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大明宮詞》人物造型簡單,是劇組太窮還是爲了符合史實?

acs


《大明宮詞》,走的可不是簡陋風啊,雖然和現在很多的唐朝題材的劇集相比,看起來不華麗,好像不符合我們心中對唐朝的定位,但先請看一副壁畫:


可見大唐其實並不走奢華風。事實上,據說當初的劇組專門花了幾十萬去複製當時唐朝的衣料,這是十幾年前的劇,當時不會像現在這樣動輒幾億的投資,所以,《大明宮詞》中的衣服風格不是因為窮啊。

《大明宮詞》之所以經典,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對細節的考究和運用也是讓觀眾念念不忘的。對比一下小太平的髮髻圖。

唐朝在髮髻上做了不少文章,出席不同的場合梳不同的髮髻,《大明宮詞》在這方面很注意的。

現在的電視劇,更多的是自己想象閉門造車,罔顧史實與事實,所以劣質劇越來越多。《大明宮詞》這般的優秀劇需要方方面面的用心,不知道何時再出這樣的經典呢?








注視這視界


大明宮詞真是古裝劇的典範,精緻唯美,華麗大氣,臺詞典雅,全劇充斥著悽婉悠揚的絲竹笙簫,將大唐歌飛的盛唐氣度體現的淋漓盡致,好像我心中的大唐就是這個樣子。

整部劇流淌著淡淡的超脫而悲傷的氣氛,詩化的語言滄桑的畫外音,氤氳烘托著歷史的滄桑感。演員們演繹的人物個個鮮活不做作,極有代入感。賦予了每個歷史角色新的定位,尤其是歸亞蕾的武則天,展現了一代女皇濃濃的母性光輝,陳紅的太平公主展現了大唐公主的雍容華貴與氣度不凡。

至於服裝方面,我覺得比現在的大部分影視劇好多了,看一些唐朝的壁畫和畫作,大唐的服裝,並不是想象的那種金光閃閃,複雜贅餘。相反,它展現的是一種簡約大氣,風流瀟灑,低調奢華中顯露出皇家的隱秘高貴,傳遞著大唐的氣度不凡與自信的內涵。






亦世菲凡


當年的電視劇出品體制和現在不一樣。現在翻看任何一部央視出品的電視劇,都可堪稱良心精品。以前並非走市場化機制,所以在還原歷史情境上,是不惜成本的。在每一個細節的考究上 都是超級嚴格標準的。一部戲下來,光做指導的歷史學家就是一堆。



比起現在一個當紅演員的片酬就可以輕輕鬆鬆佔掉一部劇的總成本的半數以上,那時候真是有錢都花在製作上了,佈景、道具、美工。那考究起來,幾乎可以堪比學術研究了。


(三年前《琅琊榜》的佈局圖可謂火遍一時)

其實李少紅和曾念平之前都是舞臺劇出身的導演,對演員演技的要求和每一個場景的設計,都恨不能拿紙畫下來再拍。現在基本上只有張藝謀、馮小寧等那些五代導演導電影才可能這麼幹。而三年前,孔笙等人拍了部《琅琊榜》,就每個場景按照黃金分割比例畫出來再拍,結果大火。

我們來欣賞出現在《大明宮詞》裡的唯美畫面吧。

小太平的髮髻衣著,身後的真絲屏風,從色彩的搭配,人物入鏡的佈局。你敢說這劇組窮?


太平長裙掖地,預示著剛剛成年的太平振翅欲飛。側身立於硃色宮門之側,而鏡頭的這一面卻是巍峨的軍隊。權力的森嚴與小太平的青春懵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武后說到底還是一個女人,“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而這一幕恰恰就像是從敦煌的壁畫上摳下來的。

揭開“崑崙奴”面具之後,出現的是薛紹那稜角分明得臉龐,帥氣,儒雅。並不是韋姐姐。但這一眼,奪走的可不單單是小太平的芳心,也是當年電視劇前無數少女的芳心,”人生若只如初見。”


而小太平含淚的眼,一眼望盡的是青春,一個少女對愛情的所有理解,都詮釋在這張臉上了。

而這每個畫面裡出現的佈景、衣著、髮髻,都一個細節都是經過考究的 ,必須符合歷史情境,人物身份和年歲。這是現在很多畫面很漂亮,色彩鮮豔,卻動不動出現日本元素,古羅馬元素的劇集無法媲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