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公交免费WiFi沦为摆设

为什么北京公交免费WiFi沦为摆设

图|网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闫肖锋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新媒体平台

北京网友近日反映,公交车上的免费网络16WiFi突然“不灵了”。其实,就我这个通勤族而言,就从来没登录成功过,就是瞧着手机屏幕不停地转呀转上不去的状态。

凡是公共的永远是低效的——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人通常都有这种感觉。但北京的公共WiFi并非计划经济,而是有公司运营的。记者随后联系到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对方解释说,因资金问题,16WiFi于今年6月初在北京范围内暂停使用,是否恢复还需看后期融资情况。

据统计,北京的通勤时间平均为一小时,有些路途遥远的通勤族更要花两三个小时在车上。公交车上能使用免费WiFi,无疑对他们是一大福音。

但免费WiFi似乎又印证了这样一条经济学定律:免费的可能也是最贵的。

公交车上的免费WiFi贵到你根本就连不上了。

这家叫北京一路热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运营公司曾于6月13日发布官方通知:“今日起,为了更好地优化上网体验,我们会对软、硬件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故将暂停车内免费WiFi服务。开网时间会另行通知,请保持关注。”随后,记者联系到工作人员,对方介绍说,此前与北京公交集团合作,几年来业务覆盖了北京市内1.4万余辆公交车。因资金问题,于今年6月上旬关停了北京市内业务。

怎么说关停就关停了呢,反正也没收你的钱,也没协约,你花两块钱车费还能在车上免费看剧是咋的?

但免费WiFi不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工程吗,是形象工程就得拿出个国际大都市的姿态出来嘛。据报道,2013年,16WiFi首次进入北京,安装在了1路公交车上。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等多地的公交车上“开疆辟土”,开通公共WiFi。今年2月,公司宣布关停上海、广州、佛山等11个城市业务,仅保留北京、昆明两城市业务。该公司表示,此前的支出均由公司承担,因入不敷出,导致经营困难。

公交车免费WiFi就一定得是赔钱生意吗?答案是不一定,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运营模式。免费WiFi也是门大生意,否则没有公司愿意当这个“活雷锋”的。

另据报道,杭州将成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WiFi网络的城市。从10月30日起,杭州将在全市范围免费向市民开放室外WiFi网络,由此,杭州将成为全国首个向公众免费开放WiFi的城市。

为此,运营公司将设制共2000个站点,约覆盖杭州220平方公里,标志点用铭牌加以公示。明年年底前将完成3000个站点的部署。只是,由于受无线设备的限制,公交车车速如果超过40公里每小时,将收不到无线信号。但免费网络信号将进入杭州地铁。地铁族最恨的就是信号不好,这下可好了。

谁是这个“活雷锋”呢,原来是一家叫华数集团的。网上的信息表明,华数集团是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等投资的全国性广电新传媒、新网络运营企业。广电嘛,料想有大把的客户资源,不愁没广告上来。尤其是地铁族是高广告价值群体,地铁免费报纸都能赚到盆盈钵满呢。

华数集团敢顶下这个包,技术不是主要的,免费WiFi应该没啥技术含量,模式创新才是最主要的。它能构建一个客户体验较佳、项目还能盈利的模式。企业化运作,就是找到广告和植入的营利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然后让狗买单。政府肯定没这个运营能力。

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多流于口号而无实施业绩。形象工程不应该花纳税人的钱,养一帮人。北京公交免费WiFi倒是没花公众的钱,但却搁浅了。关键是没选对路子。人家马斯克和小扎都敢斗胆说建立WiFi地球村呢。★

为什么北京公交免费WiFi沦为摆设

总第817期《中国新闻周刊》现已上市,可登录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杂志”进入微店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