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豐、中原地產內部結構大調整,解僱數萬正式員工!

兩天前,黃潔莉被免去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滴滴順風車業務也從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迴歸時間未知。

事情的緣由起源於三天前,20歲浙江女孩小趙搭乘前往永嘉的滴滴順風車,被司機殘忍強姦殺害,就在三個月前,“空姐順風車遇害事件”曾在河南鄭州上演。

一時間,所有的矛頭都指向滴滴,甚至有網友在網上戲稱滴滴順風車業務是“滴滴殯葬業務”。甚至有人將柳青及程維做成了黑白的海報。

滴滴、順豐、中原地產內部結構大調整,解僱數萬正式員工!

在大家都在聲討滴滴順風車存在的產品邏輯以及管理缺陷的同時,忽略了滴滴是目前最大的互聯網共享社會化用工平臺,是中國社會化用工的實踐者。為很多企業指明瞭新的用工道路,嘗試新的公司人員組織變革。

傳統領域的居間服務及經紀服務就是社會化用工形態,但是為什麼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社會化用工的人員組織結構,將企業與員工的僱傭關係改為合作關係呢?

滴滴、順豐、中原地產內部結構大調整,解僱數萬正式員工!

一. 適應業務快速變革的需求

企業無時不刻在尋找性價比最高的資源配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業務量多的時候,企業可以通過靈活用工增加外部人員的僱傭量,業務量少時,可以快速裁減這些外部人員和公司的關係不再是僱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這樣的用工形式可以為公司節省大量成本支出。

滴滴出行則是典型的社會化用工企業,他們和司機之間屬於合作關係,將勞動時間交給了司機掌控,司機可以把它當成全職工作來做,也可以有自己的核心工作,閒來無事可以賺外快。同時,滴滴也不會為這些繳納社保及公積金等費用,只需要滴滴終端對這些司機進行運營和管控,進而可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支出。

當下各種商業模式及創新業務形態層出不窮,資本市場及投資調性具有不確定性,內外部環境都不容樂觀,很多企業開始焦慮,不知應該如何調整目前的組織架構才能適應VUCA時代的變化。

滴滴、順豐、中原地產內部結構大調整,解僱數萬正式員工!

二. 組織創新需求

深耕北京市場超過20年,業務橫跨傳統顧問、代理、新房、二手、租賃、養老等領域的北京中原地產,正悄然對業務架構進行調整。

隸屬於北京中原的部分業務部門,正紛紛獨立出來。對外仍保留北京中原統一的品牌形象,對內則作為“合作公司”進行運作。

北京中原則變成一個平臺公司,僅保留人事、財務、培訓、IT、數據、企劃等職能部門,進行平臺的規則制定,並提供各項支持。平臺公司不插手“合作公司”的人事、財務及具體業務。

北京中原地產的這次組織結構調整,正是為了應對新時期的業務變革,很多企業一直都在尋求輕量化的管理模式,力圖打破僵化的、具有龐大組織的、複雜的流程、以及固化的職能與崗位的舊管理模式。

企業要做的就是改變目前人力資源管理以崗位配置為核心的方式,打破8小時的工作時間限制,將工作時間交給合作者,類似於滴滴,司機想上班那就接單,不想上就可以關閉接單,時間靈活,自己掌控,以適應企業工作任務及勞動者需求。

三. 成本及風險管控的問題

在勞動關係中,企業被認為具有強勢的屬性,中國的勞動法傾向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所以對企業人員風險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進而不得不支出大量成本去解決問題。比如順豐,曾經因為勞動合同關係,在做組織架構調整的時候,在解除勞動合同的事情上花了3億,其中一位副總裁就花了1.9億。

一些企業通過改變組織結構、調整業務模式,更多的採用與自然人合作或承包等方式去解決風險問題,但是同時,又對如何合規結算、支付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一旦失誤,就會成為稅務稽查的對象。

從以上三個問題來看,企業改變組織架構,使用社會化用工既能節省成本,也能提高企業效益,同時又能降低企業風險,社會化用工是未來企業組織架構調整的主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