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和咸丰皇帝谁更昏庸?

一德格天1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历史事实,第一,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勤政,是由于明清两代不同的内阁中枢权力体制而造成的,这绝非是皇帝个人素质的问题,第二,清朝入关以后,为了论证其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对明朝皇帝存在的一些个人生活方面的负面问题,进行了夸大和歪曲,下面,我来详细论述之:

第一,天启皇帝与咸丰皇帝谁更勤政?

天启皇帝与咸丰皇帝谁更勤政?当然是咸丰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

(天启皇帝画像)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是自己亲理政务,但是,天下需要处理的政务很多很多,皇帝事必躬亲,忙不过来,必须要有一个秘书班子协助他,这个秘书班子在明朝是内阁,在清朝则是内阁加南书房,雍正以后,是内阁加军机处,从行政上来讲,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任何政务都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只能提提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朝和清朝却是不一样的,明朝时期,各地、各衙门送来的奏折、公文必须先交到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即票拟),然后内阁大学士再将他们作出的初步处理意见交由皇帝审阅,皇帝审阅之后,形成谕旨下达,也就是说明朝皇帝虽然需要亲自处理政务,但是,内阁大学士已经事先处理好了,皇帝只需点头同意就可以了,有时候,皇帝懒得动笔,还可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答。

(雍正皇帝画像)

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太勤劳了,他改变了明朝以来形成的票拟制度,他不喜欢看票拟,而是喜欢看大臣们直接送来的奏折,自雍正皇帝以后,清朝绝大部分的奏折是先交给皇帝,由皇帝先作出审阅,作出处理意见,再下发到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根据皇帝的旨意拟旨,再由皇帝审阅,通过之后,再下发,明朝的太监可以代皇帝批答奏章,而在清朝,太监是绝不能使用皇帝批阅奏章的朱笔的。

由于清朝的奏折必须先由皇帝审阅,作出处理意见,再交由军机处拟旨,故而皇帝一旦不理朝政,政务就无法处理了,这就逼得清朝皇帝必须勤政,而明朝的皇帝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经常依赖内阁的票拟,故而无需勤政,政务也能处理。

(咸丰皇帝画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咸丰皇帝比天启皇帝勤政,咸丰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看奏折,而天启皇帝则可以到处玩耍。

第二,天启皇帝被《明史》抹黑了

《明史》是清朝时期编纂的,参与编纂《明史》的人物大部分是原来的东林党人和复社的人,他们在天启年间,与阉党势不两立,天启皇帝恰恰是重用阉党,排斥东林党人,进入清朝以后,编纂《明史》的知识分子在写《明史》的时候,虽然是秉笔直书,但是,对同样的历史事实,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清朝皇帝在批阅奏章的时候,也经常写上“知道了”三个字敷衍了事,因为要看的奏折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一些日常的政务和例行的公文,大臣们若是在奏折中长篇大论,皇帝自然不必细细审阅,批一个“知道了”就行了,这在清朝不算什么,然而,到了天启皇帝那里,似乎成为了不理朝政的典型事件,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工,而且是边做木工,边倾耳注听大臣们上奏的奏折和文书,他常常说:“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这和清朝皇帝在奏折中批答“知道了”三个字,完全是一样的,但是,经过文人的润笔之后,大家就觉得天启皇帝似乎更加喜欢做木工,而对朝政则不敢兴趣,如果真的对朝政不敢兴趣,何必要边做木工,边处理政务呢?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说法。

文人对天启皇帝存有负面评价,这恰恰迎合了清朝皇帝论证其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的需要。

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工,与当时紫禁城的三大殿被毁有关,当时天启皇帝为了复原三大殿,才特意去钻研木工的,并不是沉迷于木工而达到几乎狂热的地步。

天启皇帝如果真的昏庸,他不可能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表现的那么明智,天启皇帝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对身后之事,安排的还算妥当,在兄终弟及的情况下,朝局没有出现大的动荡,也属不易,反观,咸丰皇帝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则表现出了诸多漏洞,以致酿成了后来的辛酉政变以及慈禧干政。


腾飞说史


在我国历史上,天启皇帝是明末倒数第二任帝王,而咸丰皇帝是清朝第九任帝王,也是最后一任拥有实权的帝王。事实上,两人所处时期不同,要用昏庸来说二人的话,天启皇帝肯定比咸丰皇帝更甚。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而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事实上,两人继位之初的表现都有所不同,天启帝本身并不是勤政之人,他在位之时将权利交托与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排除异己,加上东林党的作为,天启帝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不能扭转明末的颓势,明朝的灭亡他也应该有一份责任;

而比较勤政的咸丰帝,面对的局面与天启帝相同,都是内忧外患,既有外国入侵也有太平天国运动,圆明园也被烧坏,清朝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然而这一切咸丰帝并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他也是无能为力而已。


总而言之,两人作为帝王,要说昏庸肯定是天启帝更甚,咸丰帝相对来说稍微好点,也只是稍微而已。


源稚生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我这么说,也许很多明粉要骂我,但是相比而言,天启的昏庸程度,绝对比咸丰要多得多。

作为清朝最后一位实际掌权的皇帝,咸丰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昏君,他还是比较勤政的。之所以在他手里搞得内有太平天国,外有二次鸦片战争,其实根子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大清帝国这个已经烂到根子的帝国积重难返,不得不有这么一劫了。

咸丰的天资并不聪慧,不要说和康雍乾三位帝王相比,就连同胞兄弟奕䜣,他都比不上。但是他至少还算是个不误工怠工的皇帝,工作态度还是没啥问题,而天启,还是算了吧。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态度就有问题。

朱由校同志,可能是十七世纪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木工,他的心灵手巧是得到很多人赞美的。但问题是,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木匠,但是大明的皇帝只能有一个。他必须保持聪明、警惕,以及足够的勤劳,这样国家才能平稳地运行下去。

然而这么一位大宝贝,别说聪明了,连上班都不爱上,对他来说每天最大的任务和爱好就是躲一边儿拉大锯。至于朝政嘛,东林党和魏忠贤你们谁爱管谁管就是了。

这么个大宝贝,能不昏庸吗?



青言论史


皇帝没有昏庸、贤明的区别,能力上区别也不大,

你如果看历史,如汉、唐、明、清,就会发现,英明的君主都在前期中期,昏君都在晚期末期,

为什么有这种巧合?显然,这不是巧合,只是本末倒置了,

中国这块土地,在明朝之前,只能养活几千万人,再多,就会出乱子了,然后民变四起,过来大乱,群雄四起,逐鹿中原,经过几十年的内乱战争,人口又回到了一千多万,

新国家建立,百废待兴,政府不随便役使农民,鼓励耕织,人民安居乐业,隐匿人口也出来了,户口增长了,这不就是明君圣贤吗?

国家强盛个一百五六十年后,王朝就到了中期,经济开始萎靡,活力降低,国家养了大量的军队、官吏,政府财政收入降低,冗官冗员,阶级固话,阶级矛盾加剧,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里,人口也饱和,这个时候皇帝就是收成之君,给人感觉就是普普通通的,没有作为。

到了晚期,自身国力降低,周朝蛮夷势力抬头,加大军费投入,加重商业税收,最后被转嫁农民身上,于是边疆战乱,民变四起,如李中堂所言,皇帝就是个裱糊匠,到处缝缝补补,却有没有办法,皇帝就都成了昏君。

实际上呢?国家建立,国力上升,八岁的小皇帝一样可以创建太平盛世,国家要灭亡,谁都无能为力,


南朝四百八十寺


这个怎么比呢,两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是内忧外患,说明这两个皇帝水平都差的很,谁更昏庸呢?我们来看看两个皇帝在位期间都干啥呢。

天启皇帝就是历史中很有名的木工皇帝,天启皇帝在登基之前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皇帝培训,在位期间不理朝政,朝臣结党营私,宦官欺君专权,内部还有遍布山东的白莲教起义,外还有满人动乱,而天启皇帝天天就玩木头,啥事都不问,你讲这皇帝昏庸不昏庸?我觉得不止是昏庸,简直就是智商有问题,你讲智商有问题呢,木工还玩的贼六,用现代的观点去看智商低有特长,就是智力不健全。

再看咸丰皇帝,我认为是清朝水平最差的皇帝,比他六弟能力也差几个台阶,虽然能力差,但他也是经历过清朝魔鬼式的皇帝培训课程的,因此综合能力要比天启高很多,而且咸丰皇帝在刚继位时,也是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奈何能力有限,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列强入侵,心有而余力不足,缕受挫折之后这时候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开始堕落了,吸烟享乐,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卖国求荣。清朝最大的一个割地条约就是他同意将外东北割让给了沙俄,第一个逃跑的皇帝也是他,导致英法火烧圆明园,幸好他死的早,不然中国还不知道要受哪些罪呢。

我认为咸丰比天启昏庸的多,昏庸不能光看这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天下如何,还要看这个皇帝自身能力如何,自古不忠不孝即为昏庸。天启本身就是一个身心不健全的人,他的昏庸只能说是正常,你让他谈忠孝,他知道什么叫忠孝吗?而咸丰的昏庸对于他来说就是故意昏庸,他想昏庸,他自甘堕落,内保家卫国外不能拒守强敌,此为不忠,对祖宗之言如牛毛,道光明确皇族不能吸食大烟,咸丰吸了,此为不孝,爱新觉罗与叶赫那拉为世仇,咸丰见色忘义,亦为不孝,不忠不孝,智穷智昏,真昏庸也,别看明代皇帝好像昏庸的多,明代皇帝那是智力心里有问题,而咸丰就不同了,咸丰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里论昏庸可以排到前十名,


曹小翔xixi


这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天启皇帝帝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咸丰皇帝是清朝实际掌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两人都有功过,不过过大于功吧!

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他在位时魏忠贤位高权重,掌握了很乏的权利,但基本还在他的控制范围中,只是他在朝廷没有培养起有才能的大人物和魏忠贤对抗,导致朱由检继位后斩杀魏忠贤后无人可用,明朝灭亡!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他在位时实际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和外邦签订了一些不清等条约!我觉的他在立储君上有很大的遗憾,皇位没有正常交接,导致皇权外流,执政弊端增加,为清政府的加速灭亡留下了不可补救的毒瘤!


中药学知识每日一学


明史是清朝人编的,不可能说明朝皇帝的好,否则的话会对自己执政的合法性造成影响,也会引起汉人对明王朝的思念,把明朝写的越黑暗越能让清朝人觉得生活幸福。就如同我们讲解放前一样。当年的年轻人在受教育时都吃过忆苦饭,其实忆苦饭究竟这么做各地方都不一样,就是怎么难吃怎么做,怎么惨怎么做,参沙子是必须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现在有窝头咸菜已经很幸福了,大家要知足。所以历史里有多少是真实的,不亲身经历谁也不知道真相,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不是劳动人民写的。至于明清两代皇帝谁更勤奋,不用说当然是清朝 因为他们的制度落后,皇帝更加独裁,逼的皇帝不得不批阅大量奏折,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遇到明君国强,遇到蠢君则国弱,三百年只出了一个还算是明君的康熙,雍正命太短,后面的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蠢,唯一也许可以力挽狂澜的鬼子六还没当上皇上,不该掌权的寡妇慈禧反倒掌了五十年的权。


青苔鼠42668412


天启皇帝木匠活做的好,咸丰能比的了


书剑漂零


从他们后面的情况来看,是咸丰!

但是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天启!

天启留魏忠贤给崇祯,他不会用!打破了平衡!大明就亡了!

咸丰留下8大臣,没有杀慈禧!导致最后慈禧夺权!但是也是慈禧让清朝的统治延续了几十年!不是慈禧牛逼,皇族自己腐败,无能!

不管那个朝代,都会有消亡的一天!在牛逼的人物也挽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