臆造品種。目前市場上有見洪武通寶改刻洪熙通寶的情況,希望各位泉友不要獵奇上當,注意甄別。

宣德通寶則是大家十分熟悉的錢幣品種,比永樂通寶和洪武通寶要略微稀少,但尚不難見,適合大眾收藏。

皇太孫和錢幣們

這一現象甚至到清代都存在。乾隆帝弘曆的出生,深刻影響了其父雍正帝胤禛的奪嫡之路。可見有一個好的聖孫,就是給皇子本人加分的項目,在當朝皇帝的眼裡,不僅僅要對後世之君放心交權,隔世之君也要看一眼,為後世思量萬全。而這些歷史,就鐫刻在皇帝、皇子、皇孫三代帝王的青書史冊裡,也銘鑄在歷經千年仍舊流傳有序的古錢幣上。

這就是歷史,帝王將相的大開大合,千秋功業,而少有家庭父子之間的親情溫暖。這種父子之情伴隨著皇權更迭,甚至血腥奪位,我們透過文物看到了歷史,通過錢幣聆聽著過去。或許他們心底的最後一聲吶喊,都是“來生不入帝王家”吧。

皇太孫和錢幣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