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依託高速公路實現華麗演變

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高速公路实现华丽演变

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錯落有致的標準廠房,熙來攘往的集裝箱貨車。餐飲酒店、休閒健身等場所遍佈平江縣伍市鎮的街頭巷尾。難以想象,這裡曾經是山丘遍野、一片荒蕪。而如今,依託高速公路的發展,這片土地實現了從荒山遍野到工業園區的華麗演變。

城因路而興,路因通而繁。

湖南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系省級工業園區,於2002年開園建設,規劃佔地面積達12平方公里,距長沙市66km、岳陽市70km、平江縣城38km。

正如工業園管委會一位負責人所言——高速公路築就了工業園區的“生命線”。

起源:伴路而生

小山包一座連著一座,山上零零星星種著茶樹,土黃色的泥巴路上一輛摩托車駛過,留下一條長長的灰塵帶。田地產出少,很多人只好外出務工,拋荒的農田裡滿是雜草,一片蕭條索然的樣子。這是2002年以前平江伍市鎮的真實寫照。

2002年11月30日,京港澳高速公路臨長段(臨湘至長沙)建成通車,標誌著全長532公里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南段全線貫通,為沿線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依託高速公路交通優勢,很多地方的開發區、產業園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伍市工業園便是其中之一。選擇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建設工業園,交通區位優勢起了決定性作用。107國道、S308省道沿園經過,更為重要的是工業園距京港澳高速出口平江西收費站僅1km。

“成立工業園的構想和臨長段的建設是一脈相連的,2002年臨長段建成通車,工業園也隨之開建。”曾經參與園區籌建的員工介紹,當時去招商,高速公路就是主打牌,對企業而言,一條剛貫通的高速公路有巨大的吸引力。

今麥郎面品(平江)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工業園的企業之一,2003年入園,產品輻射湖南、湖北、江西三個省。公司總經理馬先生說,當時其實有很多選擇,包括長沙也在考慮之列。最終選擇落戶伍市鎮,一方面得益於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則是看中了這裡的交通優勢。京港澳高速拉通後,從工業園北上武漢、南下長沙都十分方便。

高速上,一車車麵粉、食用油、調味料等原材料源源不斷運進來;倉房內,一輛輛滿載方便麵的貨車正整裝待發,它們將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走向各地。如今,今麥郎(平江)年銷售額達2.5億元,年納稅近1000萬,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發展:因路而興

湖南中南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於2006年入駐工業園,是一家從事高砷難處理精金礦的專業化黃金冶煉企業。同其他許多企業一樣,選擇落戶伍市,是看中了這裡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企業生產所需的原礦除了平江本地供應外,還需從湖北、四川、江西、甘肅等地引進。以甘肅為例,從蘭州到平江走高速只需20個小時,很是方便快捷。

據統計,當前湖南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6480公里,位居全國第五位,基本形成了“六縱六橫”高速公路網絡。路網結構日趨完善,運輸能力大大提升,京港澳高速臨長段、通平高速,一條條高速公路的延展延伸,為工業園插上了發展騰飛的“翅膀”。

如今,東西橫穿伍市鎮的平益高速公路(平江至益陽)開建在即,即將加入湖南高速版圖。“我們從江西進原礦,因為沒有直接通高速,走S308省道需要將近24個小時,比從蘭州用時還多4個小時。平益高速建成後,將對我們企業從江西進原礦帶來極大的便利。”公司辦公室主任周先生滿懷希翼。

周先生是常德桃源人,1992年開始在平江當地的一家冶煉廠上班,處的對象也是平江人。“那時候從老家常德到平江非常麻煩,先坐汽車到長沙,再從長沙轉車到平江縣城,然後還要從縣城搭三輪車到冶煉廠,一路上要花1天的時間,有時候搭不上車,還得在長沙過夜。當時工資本來就不高,幾個來回基本上都花在坐車上了。”周先生說,現在高速公路太方便了,從平江回常德只需短短3個小時。對他而言,高速公路不僅帶來了企業的發展,自己也是親身受益者。

道路通,企業來,園區興。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工業園入園企業達125家,形成了以綠色食品、新材料、電子機電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園區。今年上半年,新引進產業項目26個,引資總額90.7億元,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90.56億元,上繳稅收1.68億元。

幸福:隨路而長

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而距離縣城以東38km的伍市鎮,則因為京港澳高速公路迎來了嶄新面貌。

工業園的興建,大批企業入園,閒置勞動力得到有效安置,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當地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佳茹是土生土長的伍市鎮人,沒建工業園之前在廣州打工,一年到頭攢不到幾個錢不說,還無法照顧老人和小孩。現在,一家人住在鎮上現代化的小區裡,她自己在工業園上班,愛人跑貨車運輸,收入可觀,離家又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她的笑容裡透著滿滿的幸福。

從販賣農資到開翻斗車,再到經營一家6層樓的酒店,今年33歲的彭定的成長經歷一直與高速公路息息相關。

2000年,京港澳高速臨長段開工建設,佔了他們家的大部分田地,彭定的父親用佔地補償款在鎮上開了一家農資店,生意還不錯。後來,工業園開建,當時年僅17歲的彭定買了一輛翻斗車,在園區參與基建,積累了第一桶金。到如今,他在園區自建了一棟6層樓房,轉戰酒店行業。

彭定感慨,如果不是因為修高速、建園區,他可能一直會在外地打工,哪能過上現在的美好日子。“不用離鄉背井,直接就從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

文/圖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 凌 通訊員 陳華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