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管理會計的必修課

時間管理,管理會計的必修課


小編認為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成本動因,時間管理是實施企業戰略的重要手段,時間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效率與效益的綜合指標,因而管理會計必須對產品壽命週期、新產品開發時間、客戶響應時間以及其他有關重要循環時間指標進行科學的計劃、計量、控制與評價。小編認為西方管理會計的時間管理觀對於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結合實際加以研究借鑑。

近年來,西方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突破以提供貨幣性信息為主的傳統管理會計框架,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引致這些信息產生或與之相關的更深層的活動或領域,從而大大拓寬了管理會計研究的範疇。業績評價指標從財務業績指標向非財務業績指標的發展,控制技術從會計控制向管理控制方向的發展,計量單位由貨幣計量發展到計量質量、速度、彈性、革新和改良速度等多重屬性計量,都反映了管理會計的這一發展趨勢。

一、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成本動因

管理會計主要是通過作業成本計算(ABC)和作業基礎管理(ABM)來進行時間管理的。ABM是ABC的進一步發展,它主要是為應對適時生產系統(JIT)對管理會計提出的嚴峻挑戰,以ABC為基礎和中介,利用大量的非成本尺度(Noncost Metrics)將ABC與產品設計、時間優化、柔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和JIT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聯繫起來,藉以改進和完善企業作業鏈,優化企業價值鏈,最終達到降低作業成本、增加顧客價值的目標。ABM認為,一切作業耗費的資源大多數可以轉化為時間來表述,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成本動因。比如,工資實際上就是企業為取得勞動時間而支付給工人的報酬等。因此,ABM使得管理會計認為,要加強成本管理就必須運用時間優化原理進行時間管理。ABM認為,一項增值作業的前提是在增加產品最終價值的時間內進行的。因此,作業的增值性分析,必然涉及到作業的時間效率分析。任何產品在適時生產系統中自收到客戶發出的訂單開始,到客戶收到產品為止(即客戶應時間),大致由收到訂單的時間、產品設計時間、準備時間、加工時間、檢驗時間、運輸時間、等待時間和儲存時間等八種具體時間構成。其中,只有加工時間和檢驗時間屬於增加產品最終價值的時間,其餘均為不增加產品最終價值的時間。因此,ABM關於將作業區分為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的原理,可以進一步表述為:客戶響應時間=增加價值的時間+不增加價值的時間。

 管理會計通過對客戶響應時間的各種具體時間構成進行事前規劃,通過使用條形碼(Bar Coding)技術對各種時間要素進行事中計量(比如,可將條形碼貼在一個元件或一件產品上,在每一道工序開始和結束時對其進行讀取。讀取條形碼的時間差,就是每道工序的生產時間),通過編制循環時間報告表或循環時間控制圖對各種時間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適時報告,通過計劃時間與實際執行時間的對比進行時間的診斷與分析,就可全面掌握各種具體時間的增值性及其效率。

在此基礎上,管理會計可進一步通過ABM和ABC,利用這些時間數據來確認存在的問題、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重點改進的方向。具體地說,就是通過作業分析(Activity Analysis),ABM可以確認非增值作業,在此基礎上採取措施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客戶響應時間,進而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非增值作業的成本。ABC則既可通過確認那些耗用時間和資金的非增值作業來幫助降低客戶響應時間,也可通過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來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所以,當增值作業的效率被改進或當非增值作業被消除時,生產時間及相應的成本就會隨之下降。

二、時間管理是實施企業戰略的重要手段

管理會計認為,時間管理是實施企業戰略的重要手段。企業戰略管理是為適應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而發展起來的管理思想,它從分析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環境入手,藉以確定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和實現,並在必要時進行戰略調整。戰略管理思想認為,企業要想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必須有一個科學的企業戰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安德魯斯認為,企業戰略是企業的“目標、意圖或目的,以及為達到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針和計劃的一種模式。”顯然,企業戰略只是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目標和計劃問題,要全面實現企業戰略,還必須將戰略目標、戰略計劃與員工的具體日常工作聯繫起來。在管理會計中,非財務業績評價正是作為鏈接企業戰略和員工的具體工作的紐帶而出現的。

所謂非財務業績評價,是指在現行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利用非貨幣量度指標衡量和考核企業在客戶、服務、作業、業務流程、產品質量和市場戰略等方面的業績的方法。非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的設立,必須充分結合公司的目標、使命和發展戰略。這是因為,一個評價和考核指標應該激發什麼行為和這個指標將激發什麼行為等問題,都直接與公司的目標、使命和發展戰略有關。顯然,只有全面權衡了各個指標與企業發展戰略的關係、每個指標可能的行為導向等因素之後,才能科學地確定評價指標,引導和激勵員工作出企業期望的行為選擇。

另一方面,根據非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的設計思想,企業必須針對不同的崗位設計相應的考核、評價指標,以便將員工的注意力引導到他們能夠控制的日常業務上,從而克服財務業績評價指標不易與員工本職工作直接相聯繫的不足。因此,非財務業績評價既是實施企業戰略目標和戰略計劃、監控和評價戰略業績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員工清晰地將自己的日常工作與企業的發展戰略聯繫起來。非財務業績評價方法涉及到大量的時間評價指標。

三、時間是反映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的綜合指標

管理會計認為,循環時間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效率與效益的綜合指標。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縮短循環時間或提高顧客反應速度,就可增加企業銷售數量或降低成本費用,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從而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和競爭能力。當企業努力縮短循環時間的時候,許多原來被時間所掩蓋的問題就會自動暴露出來,特別是庫存問題、質量問題、瓶頸問題、協調問題和供應的不可靠性問題等。譬如,當存貨的庫存時間很長時,企業的循環時間也必然隨之加大;儲存時間長,也意味著庫存增大;庫存儲備充足時,物料或加工過程中的缺陷只有在其後很久才會被發現;當該批存貨的缺陷在耗用中被發現時,可能整批產品都需重新返工,甚至報廢,這將進一步延長企業的循環時間。

顯然,庫存、質量、對顧客需求的反應速度使得資金佔用成本、機會成本、廢品損失、管理成本、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等等都隱藏在循環時間之中。所以,循環時間的改進必然要求簡化和縮短工作流程及路徑,時間的改進也經常同時引起質量和生產率的提高。由此可見,時間管理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與效益的關鍵,企業掌握了它就等於牽住了生產經營的“牛鼻子”,就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因此企業戰略管理使得管理會計要求把改進循環時間看作是企業的所有工作質量改進過程中的一個主要中心,要求所有的目標、工作流程設計以及生產經營活動都要包括對循環時間的度量和控制。

綜上所述,西方管理會計的時間管理觀認為,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成本動因,時間管理是實施企業戰略的重要手段,時間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效率與效益的綜合指標,因而管理會計必須對產品壽命週期、新產品開發時間、客戶響應時間以及其他有關重要循環時間指標進行科學的計劃、計量、控制與評價。筆者認為,西方管理會計的時間管理觀對於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結合實際加以研究借鑑。

想要學習更多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回覆【學習】,即可免費領取最新稅務資料一份及免費實操試聽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