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训练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提高记忆力,我们需要尽力的把杂念排除,而幂想是个有效的方法。


冥想训练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梵文DHYANA就是冥想这个词就来源。在古代把这个词翻译成“禅”。佛系讲的禅就是冥想。冥想、禅是一种感知状态。《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通过修行以恢复我们本来如佛一样的智慧,神通,性德。这就是冥想之一。 冥想字面上的解释: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冥想就是去除妄想去掉执拗,留下的就是原本的智慧和德相,以达到此身即佛身的真实境地。 冥想是从古代就有的,中国古代道家养身气功以及佛家的功法都有。
冥想训练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这样讲,感觉冥想是佛要做的,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必要做,但是你要知道,人到35岁以后,每天都有约10万个脑细胞要死去,要想使大脑保持年轻,就必须采用科学的运动方式、营养方式和心境的调节,使大脑经常处于愉快的状态。

冥想是一种身体的放松和敏锐的警觉性相结合的状态。 冥想有助于注意力的训练,冥想时,人们静静地坐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空气从鼻孔中出入,人将感觉都放在自身上。任凭思绪涌入脑海,又轻轻将其拂去,呼吸,拂去。

研究发现,这样训练冥想三个月,大脑分配注意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此研究的首席研究者理察德•戴威森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和精神病学教授,他说,释放思绪的能力使得大脑获得了快速更换所注意的事物的能力,专业的冥想人员比一般人能够更好的把握快速改变的刺激,例如面部表情的变化。  

这项研究利用了注意顺脱(按照顺序脱落)现象。例如,呈现20 张图片,其中连续的两张间隔只有半秒钟。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后面那张图片的。这是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有限,事情发生得太快,大脑来不及对第二个刺激进行反应,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压抑。但是,这种顺脱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瓶颈,还是有人能够察觉第二张图片的存在的。这就需要对注意进行无意识之下的控制。17 个被试参加了研究,以前他们没有冥想的经历,现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冥想训练,每天持续10 到12 个小时。对照组每天只有20 分钟。然后两组都给予注意顺脱测试,请他们判断埋藏在一系列字母中的数字,同时记录电生理变化。结果显示,每个人都能察觉第一个数字,但是短时间冥想组倾向于紧紧抓住第一个数字,并"吊"在上面,这样就错过了对第二个的注意。而长时间冥想组对第一个数字注意分配得较少,看到了就放过去了,没有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就提高了抓住第二个的可能。注意顺脱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固有特性,很难改变。但此项研究表明,这种固有特性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注意是弹性的、可以训练的技巧。一位参加三个月冥想训练的被试在采访时说,"我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我不会盲目地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冥想训练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训练举例

首先要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点和时间。

1. 坐直。不要躺下,躺着有可能睡着。

2. 冥想之前要禁食(并不是让你几天不吃饭,是指别在刚吃完饭后进行)。

3. 不一定盘腿坐,坐在椅子上也可以。

4. 之前冲个澡有助于冥想。

5. 不需要点香或者蜡烛,但这么做可以营造一些气氛。

6. 最好在早上冥想。

刚坐下时,你的脑子可能乱得象一锅粥。但是,头脑是可以被驯服,然后集中到一个点上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蜡烛的火焰上。缩小你的视野,排除杂念。一旦分心,立刻转回蜡烛。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比如一个小点或者花。关键是你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于一样东西。象念经一样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也有助于集中精神。当你学会集中精神以后,可以进入下一步:什么都不想,心无杂念。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有一个办法是:每当有什么想法钻进你的头脑,你要有意识的将它抛出去。过一段时间,你就能学会如何排除杂念。你不再受各种思想的控制,你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 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 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

本文摘自搜狗百科,稍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