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餵了狗?高效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效率翻倍!

——01——

在這樣一個青春洋溢的日子裡,我遇到了一個做營銷工作的青年職員,思妍。我聽見她走近時,高跟鞋在地面敲擊出倉促的鼓點。

她說:“忙!很忙!”

她從“百忙之中”抽出了一點空隙,跟我分享了她的痛苦經歷:

她每天的具體工作非常繁雜:開會、聯繫合作方、洽談媒體、彙報工作、製作方案;同時她還對自己的生活抱有一些小小的期許:下班後健身、美容、讀書……

如此一來,她每天被諸事纏身,透不過起來。

她開始在網絡上、書籍中尋找各種解決方案。於是找到了那個時間管理界的超級“網紅”理論:四象限法則。

青春餵了狗?高效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效率翻倍!

簡單來講,就是用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將所有的事務分成四個象限:重要緊急事件,重要不緊急事件,不重要緊急事件,不重要不緊急事件。

根據“要事優先”法則,優先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件,以免它們變成緊急事件。

思妍如獲至寶,開始積極執行。

首先,給每個任務標註重要性和緊急性——單單這一點工作量就很大,因為很難區分每件具體事項到底重不重要,緊不緊急,又有多重要,多緊急?

然後,再花費很多精力來排優先順序——這又讓思妍陷入困惑。

最後,執行的時候,她又會遭遇很大的困難。因為往往排在第一優先的事項,通常都比較枯燥繁重,她本能的逃避不想做。反而排在後面的相對比較輕鬆的任務她倒是比較有動力去執行。

思妍被徹底打敗了:“正是應了那句話——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整個人充滿了挫敗感,感覺自己的生活雜亂無章。每天都在不停的旋轉、跳躍、不停歇,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而且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談及沮喪之處,她甚至激動道:“感覺這麼多年的青春都餵了狗。”

青春餵了狗?高效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效率翻倍!

——02——

跟思妍有相似狀況的小夥伴還有很多,試圖改變,學習各種時間管理方案的也很多。但是這些方法,用了之後會令人陷入更大的焦慮和更深的自責。

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是大人物,只是普通人。要事第一的法則適用於規劃部署人生大戰略,而不適用於普通的日常任務戰術。

我們不是書上那些放棄日常,專心籌集善款,改善學校經營狀況的校長,也不是為慈善事業放棄工作的副總裁。

我們是普通人。正常人類天生喜歡去做那些輕鬆、容易、有趣、急迫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大多難度大而令人乏味,所以我們本能地去拖延。

這很容易令人產生沮喪潰敗的負面情緒——就像思妍一樣。因為我們不會去懷疑這個著名的法則本身的不合理,而是去懷疑自己的執行能力和自控力。

——03 隨手記“待處理清單”——

那麼什麼是合理的適合我們普通人處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事項的方法呢?

所謂“要事”,我們在此將其定義為“要做的事”。可以將日常要處理的任務比喻為上山採摘果子。那麼高效處理可以分為三步:採摘,篩選,品嚐。

採摘的過程,實際對應的方法就是列清單。

不同於“四象限”中需要標記排序的列清單方式,此處我們就如同在山上摘果子一樣,一邊走,一邊隨意搜索。任何時候,想到一件要做的事情,就立刻列入清單中。

不管大事、小事、緊急的、不緊急的、想做的、不想做的……只要是你想到的,意識到可能要做的事,就立刻記錄到清單中,否則大腦很快會忽略掉。

這個承載了全部事務的清單就叫“待處理清單”,我們需要從中挑選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從腦子裡挑。

之所以稱作“待處理”是因為清單上面的任務我們不一定都要做。有些事無需行動,我們需要依次思考每一件事進行篩選。

青春餵了狗?高效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效率翻倍!

——04 “72小時法則”篩選——

運用“72小時法則”,刪去眼前不行動的,只保留近期72小時之內待處理的事項。

逐項思考清單上的每一件事,問問自己,今天、明天、後天之內,是否打算做這件事。如果不,就立即刪去;如果是,那麼就想想具體做法。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費腦細胞思考什麼重要性、緊急性,再打標籤、排順序。

“72小時法則”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迫使你思考重要的問題,並在72小時之內行動。

清單也需要斷舍離。想做的事情就下定決心去做,而72小時之內不採取行動的,那麼你接下來會做這件事的幾率基本上趨向於零。那麼你不如就忘了它,專心去管理其他的事情。

這樣篩選完之後,你的清單上就只剩下全都需要做的事務了,也就無所謂重要與否了。

青春餵了狗?高效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效率翻倍!

——05 狀態優先法處理事項——

那麼,清單上的這些事項,我們該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處理呢?

像“四象限”法那樣,給清單上的任務設置優先等級並排序的處理方式註定要失敗。

因為這種方法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我們是人。

人跟機器人是不同的。

機器人會按照設定好的順序執行清單上的任務,一絲不苟的逐項完成;而人則不同。人是有情緒的,也是有狀態變化的。狀態好的時候自然會很積極地想去執行任務。但是遇到狀態不好的時候,人很可能產生倦怠拖延的情緒。這時候,無論你怎麼把這項任務設為重要、緊急、加粗、描紅,你還是不想做。

強迫自己使用四象限法則,一旦遇上了狀態不好的時候,就很容易拖延,導致任務不能完成。我們會懷疑自己很失敗,從而陷入自責的負面情緒。

其實,人每時每刻的狀態都是很難預測的。很可能早上計劃好了要做的事情,到了下午真正要做的時候,突然就不想做了。這很正常。

但是人的狀態有一個普遍規律:一般上午是一天的黃金階段,比較適合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有挑戰的任務;中午到午後這段時間人會比較萎靡;到了晚上,人的狀態又會迎來一個小高潮。

那麼我們在安排清單上的任務的時候,就應該放棄那些原則、道理之類的,尊重並承認人有狀態的波動。並從清單中挑選與你當前狀態最匹配的事情去做。

如果狀態好,就選擇有難度的事試試看;如果意識到自己目前狀態不佳,就選擇清單上容易上手的事情去做。

不要跟自己較勁,這樣做起事來比較輕鬆。

當你劃掉清單上的一項任務,你會立刻獲得成就感,這時你的狀態就會立刻回升,脈動回來!

在文章開頭思妍的案例中,她如果將健身的任務安排在早晨或者午間,那麼她能堅持下來的幾率就要高很多。但她將之安排在了下班後——這麼個累到只想回家早早休息的狀態下,該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再去跑個10公里?

所以,我們要學會覺察審視自己的狀態,即使你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也請儘量避免對自我意志力的過度消耗,從而能節省很多時間。

通過上述的時間管理法,讓你每天的效率翻倍!青春不要餵狗,要we g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