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潮结束了吗?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01 P2P雷潮结束了吗?

P2P雷潮结束了吗?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学叔先来说说自己的看法:P2P雷潮减缓,目前处于L型走势的横盘阶段。

下面学叔从近4个月行业数据、国家监管政策、平台自救等方面和大家逐一分析。

大约三周前,小星在《2个月P2P暴雷1000亿,公安、法官踩雷之后这样维权》一文中,和大家回顾过P2P行业5月、6月、7月的月报数据。

昨天,网贷之家发布了《P2P网贷行业2018年8月月报》,小星和大家摘录了月报中的几组主要数据:

2018年8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193.27亿元、环比7月下降17.57%,网贷景气指数为84.09,行业正常运营平台合计待还本金总量为9032.84亿元,环比下降530亿,综合收益率为10.02%,平均借款期限为14.59个月,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260.53万人、301.75万人,其中活跃投资人数环比下降22.08%,活跃借款人数环比下降19.57%。

据不完全统计,8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3家,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595家。截至2018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06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4811家,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32.2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

从8月份的行业数据看,P2P行业的月成交量、网贷景气指数、行业正常运营平台合计待还本金、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等主要数据,相较7月仍然呈下降趋势。

不过,出现好转的是,7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218家,8月问题平台数量为63家,问题平台数量明显减少,说明P2P行业的雷潮开始有所减缓。

从国家监管政策看,8月以来,最高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包括启动网贷平台合规检查、全国统一备案、打击逃废债要求P2P平台上报借款老赖名单、4大AMC接盘P2P行业不良资产、平台股东连坐、规范平台清盘退出、公安机关大力缉捕外逃平台高管等多项重磅举措,为P2P行业救市护盘。

P2P雷潮结束了吗?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特别是月末金稳会开会,定调P2P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分类施策;这也是最高监管对P2P行业风险的一锤定音。

从行业自救看,雷潮之中,拍拍贷、玖富等平台相继增加注册资本金;微贷网、小赢理财母公司等相继提交赴美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厚本金融等平台引进履约险;e融所、短融网等平台对投资人开放查标;上市公司桔子理财、拍拍贷等平台第二季度财报抢眼,平台净利润逆市大涨;头部平台成交量、资金净流入等开始回暖。

从上述各方面分析来看,P2P行业的雷潮已经大为减缓。

不过,截至8月底,P2P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仍有1595家。

学叔预测,全国最终通过备案的平台数量约为300余家。

也就是说,至少仍有近1300家平台,将在接下来的合规自查、监管备案等过程中出清退出。

综上所述,小星认为,P2P雷潮有所减缓,但是将持续处于L型走势的横盘阶段。

02虽说P2P雷潮已经有所减缓,但是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彻底解除,还需要一些时日。

在P2P行业的L型横盘阶段,仍会有一些平台爆出问题,我们投资人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呢?

问题一:投资人踩雷后,如何拿回血汗钱?

根据多家第三方统计数据大致估算,6-8月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400余家,涉及的投资人超过50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问题平台涉及的待偿付金额超过1000亿元。

P2P雷潮结束了吗?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目前,几十万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投资的平台暴雷后该如何维权才能最大程度的拿回血汗钱?

如果投资的平台老板或实控人跑路、失联,投资人可以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警。

如果投资的平台发布良性清盘退出公告,除非平台像几年前的美利金融那样,在宣布清盘后的几天内100%兑付投资人的本息,这才是真正的良性清盘。

在《投友爆料这40余家问题平台坑爹套路,我们就要这样干!》一文中,踩雷的投友们至少爆料了40余家平台在套路投资人。

就目前来看,平台宣布清盘后,至少有90%以上的平台存在套路、敷衍投资人的现象。

如果投资人认为平台在清盘兑付的方案中套路投资人,比如展期兑付、打折回购、实物抵债、债转股等,学叔同样建议投资人报警,要求经侦立案。

毕竟,就连法官、公安人员、金融办官员、宣传部官员等国家公务员,在投资的P2P平台暴雷后,也是第一时间选择报警。

除了报警之外,投资人的第二个选择是向平台股东、平台当地的监管部门施压。

学叔曾和大家提过,八条鱼、e周行的投资人在维权后,平台的国资股东承诺兜底。

而监管部门也明确表态,对于恶意退出经营、“跑路”、抽逃资金等性质恶劣的行为要依法严惩。投资牛板金、君融贷、聚财猫、石头理财、抓钱猫等5家平台的春晓资本合伙人韩越,已经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公安刑拘,可谓是大快人心。

经侦立案后,涉案平台的资产会被依法追缴,经过法院审判后,最终会按比例返还给投资人。所以投资人也不用担心报警后,平台的资金会被充公。

投资人最终能拿回资金的比例,一是取决于借款人能还多少钱,二是取决于平台实际控制人能吐出来多少钱。

根据以往的案例,返还最高的有100%,返还最低的不到20%。

如果平台业务真实,不是自融和诈骗,经侦介入后,投资人能拿回较高比例的钱。

问题二:受流动性风险冲击的平台,投资人该如何应对?

在这一波雷潮中,不少平台受到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冲击,甚至连一线平台也未能幸免。

为了应对行业流动性风险,平台采取了一些不同的举措。

有的平台宣布部分借款标的展期,有的平台对计划类产品进行定转散,而有些平台则强制复投等。

这类平台,在雷潮中命悬一线。

有可能坚持下去,迎来新的春天;也有可能坚持不下去,倒在备案前夜。

在车上的投资人,虽然内心多少都会惶恐,但是从内心深处讲,还是希望平台不要出事,能够坚持运营下去。

倒不是说平台与投资人共克时艰,而是平台坚持活下去,在车上的投资人才能在投资到期后顺利下车。

如果平台明天就倒下了,那么投资人也就只剩下维权这一条路了。

如今随着雷潮减缓,行业人气回暖,资金净流入回升,这类平台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同时随着备案政策明朗,平台冲击备案的动力较大,实控人也愿意继续投入资金支持运营。

不过,具体到每个平台,情况还是要因平台而异。

投资人遇到这类平台,仍需每天留意平台的动态。

如果平台加大业务催收力度,回款也较为积极,投资人可以乐观对待,不信谣、不传谣。

反之,如果发现平台趁机收割投资人,这个时候该报警就报警,绝对不要心存侥幸。

即便最坏的情况,这类平台万一失联、跑路、或清盘退出,投资人可以参考上一个问题,选择最佳的应对举措。

问题三:P2P还能不能投、怎么投?

最近,不时有投友在后台留言咨询,某某平台最近在做活动,能不能上车?

虽说P2P行业的雷潮有所减缓,但是P2P平台的道德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等一直存在,仍需投资人时刻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对于P2P还能不能投这个问题,如果是风险厌恶型投资人,对于投资的平台感觉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假使就算投了陆金所的P2P产品也会寝食不安,小星建议还是观望吧。

而如果是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投资人,对P2P的风险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于投资的平台也有一定的风险判断,小星建议可以根据平台的股东实力、平台合规性、业务真实性、信息透明度、盈利能力、平台资金流等方面,综合评测平台的风险后,再做投资决策。

如果选择投资,在持仓比重方面,建议轻仓;在投资期限方面,建议短期投资。同时注意远离以下几类平台:

有线下理财门店的P2P平台

股东背景实力偏弱的草根平台

有大额标的资产的平台

有较多负面舆情的平台(自融、假标、关联融资、高管简历造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