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过去3、4个月,AI创业公司估值下滑20%-30%

“过去3、4个月里,不少AI创业公司的估值下降了20%-30%,我觉得再下降20%-30%就很合理了。”9月2日,在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的新书《AI·未来》发布活动上,当被第一财经记者提问关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估值的话题时,他这样回应。

一年前,当李开复还在写上一本有关人工智能的科普书籍《人工智能》时,他曾提到AI的泡沫可能不会太远了。这个泡沫的意思是,太多创业者用AI来包装概念,造成估值过高,这一现象未来将会得到调整。现在来看,当时的预判得到了验证。

作为过去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投资赛道之一,此时的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一波估值调整的过程。“当任何一个概念特别火,很快就会被玩坏。”

不过,AI仍然是一个至少会持续15年的趋势。言出必谈人工智能,俨然成为人工智能布道者的李开复提到,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但AI仍有两个弱点:创造力和爱。

李开复:过去3、4个月,AI创业公司估值下滑20%-30%

中美角力人工智能

不久前,李开复刚刚做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TED演讲。关于这个话题,现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两个:一是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和挑战?二是中国会不会超越美国领跑世界人工智能?

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人工智能不存在三国,中美将成为双雄,需要一起面对并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梳理来看,人工智能应用经历了四波浪潮,第一波是互联网的智能化,这就像BAT所做的事;第二波是商业智能化,例如帮助银行、保险等行业把已有的数据转换成商业价值,第三波是实体世界智能,如身份验证、智能音箱交互、无人商店和安防等,第四波是全自动智能化。

现在,前两波浪潮已经出现在了人们身边,而第三波浪潮将彻底改变人类和世界之间的互动体验以及模糊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分界。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无人机的飞天,智能机器人接管工厂,第四波浪潮也就是自主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改变交通、农业、连锁餐饮等众多领域。

而在这场人工智能背后的中美竞赛,李开复评价,美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究积累最深、应用成果最多的国家,美国一流高校有着传统悠久、自由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特立独行的研究精神,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原创研究的乐土。

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突破之后,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的实践时代。在实践时代,执行力、产品质量、速度和数据变得越发重要。在这方面,中国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势在数据领域。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根据海量数据进行优化,从一组数据来看: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是美国的3倍,食品外卖量是美国的10倍,移动支付额是美国的50倍,共享单车乘骑数是美国的300倍。有了这些海量数据,中国企业的人工智能如虎添翼。

另一个优势在于,中国产品创新已经开始和美国共同领先全球,并且经过残酷市场锻炼出了大量专注、勤勉、决策快速的创业者。

他举例,微信、美团、今日头条等就是因为这一点而涌现。这些创业者很勤勉,充满进取心,永远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们不仅仅渴望打造强大的企业帝国,还要不断扩张边界,修筑护城河,甚至干了不少粗活、重活,如美团的外卖送餐。

李开复:过去3、4个月,AI创业公司估值下滑20%-30%

这和硅谷的行事方式很不一样。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较轻,竞争方式相对绅士,缺乏上述特点。例如:Pinterest看看Instagram会说:“你已经创造了Instagram,那我要去创造Pinterest。以后我们互相尊重,既合作又竞争。”中国创业者却是:“咱们在同一个领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是政府对技术的务实态度。他提到,关键点完全不在于对人工智能所投入的金钱,而是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已经建设了高速铁路网和强大的4G网络。现在,中国还在建设支持自动汽车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雄安将成为一座支持自动汽车的新城市。美国可能想不到建设一座新城市来支持自动汽车,而且美国的卡车司机工会在要求放缓自动卡车的高速公路测试 。

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创投分析机构CB Insights公布的人工智能趋势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的AI新创取得全球AI资金的48%,首度超越美国的38%,中国明星AI公司不断涌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过去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投资赛道,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一波估值调整的过程。

李开复提到,现在不少AI公司估值过高,因此投资AI项目要谨慎。

“现在的创业环境是,当任何一个概念特别火,很快就会被玩坏。”他说。每个创业者都要包装AI,挖几个谷歌、百度人才,斯坦福、清华等名校博士,每个投资人要走AI赛道,有好公司怎么也得挤一点进去,这就像当年O2O 领域的里投资人喜欢什么创业者就做什么的to VC模式。

例如,一个顶级的AI的科学家,也就不用人领投了,拿10个VC的钱,每家一两千万,就搞定一轮上亿的投资……很多不可持续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他提到,过去3、4个月里,不少AI创业公司的估值下降了20%-30%。

“在一个理性的市场,特别是在资金相对没有以前那么充分的市场里,一些估值的调整、还有一些过分吹牛公司的死亡,对整个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个很良性的事情。”李开复说。

AI有两个弱点

2013年患上淋巴癌,成了李开复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那本著名的《做最好的自己》里,一个观点是努力工作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但现在再看,他认为这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价值观。

“直到五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我突然觉得一生的努力和重心完全不值得。”李开复说,自己的濒死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让他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所有重复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将高出人类一筹。但人们并非因为擅长重复性工作而为人,是爱定义了我们的人性。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20多岁时,自己对于AI的看法是它未来取代人类的大脑;30多岁时,发现AI技术论文很好写,但做出产品却有各种问题;到了40岁,他发现AI在搜索产生相当大的价值;50出头,因为生了一次病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也对过去AI取代人大脑就是一切、拼命工作就是一切有了不同的认知;直到过去3年里,AI重新恢复辉煌的时代,他看到两件事,一是AI短期内带来巨大财富,但也取代大量工作,人类需要好好面对、处理这一难题,二是如果真的取代重复性工作,人类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花在有兴趣的事情,达到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

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他认为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例如,重复性劳动,特别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装配线检查、缝纫;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如客户服务、电话营销;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如文件归档;在某公司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工作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推销员以及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拣、装配、数据输入等等。

他举了个例子,放射科医生一度批评他所提出的这一职业5至10年就会被AI取代的说法,但到了今年,美国的放射科医生们已经开始讨论自己还能工作多久?

李开复:过去3、4个月,AI创业公司估值下滑20%-30%

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处处胜出人类一筹,但它也有两个弱点:创造力和爱。

爱使人类有别于人工智能。无论科幻电影如何描述,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例如,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世界冠军柯洁九段,但它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在获胜后产生拥抱爱人的渴望。

在可见的未来里,人工智能做不到什么?这些将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至少在当前阶段)的工作类型。这包括了创意性工作,如医学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获奖剧本作家、公关专家、企业家;复杂性及战略性工作,如首席执行官、谈判专家、并购专家;灵敏性工作,如口腔外科医生、飞机机械师;以及同理心及人性化工作,如社工、特殊教师、婚姻顾问等等。

李开复还提到,有人问他创新工场为什么不投资做关怀类机器人,“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希望未来是机器人在照顾他们吗,还是你或者有温度的人来照顾?”

尽管人们还是需要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但却可以用人性之爱的温暖包裹冷冰冰的机器。“你们难道不认为我们需要数以十倍计的教师,来手把手帮助孩子们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吗?”

他认为,未来人类将以其独一无二的头脑和心灵,做着只有人类擅长、以人类创造力和同情心取胜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