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導致膿毒症、休克和腹膜炎,死亡率高達65%


和結石性膽囊炎症狀相似,但患者多病情較重(在ICU)、不能清楚交流,因此很難確定。唯一的線索是腹脹或不能解釋的發熱。如不治療,可迅速進展為膽囊壞疽和穿孔,導致膿毒症、休克和腹膜炎,死亡率高達65%。

經驗與提示

  • 密切監測有非結石性膽囊炎危險因素(例如,危重,禁食,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患者發現疾病的輕微症像(如腹脹,原因不明的發熱)。
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導致膿毒症、休克和腹膜炎,死亡率高達65%

診斷

  • 超聲檢查
  • 如超聲不能確診或懷疑非結石性膽囊炎,可行膽管閃爍顯像

當有以上症狀和體徵時應當懷疑急性膽囊炎。

經腹部超聲是發現膽結石的最佳方法,且在膽囊區可有壓痛(超聲Murphy徵)。該測試也可引起膽囊部位局部壓痛(超聲墨菲徵)。膽囊壁膽囊周圍液體或增厚表明急性炎症。

如果超聲檢查結果無法確定,可應用膽管閃爍顯像;放射性物質不能填充膽囊提示膽囊管梗阻(如嵌頓結石)。假陽性結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 重症患者
  • 禁食接受TPN者(膽囊淤積阻止充盈)
  • 嚴重肝病患者(肝臟不能分泌放射性核素)
  • 有括約肌切除術史(放射性物質更容易進入十二指腸而非膽囊)者

嗎啡激發試驗,給予嗎啡可增加Oddi括約肌張力,促進膽囊充盈,從而排除假陽性結果。

腹部CT可鑑別併發症如膽囊穿孔或胰腺炎。

可以行實驗室檢查,但並不能做出診斷。白細胞增多伴核左移很常見。在無併發症的急性膽囊炎,一般沒有明顯的肝功能異常或脂肪酶升高。輕度的膽汁淤積(膽紅素升至4mg/dl,鹼性磷酸酶輕度升高)常見,提示炎症介質影響肝臟而非機械性梗阻。脂肪酶(澱粉酶特異性不高)明顯升高>2倍,提示膽管梗阻。結石通過膽管可使轉氨酶升高(ALT、AST)。

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當患者沒有膽結石,但有超聲Murphy徵和或膽囊壁增厚、膽囊周圍積液,應懷疑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膽囊擴張,膽泥和膽囊壁增厚,無膽囊周圍流體(由於低蛋白血癥或腹水)有可能是由危重疾病造成。

CT可識別膽系外的異常。膽管閃爍顯像更有幫助,核素不能充盈提示水腫的膽囊管阻塞。給予嗎啡有助於排除因膽囊淤滯造成的假陽性結果。

  • 支持治療(補液、鎮痛藥和抗生素)
  • 膽囊切除術

處理措施包括收住入院、靜脈補液和鎮痛藥如NSAID(酮咯酸)或阿片類藥物。如嘔吐明顯或存在腸梗阻,應予禁食和放置鼻導管。通常開始靜脈應用抗生素以治療可能存在的感染,但尚缺乏證據證明其有益。經驗性用藥應當針對腸道革蘭氏陰性菌,可使用頭孢曲松每24小時2g加甲硝唑每8小時500mg靜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每6小時4g靜滴,或替卡西林/克拉維酸每6小時4g靜滴。

膽囊切除術可治癒急性膽囊炎和緩解膽絞痛。一般推薦早期行膽囊切除術,下列情況下最好在24~48小時內行膽囊切除術:

  • 診斷明確、手術風險不高時
  • 高齡或有糖尿病患者有較高的感染併發症的風險。
  • 患者有膽囊水腫、壞疽、穿孔和非結石性膽囊炎。

當患者可以增加的手術風險基礎的嚴重慢性疾病(例如,心肺)時,手術可能會延遲。在這些患者中,膽囊切除術被推遲到內科治療以穩定共患疾病或至膽囊炎解決。如膽囊炎緩解,可在≥ 6周後行膽囊切除術。推遲手術可能會引起復發性的膽道併發症。

在手術風險極高的患者,如高齡、非結石性膽囊炎或因燒傷、創傷或呼吸衰竭入住ICU的患者,可行經皮膽囊造瘻術替代膽囊切除術。

關鍵點

  • ≥ 95%的急性膽囊炎有膽石症。
  • 在老年人,膽囊炎的症狀可能是非特異性(例如,厭食,嘔吐,全身乏力,虛弱)可能無發熱。
  • 雖然急性膽囊炎患者85%自行消退,10%的發生局部穿孔或其他併發症,。
  • 如果超聲檢查結果模稜兩可,進行膽道閃爍顯像。
  • 靜脈輸液,抗生素和止痛藥治療患者;當病情穩定時做膽囊切除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