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這麼說呢?

村郎三農館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

這句話聽來已久,因為本人就是個“老三”,但不怎麼壞,多少有些“歪”,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一路走來對這句話是深有感觸……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每個家裡的老大一般都退學早,到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大哥出頭,好吃的好穿的留給弟弟,自己將就著,這就是“傻老大”,記得大哥16就下地幹活,由於身體不好,就和另外一個人給生產隊放豬,一天下來賺好勞力的一半工分。老二呢,由於有事老大頂著,自己只要照顧好自己就萬事大吉了,照顧老三的責任也沒有老大多,相對比老大確實“挺奸”。老三呢,看到一條啥事不用管,有好吃的、好穿的大哥、二哥讓著,有不滿意的時候,向爸媽“告黑狀”,弄不好大哥二哥就該挨收拾了,看起來是“有點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哥真的傻嗎?現在看來,大哥不傻,是那份家庭責任感讓大哥“傻”,是對弟弟妹妹的疼愛讓大哥“傻”,是遇到困難我是大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讓大哥“傻”……二哥也不是奸,二哥在大哥的呵護下,比較安逸,凡事都有人管,不需要自己做太多的努力也可以的境遇,讓二哥“奸”,其實二哥很善良。說說我自己,其實也並不壞,只是在兩個哥哥的照顧下,好吃的、好玩的凡事都可著我來,把我給慣“壞”的,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應該。現在哥哥年紀大了,在以後的日子裡,也讓我多當當“老大”吧……


三農廣訊


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表明:二寶一定比大寶聰明,幾乎在所有的家庭裡,兄弟姊妹之間的智商差距微乎其微,不過因為兄弟姊妹中的家庭排列順序、承擔的責任不同等原因,最先出生的大寶會聰明一些。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團隊在對兩萬多個體進行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得出先出生者有52%的可能性比下一個孩子智商高的結論。

為什麼大寶就在比二寶聰明的問題上要多佔52%的優勢呢?

1)兄弟姊妹中的家庭排序不同,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性格。

一般來說,大寶因為排行老大,在家庭中最早承擔一些家庭責任,因此會更有話語權,而他們在參與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更願意去思考去想辦法幫助弟弟妹妹們,因此他們的智力開發上更佔有一些優勢,所以他們會佔有52%的優勢。

2)在父母的教育過程中,更願意讓大寶起到榜樣的作用。

一個家庭中有兩個及以上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們之間就會形成互相模仿、互相影響的結果。通常情況是,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更願意讓大寶起到榜樣的作用。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老大的成績優秀的時候,老二的成績一般不會差,而老大在家庭中總是各種嬌寵的時候,老二和老大的關係則很差,往往會出現“一山難容二虎”的場面。所以,一個家庭有多個孩子的時候,父母必須要公平對待孩子,同時指導老大給老二做好榜樣,老二也應該和老大友好相處並積極向其學習。

3)很多家庭存在“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的情況。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的情況想必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家長們在對待的老大的時候,往往會特別用心,在照顧老二的時候,往往因為已經輕車熟路所以會“放養”。我就見過有父母在老大小的時候恨不能將所有的興趣班都給報了,而等到老二的時候卻是啥班也都懶得給報。雖說,“放養”會讓孩子的性格更好一些,不會那麼嬌氣,但是太過“放養”肯定是不好的。所以,這也是很多老大佔有52%的優勢的一個小因素。

2

既然大寶在聰明上比二寶要佔52%的可能性,怎麼還會流傳“二寶聰明大寶笨”的說法呢?

我覺得,主要願意可能有以下幾個:

1)一些家庭生二寶較晚,父母在寵愛二寶的時候,老是喜歡拿大寶比較並開玩笑。

科學證明,在大寶4~6歲的時候,父母生養二寶最合適。因為,兩個寶貝間隔4—6歲的時候,大寶剛剛脫離了3歲之前的感情依戀建立期,而且相互競爭的時候不會感覺太激烈。但是,在當前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很多媽媽都是在大寶十幾歲的生活生下的二寶,好多大寶心裡很難接受二寶,總覺得多了一個人搶父母對他的愛,總是對二寶懷有敵視情緒。而在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沒有發現或者說並不是太顧及大寶的感受,在養育二寶的生活還喜歡拿大寶開玩笑,比如說,“老大你看看,弟弟比這麼大時候的你聰明多了”,“哎呀,寶貝,你姐姐這個時候還不會XXX,你竟然都會了,真是聰明的孩子。”而當這些話說的特別多的時候,也給很多人留下了二寶聰明大寶笨的印象。

2)很多親友在逗二寶的時候喜歡誇其聰明,總是忽略年齡大的大寶。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許多親友在去有二寶的家庭之時,出於禮貌或為了表示親暱,總是會抱起二寶一邊逗一邊誇其聰明,結果站在一邊的大寶“備受冷落”。很多大寶還因此覺得自己比弟弟妹妹笨的感覺,在生活中總是會想著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處處和弟弟妹妹比較,顯得自己沒有一點老大氣度,甚至總是做錯事越發顯得“二寶聰明老大笨”了。所以,父母們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照顧大寶的情緒。


小璐夫人


這句農村俗語以一種樸實生動的方式詮釋了出生順序對於孩子性格的影響。

密蘇里大學的傑洛米-巴哈博士提出了一套理論,說明家庭中不同排行的孩子如何參與家庭系統及滿足家庭的需要。因此,哪怕是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相同排行的孩子的性格會呈現出某種共性

經研究發現,第一個孩子往往擔負著家庭中有意識而明顯的期望,由於家庭系統的“生產需求”第一個孩子比別的孩子更被期望要有好的成就表現。

他們常常被要求要表現得像個大人,照顧弟弟妹妹,做他們的榜樣。一個理想的老大,是寬厚、溫和、擔當而又隱忍的,一個“傻”字,以一種調侃的方式表現出了這一系列特質。

第二個孩子和“平衡家庭情緒的需求”有關,他們會響應家庭系統中隱藏的及潛意識中的規則。這樣的孩子必然會比較敏感,經常能很快地領悟到家庭中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一些事。而且他們因為自己上面有兄姐,下面有弟妹,因此必須有特別的作為才能分得父母的關注與寵愛,這就使他們有時的表現可稱之為“奸”。

第三個孩子常肩負滿足系統中“人際關係需求”的任務,成為家庭關係的一面鏡子。他要麼成為家庭關係的緩衝者,要麼會利用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為自己謀利。“壞老三”指的便是這後一種人。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些不起眼的俗語裡,常常蘊藏著樸素而深刻的真理。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農村的俗語都是農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歷總結而成的,所以都是蘊含著一定的道理的,就像題中所說的這句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句話有是什麼意思,我們又為什麼這麼說!

不過這句話只適合以前的社會,我們都知道在以前的社會,有種說法是“有兒窮不久,無兒富不長”,所以一般的家庭大多會願意多生幾個孩子,以求多子多福,養兒防老。而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就算二胎開放,很多人也不願意要了!

老大傻:這個傻,自然不是智商方面的問題,而是老大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要承擔起“長兄如父”的責任,勤勤懇懇的照顧著家裡面的其他人,這個傻指的是老大的奉獻精神和成熟踏實的態度。

老二奸:這裡說的是老二比較圓滑,因為上面有老實的大哥,下面有年紀小的弟弟妹妹,做錯事情都可以往他們身上推,而且這時候的父母往往會對老二的精力有所下降,因為老大會承擔一部分照顧的責任!

家家有個壞老三:這說的是老三一般作為最小的孩子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誰都會照顧他,做錯事也有人撐腰,就會養成調皮,愛惹事的性格!

相信家裡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有這種體會,不過,不管是老大、老二還是老三在父母心裡都是自己最疼愛的孩子,沒有區別!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的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



這句農村的俗語流傳很廣,有不同的表達,比如"老大憨,老二聰,老三靈"、"老大傻,老二奸,調皮搗蛋數老三"、"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個賊滑子"等等。但是,不論上面如何表達,都基本上一個意思,就是家裡面有三個孩子,老大為人憨厚,老二聰明狡猾,老三調皮搗蛋。

這句俗語是古人生活的經驗總結,在當時是存在一定道里的。



老大傻

父母生第一個孩子,一般都是很重視,呵護備至,可以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所以,很容易導致過度照顧。過度照顧,我們都知道結果就是孩子啥也不會,只懂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各方面的能力不強。那麼,孩子出去交流,給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不主動去做,啥也不會做,給人傻乎乎,憨厚的印象。

老二奸

有了大孩子的父母,都有育兒經驗了,不會像照顧大兒子那樣照顧二兒子。所以,二兒子有要求需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向父母開口。這樣二兒子就慢慢擁有了表達能力。由於有老大在,存在一定的競爭,而且大兒子具有優勢,所以二兒子會在競爭之中想方設法達到目的,變得越來越精。

壞老三

老三出來,地位就會顯得尷尬,如果是女孩子還能夠成為爸爸的小棉襖,但是是男的就弱勢了。不比老大有優勢,不比老二精明,如何獲得父母的關愛。只能夠靠調皮搗蛋來吸引父母,獲得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老三的歧路越走越遠,會越來越"壞"。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農村的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 》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99隨便語:這一句是中國傳統大家庭裡的真實寫照,筆者嘗試,以《西遊記》中唐僧的三個徒弟組合,分析這一現象的合理性。

首先,這不僅是農村俗語,最起碼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止,中國人的傳統家庭裡,都有類似的說法,無論城市或者農村。

比較正宗的土語是這樣的: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個賊滑子

前後兩句都好理解,二嘎子是個什麼意思?

這個詞最早出自東北,是對誰家比較淘氣的孩子,才這麼叫,二嘎子不僅淘氣,而且能裝模作樣,懂得把自己偽裝成乖孩子,是個暗地裡使壞的傢伙。

第一,唐僧手下三個徒弟,頗有點那個意思。

細想一下,西遊記裡的唐僧三個徒弟,不恰恰就有那麼一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的意思嗎?

(1)大傻子的代表人物,孫悟空。

老大是孫悟空,別看他本事最大,但乾的總是吃力不討好的活,背鍋的命。

(2)二嘎子的代表人物,豬八戒。

老二豬八戒,這傢伙自己好吃懶做,但有好處的事情,總是衝在前面,在唐僧面前最愛裝好人的就是他,蔫兒壞。

(3)壞老三的代表人物,沙和尚。

老三沙和尚看似老實,但遇到危險的事,絕對逃的最遠一點責任不肯擔,其實他是明著偷懶,是在唐僧允許的情況下,當個看熱鬧的閒人。

所謂的“奸”“壞”,不是指的真正的大奸大惡,而是指偷懶使壞。

老大隻能出死力氣,沒資格偷懶,老二可以暗地裡偷懶,老三就可以光明正大偷懶。

第二,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在哪裡?

生下來一張白紙似的孩子,他長成什麼樣,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其實與他的父母有關。

再說明白點,是他們的父母不知不覺造成的結果!

假如一家有三個孩子,父母對這些孩子的要求那是完全不同的。

(1)老大是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父母肯定很重視,但由於很快家裡有了其他的孩子,父母不可能對老大太溺愛,反而希望老大早點懂事,以便成為自己的幫手。

“長兄”的位置不是好坐的,這個長兄必須能吃苦耐勞,給弟弟妹妹豎立好榜樣。

(2)老二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父母對這個孩子的態度,與對待老大不同,由於已經有了能吃苦耐勞的老大,就不需要老二來當這個榜樣了。

但老二自己,骨子裡肯定想和老大一樣,受父母的重視,而且又不想真的去吃苦受累,於是時間長了,就養成了耍滑頭,裝模作樣的本事。

(3)老三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母對他的溺愛,是毫不掩飾的,所有的孩子中如果有誰可以公開做了壞事,不受懲罰,絕對是老三!

這就看得出來了,老三的壞,其實是被父母鼓勵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

第三,以三徒弟舉例,如果將其身份,相互調換行不行?

(1)孫悟空別當老大了,讓他和豬八戒換換,當老二。

這下子麻煩大了!

孫悟空是吃苦耐勞的典型,有困難二話不說衝在第一個,但假如他是老二,你一個老二這麼幹,那你讓成為老大的豬八戒,顏面何在呢?

(2)豬八戒肯定不能當老大,那就讓他去當老三。

又壞事了!

你一個最小的徒弟,整天攛掇老大出去打架,然後又跑到師父那裡告黑狀,成天搞事情,唐僧肯定不能同意啊,他還指望你關鍵時刻頂上去呢!

(3)至於說老三沙和尚是類似的道理,反正“明著壞”“明著偷懶”的沙和尚,不僅不適合當老大,也不適合當老二,他最好就是當老三。

三個徒弟的性格,以及他們的座次,這就是最合適的一個組合,不能亂。

結束語:孫悟空三徒弟的事例證明了,凡是傳統大家庭裡的孩子,“老大傻,老二奸,壞老三”絕對有道理,這樣的組合,既是父母希望他們如此,也是最穩定的兄弟組合。


99隨便


我沒聽過這句話,但如果讓我排序,我覺得我家裡的長輩是,老大奸,老二傻,老三老實人,老四有點壞。

老大是我大伯,就是我上次說的那個借錢久久不還的人,他就經常坑他的兄弟,坑我爸的錢,跟三叔鬧矛盾的時候,趁三叔不注意,把三叔從山上推了下去,幸好沒摔嚴重。總之,一家人當中,他老奸巨猾。

老二是我爸,有點傻,奶奶說他是小時候大力丸吃多了,有點憨憨的感覺,年年存不到錢,總是被別人騙,或者自己花錢大手大腳。

老三是我三叔,感覺他符合一切農村人有的氣質,地地道道的一個農民。

老四我小叔,有點小壞,年輕的時候調戲村裡的一個姑娘,被人家媽媽追著滿村子的打,後來害怕鬧大,就離開了老家,在深圳混跡多年,多次進出過監~獄。

至於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我不清楚,但它確實不適合我的家族。


小幸福的萌萌雷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俗語,可能每個人看到後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看到後會心一笑就過去了,有些人看到後,會觸動心底的一些東西,能引起以前的回憶,其實這句話的版本有很多,有些地方還有“愛大的,厭小的,中間夾個受氣的”或者是“偏大的,向碎的,中間夾個受罪的”。

小幫手先從字面意思給大家分析下,“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其實“傻”“奸”“壞”,並不是真的傻、奸、壞,是帶有引號的,老大“傻”,其實說的是敦厚老實,有擔當的大哥,每個家庭的老大,他心裡自然的有一種要保護弟弟妹妹的責任,比如在小時候吃東西時,老大往往都是會先讓著弟弟妹妹吃,等他們吃飽了,自己才吃,然後弟弟妹妹搶著食物,而老大則看著他們,被弟弟妹妹“嘲笑”,為什麼不來吃這麼好吃的東西,事實老大不是不想吃,他自己也想吃,但還是要讓著弟弟妹妹,所以被稱為“傻”,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愛”,長大後,大家都成家立業,當父母慢慢老去時,家裡的話語權自然的有老大說了算,所有的事情,老大要任勞任怨的去做,即使有些不是自己家的事,但是弟弟妹妹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而這時候的“傻”,則變成了一種“責任”。

再說老二“奸”, “奸”主要說的是心眼多,頭腦靈活,由於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父母的溺愛度沒有那麼大,本來以為自己比大哥小,會得到父母更多的疼愛,誰知道,過個1-2年,老三出來了,全家都在溺愛老三,自己不自然的就會被冷落,在小時候的生活中,需要處處提防老三給自己搶好吃的,又要防止老大幫老三,所以心眼會多起來,隨著慢慢的長大,可能是受到小時候的影響,當家庭出現一些問題時,老二的辦法一般都是最多的,所以“奸”是體現在這方面,並不是所謂的奸詐之類的。

最後說家家有個“壞”老三,壞也不是本意上的壞,而是家庭裡的開心果,老三一般會仗著父母特別的關愛,捉弄老大老二,在比如吃東西時,自己要先吃,而且要多分一些,而作為老大老二,一般都誰讓著老三,偶爾有不讓著老三的時候,老三就會去爸爸媽媽那裡告狀,然後老大老二就會被訓斥,老三則在一般偷偷的吃著東西發笑。長大後,家裡的一些大事,老大老二會先扛著,老三則不會那麼累,偶爾幫助調節下家裡的氣氛,讓大家庭變得和和睦睦。

其實,這些俗語都是在以前說的,當時家庭裡有3個孩子,是很常見的事,3個都是少的,多的5-6個,不過,這句話要是放到現在來看的話,估計起不了作用了,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多的也就是二胎,真正出現三胎的已經少之又少,不管怎麼說,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不變的,也許有人會說,他們家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不好的,但是,還沒到老的時候,當人到達了一定的年齡,親情看的比什麼都重要,我是深有體會,不知道大家是否這樣覺得?

末尾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點擊頭像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內容哦~】


農民的小幫手


可以說,在農村家裡家裡三個孩子是非常常見的,即使到了我們這一輩還是存在的。因此人們也就對三個孩子的性格有了一個經驗主義的判斷,這就是所謂的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但筆者對此卻不是十分贊同。

本人父親兄弟三人,岳父也是兄弟三人,而周邊兄弟三個的非常之多。我們這一輩分的就不是明顯的三兄弟了,有男有女,更多樣化。那麼這些個兄弟姐妹們都是些什麼性格呢?據本人觀察的結論是老大獨立早成家,老二老實易被欺,老三受寵較頑劣。這當然只是比較表面的比較常見的其中一種現象,畢竟中國之大無奇不有。

疼愛最小的孩子這一現象我覺得是很多人所不反對的,但是千年老二的境遇有多少人看到我就不知道了。家旁邊有位90年的堂姐,小時候洗衣做飯,放牛割草,養雞餵豬,田間地裡都是她的身影,反之老大和老小就幸福的玩耍著。我舅舅家的老二同樣不被疼愛,還要幹著最重的活兒。想想都覺得他們可憐,為什麼父母在無法給每一個孩子同樣關愛的前提下還要老二那麼辛苦。

說了這麼多,總覺得是在為老二鳴不平。其實筆者我是家裡獨子,真是鹹吃蘿蔔瞎操心。


巨浪浮舟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俗語,辛棄疾的《村居》描繪的畫面,一下子就在有書君的腦海裡湧現:“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細讀這首詞,有書君覺得這詞和俗語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兒鋤豆溪東”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義,說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擔當。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愛護弟弟妹妹們,獨自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裡鋤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視,被賦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這個家庭就會和睦和氣。有書君的朋友家就是三兄弟,他就是這樣的傻大哥,他從小就把家庭的重擔挑在自己身上。家裡大事小情他總是挺身而出,兄弟升學就業,父母生病吃藥,他都會主動出力出錢。日子一長,他的能力與威信一起增長,家裡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一大家人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總是他一個人買單,聚會常常是歡聲笑語。看到父母快樂幸福的樣子,他很享受“老大傻”的樂趣。


“中兒正織雞籠”中的中兒就是老二,“老二奸”指的是老二的聰明機靈和隨機應變,這樣的“奸”是由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形成的。老二既沒有老大作為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重視,也沒有老么成長過程中的寵愛,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就得想辦法動腦筋。


老二的位置確實有些尷尬,在與老大發生矛盾時,父母常常會對他說:“你是小的,應該聽老大的。”與老么產生分歧,父母又會說:“你是大的,應該讓著老么。”在這樣的要求中,他們便有了夾縫中求生存的適應能力,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特強。



作為父母最小的孩子,老么不僅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寵愛,從小還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顧和關愛。由於父母對老么一般沒有承擔家庭重任的期待,老么的生活輕鬆快樂。由於經常受到保護,他們會比較頑皮任性,做事缺乏毅力。長大後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老么更容易放棄。“嬌狗上灶,嬌兒不肖”,老么容易對別人要求更多對自己要求更少,與老大相比缺少責任感,與老二相比又少了一些替人著想的心思。


老么這樣的行為常常還會得到一些人的誇獎。老大在烈日下鋤草,老二在大樹底下織雞籠,他們都沒有得到作者的讚美,唯有老么的臥剝蓮蓬讓作者(當然也代表了大多數人)覺得最可愛,可見大眾對每個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也只能是過去的一個說法,有一點點道理,但不是普通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計劃生育的實施,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那種“偏大的,向小的,黑眼的就是二小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