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军事一点通


日本打不过美国,日本人知道。

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实力差距。日本人是有清晰的认知的。哪怕最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认为日本能在全面战争中打赢美国。所以理智一些的将领,如南云忠一、山本五十六等等,在明知战争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追求的都是“有限战争”。

日本想发动的,不是“太平洋战争”,而是“珍珠港战役”,发动“珍珠港战役”的目的,就是想要避免“太平洋战争”!

发动珍珠港事变前的大背景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陷入泥潭,日本急需东南亚的资源补给。东南亚是英法荷兰的殖民地,很可能与美国发生冲突。

与此同时,日本的战争资源严重匮乏,石油储备寥寥无几,几乎已经无法维持战争机器。而日本之前的石油全部进口自美国,抗战开始后不久,美国对于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日本急需美国或东南亚的石油。


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佳成果:美国退出西太平洋,不再插手东南亚东亚事务,停止援助中国,恢复石油禁运。

这一点日本人自己心里也清楚,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等成果:美国在珍珠港之后实力大损,恢复实力后日本已经完全占领消化东南亚,美国忌惮重回西太平洋中日本的实力,决定消极对抗,继续援助中国,但不与日本开战。

这是日本人心中觉得最好的结果。

最差成果: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但迅速恢复实力并与日本全面开战,加入同盟国。

我们都知道,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日本人之所以敢突袭珍珠港,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战略出现了误判——他们认为美国是民主社会,凝聚力动员力很差。虽然美国实力强大,但是等美国国会关于是否参与战争的讨论完毕,并募集到足够的军人的时候,日本早已经在东南亚部署了铜墙铁壁,美国人不会跟日本人在西太平洋血拼。

这是日本人的判断。所以他们发动珍珠港事件时,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杀伤太平洋美军,最好让太平洋美军全军覆没,然后让美国忌惮日本实力,并且无力进攻西太平洋。

但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

因为整个世界谁也没想到,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如此的丧心病狂!

珍珠港事件完全打醒了美国人,美国的工业机器火力全开,从1942年起,美国人足足生产了147艘航空母舰!!!而英国人只生产了十艘,日本人只有可怜的六艘。

超大型的“空中堡垒”
B29战略轰炸机像流水线产品一样哗哗下架,整个二战中,美国人竟然生产了足足六万架各式轰炸机。而日本人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等等各种飞机加在一起才不过六万架,而且还都是小型的。

至于其他的如战舰、坦克、汽车、弹药、粮食等等的生产能力,日本和美国更是完全不在一个次元,基本只有美国的一个零头。

一句话,从美国决定全面向日本开战的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当美国迅速的恢复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时,日本人根本就没有消化东南亚刚刚占领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开采资源就已经陷入了和美国的战争,所以二战末期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连飞机燃料都极度短缺,战斗机竟然只能自杀式攻击去当钢铁炮弹用!

如果日本当初没有和美国开战的话,可能在1945年以前他们就已经因为资源匮乏而让自己的战争机器崩溃,可开战了就会被美国消灭掉,日本在二战中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无比,这是侵略者必然的下场!


小约翰


如果昭和天皇裕仁问内阁总理大臣:我们不去招惹美国,专心侵华可不可以?东条英机的回答一定是“陛下,臣妾做不到啊”!没有办法,日美谈判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尽管日本并不想挑战太平洋彼岸的大国,也确实对日美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底气不足,但是必须铤而走险,因为美国开出了一个让日本无法接受的条件:从中国撤兵。

1941年8月12日,美英首脑签署《大西洋宪章》,其中有警告日本的条文:继续向南扩张,就有跟美英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



丘吉尔其实对美国人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美国高层认为,就算日本人南下太平洋,也只敢对英、法、荷等国家的殖民地下手,还没有胆量挑战美国的军事与工业实力,正是这样的自信,让他们在对日谈判中有非常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极大地挫伤了日本人包括军部和天皇的自尊心。而日本人不得不进行日美谈判的心理更加矛盾,既要攫取太平洋上的经济利益,又要避免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交战,但日本人逐渐感觉到,美国人似乎在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以备战,特别是在中国问题上,明显倾向支持蒋介石抗日。

就在谈判进程中,罗斯福总统批准了一系列援助中国的计划,并且谈判条款中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原则----罗斯福自己都清楚,这一条日本人肯定不会答应。明知对方不答应还谈个毛呢?只能说,美国对日本的扩张已经有所警惕了,在故意压迫之。用脚趾头都可以想明白,日寇用几十万伤亡和巨额军费侵占的中国领土,现在叫他们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是一件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东条英机坦白直言:绝不能答应再回到九一八事变前的“小日本”。



美国国务卿赫尔也在私人谈话中透露到:“鉴于日美两国的政策背道而驰,日美谈判从开始的那天起,圆满达成协议连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

正是在这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日本人越来越不耐烦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日本已然拖不起了。第一,日本通过20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储存了600万吨石油,先不说进行大规模的陆海军进攻作战,仅日军维持待命状态每天就需要消耗12000吨,后勤部门测算,一旦爆发太平洋战争,日本的石油储备半年都顶不住;第二,重庆政权坚不屈服,是因为仍然保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接受外援的通道,日本军队必须予以封闭;第三,日本人之前用美元购买的15000吨锡、锰和橡胶等战略物资,有被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停止供货的风险,那还在中国打个什么仗。



1941年9月,日本内阁对美国提出了新的谈判条件:封闭滇缅公路、不得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援助蒋政权、恢复通商供应日本生存所必需的物资,美国人的回答是“呸”;近卫内阁无奈,向军方提出了是否可以答应美国条件从中国撤军?遭到了以陆军大臣东条为首的强硬派严辞拒绝,近卫内阁由此倒台;出于内阁应当能够控制陆军的考虑,裕仁再三犹豫后,敕令东条英机组阁并兼任陆相,东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批准陆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越南等国),切断了滇越铁路。

美国立即宣布对日制裁,包括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和石油禁运,同时成立远东军区,麦克阿瑟中将被任命为司令官。

(东条英机和汪精卫)

这是勒住小日本脖子的法案,日本将由此彻底丧失战略物资的进口能力,几百万军队将成为做“无米之炊”的东洋媳妇,它面临三个选项:接受条件、坐以待毙、铤而走险。以日本人那个年代的疯狂,指定选择第三条道路,经过军政两界的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及决策:“为了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十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日本朝野下决心用战争来摆脱美国人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这个国家已经疯狂了。

能打过美国吗?日本人其实没有疯狂到失去理智,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内的海军将领也了然战略目标,即不求全面战胜美国这个庞然大物,而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毁灭性打击,使其两年之内无法妨碍日本在太平洋的军事展开,如此,获取相当战略资源后的日本将有实力以战促和,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现有势力范围。

小编曾经在悟空问答看见过一个军事问题:“为什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不去趁势进攻美国本土呢?” ---- 这哥们比日本人还疯狂,他们连想都没敢想过。

(罗斯福总统)

1941年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了对美国摊牌的最后条件:一,必须坚持在中国驻扎侵略军;二、维持日本在东南亚的权益。为了给美国施压,日本政府众议院同时发表了一个最后通牒式的声明,被全文登在美国报纸上。美国人气乐了,回敬了一个“赫尔照会”,再次重申了撤军的基本原则。

没能吓唬住美国的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认为:“没有讨论的余地,唯有开战而已”,日美谈判就此走向破裂。这不是什么日本人有没有胆量,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苦主”,日本人有七成是被逼出来的,地主家实在没有余粮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麦克阿瑟战后与裕仁合影)


度度狼gg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日本当时的思维是:我打不赢美国,但却可以先发制人,后面的事情再说。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日本军国主义达到了巅峰,认为自己可以打下全世界。当时日本和美英的冲突已经加剧,1941年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美国的这一举措彻底惹怒了日本,其实日本也早看不惯美国,索性就对美开战吧。

对于向美国开战是疯狂的行为,然而日本整个国家都已经陷入了疯狂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就是反对向美开战的人士。无奈上级都下命令了,还是得无条件执行任务。山本五十六与其它日军海军将领不同,他主战并且擅长使用海军航空兵作战。在山本的想法中,以海军航空兵为核心力量,偷袭美国海军重要基地珍珠港,将其海军力量彻底毁灭,从而赢得战争先机。日本当局对偷袭珍珠港计划大加赞赏,心中窃喜:既然美国封锁我,那我就把你海军主要力量摧毁,看你拿啥来对付我?

偷袭计划有了,执行任务的海军航空兵也在反复演练,现在只差天时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偷袭,从此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次偷袭取得的战果还是比较大,日本击沉击伤美军20多艘战舰,摧毁数百架战机。然而山本苦心想要毁灭的美国海军航母,却不在港内。虽然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重大,但是反击力量依然存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也就注定了战败的结局。


兵说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大部分军事力量和战争资源都集中在了中国战场,侵华总兵力为108万人,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总兵力已达242万,军力几乎达到了日本的极限。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本想短时间内灭亡中国,但由于中国坚持全民抗战,日本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且已深陷中国战场。

1937年,日本直接军费为32.78亿日元,占当年日本国民收入186亿日元的17.6%;而到了1941年,军费高达125亿日元,占当年国民收入358亿的34.9%,军费增长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状态。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的财政将难以长期维持,日军方有北进和南下计划,北进占领外蒙和苏西伯利亚,获取矿产和石油等战争资源,但诺门罕战役,狂妄的关东军被苏蒙联军打懵了,导致北进计划被无限搁浅,即使德军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希特勒请求日本出兵都不为所动。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匮乏,不能长期支持战争,而为解决此问题,就执行南下计划。

南下计划就是占据南洋,将英美荷等势力赶出东南亚,日军企图彻底歼灭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美太平洋舰队,逼迫美与其签订停战和约,以达到永久占领南洋,获得橡胶、石油、矿藏等战争资源的目的。

随着美国对日本石油资源的封锁,日国内石油储备只能维持联合舰队作战将近一年,日本政府和军界深感危机,强烈的赌徒心态,使得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

由于美军主力航空母舰都不在夏威夷军港,因此日海军联合舰队的行动,只达成了战术目的,并未达到战略目的,迫使美国与其签订和约,日本偷袭珍珠港,唤醒了一个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美国的迅速参战,加速了日本失败的进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11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我在出差的火车上给你解答一二。

1.日本侵华罪恶史

侵华是日本历史上一大败笔,因为大东亚战争,日本失去了他自明治维新以来几乎所有扩张的地盘,1895年夺台湾、1905年谋东北、1910年并大韩、1918年侵青岛、1925年占济南、1928年炸铁路、1931年割满洲、1933年犯热河,1937年进北平,自此,上海南京武汉依次沦陷,半个中国几落寇手。

(侵华鬼子配图)

2.日本转折点

然而,1939年是日本侵华转折点,这年起,日军在山西扫荡频遭失败,以分化北方军阀和政要、消融抗日力量的“南汪北孚”计谋,也随着吴佩孚等人的峻拒而告失败,虽然有几个伪政权卖国贼,也不过是“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广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是历史主流,虽落后却顽强,虽屡败却屡战,这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愈战愈勇,这是中国不败的根本力量,也是日本鬼子在深陷侵华泥潭后看到的深层次现实,经过数次大会战,鬼子意识到:中国太大,并非如某些军国狂热分子所说三五个月就能“解决”的。

此时,日本虽然认识到了自己在中国的被动局面,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国联不承认日本夺取的“国中国”,日本也不想把多年的“战果”拱手让出,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而洽在此时,二战正式爆发了,世界格局大变,日本狂热分子们开始了激进的太平洋战争。

(侵华鬼子配图)

3.世界背景

日本勇气何来?看看几个背景性事件就知道了:

1939年8月,苏德秘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德国向波兰宣战,二战正式爆发;
1940年5月,希特勒闪击法国,英法联军溃不成军;当月,德国侵占荷兰,西欧战场已无对手;同年9月,德意日签署三国公约,轴心国正式抱团作战;
1941年4月,日苏签订中立条约;2个月后,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正式与英美开战。

可以看出,日本的决战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时刻与世界战争大局紧密联系,尤其考虑的最重要的国家是德国。


德国在欧洲战场打遍天下无敌手,转头攻击前盟友苏联,如果攻打苏联取得胜利,亚洲不在话下,日本此时不再出手对付盟国,战后胜利果实将无法与德国共享。

此时日本军部坐卧不安,摩拳擦掌,提出“快出手啊,再晚就耽误乘公交车了啊”,欲趁德国胜利之势联德打美,夺取天下。

可见,日本迟迟下不了决心与英美开战,也是知道自己实力无法与他们相比,而之所以开战,完全是为了“搭公交车”,把全部赌注压在了德国对苏联的胜利上。

(法西斯魔头)

4.导火索

1940年9月,德国打败法国荷兰后,法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无人接管,日本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切断美国援华的滇越铁路,提出了包括印尼群岛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实就是日本划出自己的新殖民地范围,美国远东利益受威胁,这下美国着急了,立即对日本停止航空汽油、铁屑等原材料的供应。

日本强占法属印度,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火索之一。

(配图。中国抗日飞行员与印第安小男孩的合影)

此后,美国步步紧逼,收紧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和石油,日本的选择越来越少,海军认为“要么与美国妥协,要么打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

日本一边计划“奇袭”一边与美国谈判,在美国提出维护一战后的状态、包括“退出满洲”等一系列要求后,日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东条英机当首相后决意开战,说满洲是明治天皇谋定的“伟业”,就算与美国开战,也不能退出满洲。

就这样,1941年12月,在德国进攻苏联的6个月后,日本偷袭珍珠港,英美中与日本宣战。二战决战时刻到来了。

(日本投降,美国围观日军洗澡)

总体来说,日本在侵华未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之所以敢与远远强于自己美国开战,一是德国壮胆,二是美国逼上绝路,三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火入魔。

======================

(史料参考:比克斯《真相》等)


飞春读传


抗战打到第四个年头,中、日两国都已经尽显疲态。中国这边不敢再提什么速胜论,只奢求小日本不要有下一步的行动,维持现有战线就行了;而小日本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深陷中国战场四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说,连石油储备都不够了。

我们知道,石油是现代战争的关键资源。不仅机械化装备需要石油驱动,大量工业产品的制造原材料中也需要用到石油。当时中国还没有发现大型油田的存在,小日本可以从中国占领区抢吃的喝的,却抢不到石油。这玩意却只能从东南亚进口。



当时的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四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美国、英国、荷兰、法国。

法国和荷兰好说,毕竟法国和荷兰在欧洲已经被德国揍趴下了。法国当了德国人的走狗,法属印度支那跟日本穿一条裤子;荷兰问题也不大,鼻屎小国罢了,三天就能揍趴下。关键就在于英国和美国,日本要不要对这俩国开战。

当时的日本海军元帅永野修身,是个既明白又糊涂的人。说他明白,是因为他知道日本对美开战没有胜算。他曾经多次宣称:如果日本不对外扩张以获得石油资源,那么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用一年。一年之后,日本所有的重型装备都要歇菜;如果对英、美开战,那么两年之后日本也会战败。妥妥的亡国论观点……

说他糊涂,是他居然天真的认为:如果日本缩小战争范围,接管英、荷的殖民地,而不对美宣战。那么美国也就不会对日宣战。所以,永野修身元帅同意了激进派的南进作战主张,批准了海军对东南亚发动战争的疯狂建议。(但还是不同意对美开战)

就在日本海军元帅纠结的时候,一件大事的发生,让事情彻底搞大发了!



1940年9月27日,日本加入轴心国。

日本之前的战争,打中国、打苏联,在美国人看来都是可以容忍的,尤其是打苏联,更是求之不得。但是现在日本居然加入了轴心国,这在美国人看来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美国当时对日本提出了一个苛刻要求:从中国撤军,从满洲国撤军!这在日本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吃进嘴里的肉,还能吐出来?但是在美国人看来,理所应当。毕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主要资源进口都来自美国。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需的67%的战争资源都来自美国。其中包括了90%的废钢铁,90%的石油,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如果美国掐断了出口贸易,日本顶多支持一年。美国人有能力让日本终止战争。

在日本人看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于是乎,日本和美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双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谈判,在这个期间日本完成了对美开战的战争准备。只不过远在欧洲的希特勒,对此浑然不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仅把美国拉进了战争,还成功的把自己和德国一起拖进了坑里。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日本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它的工业水平跟欧洲的老牌国家相比,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以及效率,都是比较落后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全球市场几乎被欧洲列强瓜分完了,日本的产品即使有性价比,也根本无法打入人家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国内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畸形的经济模式:政府举债→采购工业品→维持工业的繁荣和发展→产品更加没有竞争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强。

这种畸形经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它可以培养工业人才,完善工业体系,日本战后能得以迅速复苏,靠的就是这些人才和体系。但问题是政府它能采购什么工业品?除了基础建设,就只能是采购军工用品了!政府采购这么多的军工用品,不能都放在仓里里面吧?这就必须要扩大军队规模,让军队把这些产品消耗掉。可是庞大的军队,巨大的开支,以及政府举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对外战争,进行掠夺。一旦政府债务扩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了。


所以,当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时,日本方面完全不能接受。当时日本经济就是靠战争支持的,不打仗,那些军工产品全部就变成了废铁。不打仗,那些武装起来的军人要怎么安置他们?日本又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如果接受美国的条件,日本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政府信用破产,军队规模缩减,工业更加雪上加霜,大量人失去工作,国内爆发内乱,国家土崩瓦解。

日本的这种国内危机,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一次爆发危机,日本就打仗。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都是刀锋舔血,靠对赌国运打赢了战争。前两次的胜利,让日本人迷之自信,认为皇国兴废,在此一举,除了军事上的冒险,根本无路可走。这种经济体制,就导致了日本必须侵华,必须对美开战。

很多人认为,日本侵华、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下克上导致的。然而事实上,蝼蚁就是蝼蚁,那些克上的下们,背后往往有财阀的暗中支持和背书。真正推动战争的人,其实就是日本的大财阀。


财阀和门阀尝到了战争的甜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抢到大批的人口资源国土,这种好事去哪找?比闷头闷脑的造产品,一厘一厘的攒家当强多了,整个日本国全部都陷进去了,根本停不下来。谁敢停下来?谁敢叫停?

这就好比赌桌上的赌徒,股市里的散户,赢了很多钱。他们如果不把钱输光,把赢的钱吐回去,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日本也不是没有人看出问题之所在。比如石原莞尔这个侵华元凶,他就写了一本呼吁和平的书,不要对美国开战,然后东条上等兵让他退役了;一个叫岩畔豪雄的特工参谋,他直接上书东条,告诉他不能打,白头鹰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比我们脚盆鸡强几倍到十倍。东条把他撸到部队打仗去了。他临行前对同僚们说:要是能活着回来,恐怕东京火车站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伊藤博文曾经说过说过了,战争这回事,要知道何时发动,更要知道何时结束!当年甲午战争,很多日本人就主张打入北京城,灭亡了满清。但是伊藤博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尝到了侵略的甜头。吃进嘴里的肉,还能吐出来?想停是停不下来的。只能闷着头,在中国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对美开战了……


Mer86


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就把美国视为其在亚太的主要战略对手了,其海军就是以对美作战为主要考量建设的,并且制定并不断完善“九段渐减作战”,重视战列舰的决战作用和驱逐舰、潜艇的鱼雷攻击作用,这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不是像德国海军那样以潜艇破交,而是死命攻击美军舰艇的重要原因。

侵略中国,日本所获不大,因为中国当时是农业国,没有工业基础,日本除了占领部分中国领土,获取一定人力和农产品之外,对于养战没有什么作用。因为近现代的战争已经进入工业化和机械化时代,其特点是对于钢铁、其他稀缺金属(钨、钼、锰、铬、镍等)、石油、橡胶等为主的重化工业依赖非常大,而这些恰恰是当时的中国无法提供的。当时的中国不仅贫油,而且贫矿产,只有煤炭还算丰富。但是对以烧油为主的内燃机来说,煤炭的重要性已经远远不如一战以前。

特别是在国民政府还在正面抵抗,大多数占领区还有八路军、新四军抵抗的情况下,日本也无法在侵略的中国领土上建立工业基础。

日本打了中国那么多地方,却得不到一个“加油站”(石油资源),比德国还惨,也没有什么兵器补给站,主要作战武器装备、弹药还要从日本本土运到中国。消耗大而补充不够,使得日本侵略中国实际上在不断失血。

美国当然看到了这点,在1940年开始就对日本的命门开始打击,禁运废钢铁、禁运石油、冻结日本海外资产,逼迫日本向美国低头。可以说,美国不断加大的制裁对日本是致命的。日本发现,如果不发动太平洋战争,战争根本无法继续维系,只会死的更快。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矿产资源,还能继续支持战争,或许会让美国承认日本在亚太的既得利益。所以,偷袭珍珠港、闪击东南亚,是日本出于当时自身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做的决定。(S)


联合防务


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又偷袭美军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并不是因为日本作死,而是日本出于军事战略考量。


很多人以为二战中,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一定非常赚,资源啥得都很充足了,其实事实反而相反。当时除了日军占领的中国东北基础设施较好以外,其他城市要么是一片战争废墟,要么十分落后,这样的话,日军开采中国的资源短期内很难实现。

不仅如此,那时的中国尚未发现大型油田,这让日本对石油资源捉襟见肘。侵华日军数量达几百万,日本政府在军队上投入的钱,大大超过其侵略中国掠夺的钱,所以这场仗对日本来说打得并不划算。日军本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陷入了僵持状态,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正在慢慢拖垮日本。


日军为了满足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资源需求,便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扩张,那里有日军赖以生存的石油和橡胶资源。同时,日军如果控制了东南亚,还能通过封锁滇缅公路,断绝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达到困死蒋介石的目的。

可是日军控制东南亚心里是没底的。美国对日军染指东南亚地区十分不满,驻扎在关岛的美军一直对日军控制的东南亚虎视眈眈。美国海军对日军重要的资源地东南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日本军部决定要通过一次漂亮的局部战争的胜利迫使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对日军让步。


这一重任被交到了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手里。他认为日本与美国早有一战,不如先发制人对美军进行一次惨痛的打击,那样的话至少能让日军保持对美军的优势一年以上。

于是乎,日军对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发动了无耻偷袭。由于美军不做防备,日军偷袭的相当成功。美军大量飞机和大型舰船被炸毁,海军官兵伤亡3000多人。


让日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局部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让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让步,反而把美国彻底拉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坑了自己,也坑了盟友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袭击第二天就发表了电视讲话,他斥责日本人极其卑劣,发动无耻的偷袭!马上他就宣布美国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和美国还有一战之力,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日军吃不消了。而美国是当时的“世界军工厂”,美军的舰船生产速度是日本击毁美军舰船的三倍。战争中后期,美军以决对的装备火力优势碾压日军。日军在太平洋的一个个重要的岛屿锯点被美军拔掉,东南亚重要的能源区也被美军占领。日军国内陷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为了支持战争,许多日本百姓甚至连铁锅都拿去造武器了。最后美军基本扫清了日本在海外的锯点,封锁了日本本土,太平洋战争以美军胜利告终。


游戏探索机


因为当时日本人认为美国大兵不强啊

当时日本人的观点:长期处于和平+财大气粗=惜命=战斗力不强,日本人认为美国大兵是少爷兵

其实中国人也有一段时间也持同样的观点

说实话,这样的观点不说全部正确,也有70%的正确。

但是日本跟美国交战却以海战为主

在大型机械面前,

个人的精神及意志力显得并不是很重要。


铯媒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有没有胆量的问题,而是既定战略方针!

早在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策基准”时,其实就已决定“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即将“南进”和“北进”两方面作为国策方针。因此,在侵华的同时,日本人其实一直都在为侵占东南亚地区作准备。

日本身为岛国,战略资源极端贫乏,大部分资源都要依靠进口。而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尤为丰富,而且又经过荷兰等西方国家多年的开发。尤其是荷属东印度地区,更是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800万吨,几乎是日本的20倍。

而且,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东南亚既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两条重要的路上交通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同时又可以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并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因此,日本是一定会去进攻东南亚的,太平洋战争也是迟早都得打的。

而在太平洋战争前夕,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西方各国的快速崩溃,给了日本人更大的信心和机会。

于是,1940年4 月15日,外务大臣有田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日本开始进一步为发动太平洋战争做准备。

当时,日本唯一惧怕的就剩下身后的美国了。要想顺利完成对东南亚的侵占,必须先将美国放倒。而美国的强大有不少日本军方的高层是知道的,因此他们选择了偷袭珍珠港,通过不宣而战的方式,快速打击美国,以求为攻取东南亚创造时间。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还真的在短时间内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来对付日本。所以,得手后的日本开始洋洋得意,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整个东南亚地区给侵占了。于是,前期的得手让日本人对战胜美国产生了一股迷之自信!

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力量。在随后的太平洋战事中,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把不可一世日军虐得怀疑人生。整个太平洋战争下来,日军被美国军队消灭了整整150万人,而且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绝大部分的玉碎也几乎都是美军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