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自信心?

A我亦可往A

自信心是父母應該且能夠送給孩子的必不可少的禮物,缺少這份成長的禮物,孩子的一生都只能艱難地前行,遇到壓力和困難的時候,更容易退縮不前甚至在心理上被擊垮。

從小培養自信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每一個關鍵轉折點,孩子的經歷和內心體驗會影響到他們選擇成長的方向,是充滿力量和陽光還是佈滿陰霾與坎坷。幼小銜接時期就是孩子早期成長的關鍵轉折點之一。

孩子的自信心有一個發展過程,重要他人的評價、應對挑戰任務的體驗和比較觀察的感受發現是影響自信的三個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時常得到父母、家人、老師、同伴的認可和讚賞,孩子的自我評價就會獲得正面的滋養;每每面臨挑戰和困難自己都能夠通過努力、堅持和想辦法贏得大大小小的成就感,自信就會逐漸生根和壯大;在跟相近夥伴的比較當中時常能有上佳表現,自信就能枝繁葉茂。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家長特別需要注意幾點:

一、言之有物地及時誇讚孩子的積極表現。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言之有物”是指要讚賞孩子的具體行為和表現,比如更多的努力、更長的堅持、更好的做法、更妙的主意等等,而不能只是空泛地說你很棒;“及時”反饋的強化作用最明顯,事情過去了回過頭再來表揚孩子,效果就會事倍功半。

二、當孩子遇到困難開始懷疑自己或者不敢努力嘗試的時候,不要僅僅給予口頭鼓勵,而是應該提供具體的幫助,比如提醒換個方法試試、提供操作示範、直接輔助幫忙等等,這時候關鍵是不能幫助過度,假如孩子沒有體驗到自己是完成任務的主角,而是感覺必須依賴家人幫助才行,常常反倒會打擊自信心。

三、當任務要求過高或者困難太大的時候,可以試著幫助孩子分解,把一個大目標變成幾個相對容易完成的小目標,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前進並不斷積累信心。

四、平時經常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孩子的能力,尤其是相對不足的弱項,以免在跟夥伴有意無意地比較當中,孩子總是落在後面。 五、積極支持孩子發展優勢能力。全能選手比較少見,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潛能和相對的長項,客觀證明和主觀經驗到自己具有人所不及的本領,能夠給發展自信提供強力的支撐。



幼小銜接階段,孩子即將面臨哪些挑戰,父母可以列個目錄,一項項地檢視自己孩子的長短,提前制定計劃,一以貫之地揚長補短,結合上述的提示重點,就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逐步樹立穩固的自信心。 (圖片來自網絡)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幼小銜接階段的自信心?

一、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有自信,老師喜歡,自己也表現優秀,即便上了小學,優秀的孩子老師沒有不喜歡的。老師的態度和關注度孩子能及時領略到,所以,如果是優秀的孩子,自信心的問題,大不必考慮。放心讓孩子自己去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這類學生,在家裡,家長事先告訴孩子小學生活包括學校的學習生活和家庭生活會有會有改變。比如,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上課認真聽講,不允許隨意走動,要調節好自己的生物鐘,和同學的關係怎樣處理,如果被老師和同學選中當班長,又要盡班長的義務等等。

家庭生活因為有了學習任務,回家有家庭作業,要求孩子保質保量完成,所以玩的時間會少,按時作息,不能遲到早退,早讀暮省,時時牢記自己作為小學生的應該做到的方方面面。

二、如果,自己孩子表現一般,不害羞不膽大,這類學生家長就要找到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最好的時候,或者拿出孩子的獲得獎狀,誇獎孩子,是個勇敢的孩子,告訴孩子小學老師和幼兒園老師一樣,都是和藹可親的,有問題要敢於和老師反映,可以毛遂自薦當班長或者組長,這樣,孩子的信心就提高了,不會因為換個環境就膽怯,不敢和老師交流,自己再沒有特點,就會在課堂上默默無聞,如果舉手老師讓其他同學回答了問題,孩子的小心眼裡以為老師看不起他會自卑,所以,鼓勵孩子,還要孩子有自己的特長和特點,敢於舉手說話很重要。



三、如果孩子天性膽小,那麼做家長的要學會和孩子俯下身來交流,無論孩子說得話多麼無聊或者天真,一定要把孩子的話聽完,你再發表意見,千萬杜絕打斷孩子的話,或者說孩子的話無聊,又或者當做沒有聽見,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孩子只會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敢發表自己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說話少了,也不喜歡錶達了。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你問她,她總是用搖頭點頭來回答,這類孩子我認為就是被批評慣了,擔心自己說了錯誤的話,或者曾經因為說錯話受到呵斥,從而緊挨嘴巴。失去了交流的能力,表達能力得不到鍛鍊,越來越沉默寡言了。

這種現象很可怕!



所以,這類孩子是家長最操心最擔心的一類。

童言無忌,孩子無論說什麼都要認真聽取,不能隨意呵斥,家長不控制自己的情緒,把閒氣撒在孩子身上,這樣家長會後悔死的。

這類孩子家長多陪著孩子到公共場合走走,多和小朋友交流,消除孩子對生人的畏懼感,學著介紹自己,和不認識的小朋友交朋友,多方注意,保護孩子的天性,不笑話,不呵斥,不動怒,耐心慢慢來,孩子的自信心會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漫語慢文


我認為首先應該尊重孩子

尊重並重視孩子的意見。孩子會因此樂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這一點正是樹立自尊、自信的必要條件。尊重孩子,平等地看待孩子,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關鍵。

當我們命令孩子時,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去想,給出一個我們為什麼讓他們這樣做的理由,並取得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要把孩子只當成孩子,而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夥伴,因為在很多時候,當你把孩子當成朋友時,責任和自信就會在孩子心中產生。


其次應該信任和鼓勵孩子

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相信他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斷提供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讓他享受成就感,並適時的進行鼓勵和表揚,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我相信這樣能激發孩子自我肯定的心理。


最後我們應該多對孩子說“我愛你”

假如你們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直接對孩子說‘我愛你’

,我相信孩子與你們的關係將會更親密。假如一個孩子經常聽到父母對他說‘我愛你’,他就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價值、受人重視的人,而這正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關鍵點。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批評和指正。


早教好幫手

現在很多家長都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如何培養,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也是很多父母所關心的問題。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發生問題。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讚賞孩子的點滴進步。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要多加鼓勵和讚揚,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產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要以正面鼓勵為主,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盲目的同別的孩子比較,正面的鼓勵和教導,會使孩子更加的自信。

二,實踐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分給孩子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務,比如盛飯,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做到了就表揚,家長應該多讓孩子去嘗試,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並在孩子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充分肯定。

三,就是鼓勵。鼓勵是培養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沒有成功時,家長應該避免用語言去諷刺,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北城之北思念不歸

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好。比起學習成績,一個小學生的自信心更為重要。如果他在剛升入小學時自信心就沒能成功樹立,那對他日後的學校生活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培養自信心的方式很多,我個人認為,針對幼小銜接這個特殊階段,有兩點非常重要:

  1. 要讓孩子逐漸適應不被頻繁表揚,甚至不被關注的局面。這個聽起來很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骨感。小學一個班裡40多個同學,有的班級甚至更多,老師是按照小學生的要求來管理,不是幼兒園老師那種照顧式的方式。老師的精力有限,管理方式更直接和嚴格,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在幼兒園,老師會耐心地引導,孩子的情緒會更多地被關注,老師也是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儘量讓每個小朋友都覺得自己的很棒。但到了小學,孩子之間的差距很明顯地會顯現出來,老師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同學,甚至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幾率都會減少。大多數的孩子不可能得到老師過多關注。孩子要適應這種感覺。因此,家長不妨把這種情況如實地告訴孩子,並且要多在孩子面前提及老師的優點,教孩子學會如何和老師相處,如何和同學相處,而不是單純地要求老師和學校。

  2. 培養孩子的優勢。每個人的特點不同,特長不同,優勢也不同。讓孩子能在集體中有存在感,有自信心,一定要給他確立一個優勢。比如,會一種樂器,參加了學校的藝術團;體育項目好,是個運動健將;讀書廣博,是同學中的小學問家;某個學科比較突出;有很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等等。有一個優勢可以發揮的孩子,就會找到一個自信的支點,讓他能有自信在學校拓展自己的其他方面。


父母是悟空

培養孩子的自信,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學會放手,不要包辦代替和過度保護。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的,從他開始獨立做一件件的小事開始。比如他學會了自己吃飯,就增加了一點自信;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又增加了一點自信;學會搭積木,又增加了一點自信;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又增加了一點自信。
如果家長什麼都包辦代替,孩子很大了還要給孩子餵飯,幫孩子穿衣服,那麼孩子就會不夠獨立,習慣於依賴大人。而且這種過度的包辦代替,其實就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你不行,你做不到,你必須別人的幫助。
關於過度保護,就是過份擔心孩子,過份謹慎。我們知道讓孩子避免一些危險是必要的,比如避免觸碰到電、火等危險的東西,但是過份的擔心和保護就會使孩子變得性格懦弱、退縮,沒有自信。比如,孩子想玩滑梯,有的家長就特別擔心,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這些老年人就會很恐懼:不要玩這個,爬這麼高,很危險的,摔到怎麼辦?
那麼孩子剛開始可能不會聽大人的話,但孩子一次次嘗試被大人阻止後,孩子就會失去嘗試的慾望。那麼這種保護,這種擔心,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外面危險很多,你很弱小,不夠強大,你應付不來的。


所以,這些包辦代替、過度保護,都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培養孩子的自信,家長一定要學會適當放手。


用戶70565424157

孩子上幼兒園可以說是以玩和遊戲為主,不會留作業,沒有任何壓力。而小學階段則是正規的課堂學習,寫作業,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很長一段時間是不適應的,表現在沒有課堂上課意識,沒有紀律意識,沒有寫作業的任務意識,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就表現得尤為重要,在兒童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幼兒園教師要培養兒童的紀律意識,學習意識,任務意識,家長也要多陪伴孩子一起讀書,做作業,培養孩子靜心的能力,專心的能力,只要老師家長重視到了,幼小銜接也就成了自然過度。


BX青青河邊草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鼓勵了。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適應的東西很多。每個小孩的基礎不一樣,有的小孩畫畫好,有的小孩音樂好,有的小孩體育好,有的小孩學習好,認字多。可是一到小學裡,主要都是比學習了,產生不適應是很正常的。而且作息時間也不一樣。小學裡老師的角色僅僅是教書育人,而在幼兒園裡,老師的角色多樣並且和孩子的關係親密,帶著孩子玩,學,吃喝拉撒睡。孩子一直接受的是這樣的老師,一到小學老師變得比較有距離,也是需要適應的。還有一個就是小學裡孩子受約束的地方更多。45分鐘的課,很多孩子坐不住呀!

這時候只能是關愛一下呀!開導他們呀!不然還能怎麼辦!只能靠他們自己逐漸適應。

其次,父母要搞清楚他們心理波動的癥結所在,然後要有目的,有方向得引導他們。哪方面薄弱就補哪方面吧!這時還得父母多費點時間,精力陪著一起補。

再次,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做做遊戲,搞搞運動,抽空旅遊旅遊,心情好了什麼都好說。我家孩子就天天吵著要我帶他出去度假。(其實三歲啥也不懂,就想著玩呢,只要讓他玩高興了,什麼都好說)

只能想到這麼多了,我也是在學習中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