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時間規劃局》於2011年10月20上映,由名導安德魯·尼科爾執導,作為一部科幻類電影,雖然影片票房成績一般,豆瓣評分也只有6.9分,但是其新穎的題材和對未來的設定,卻讓人眼前一亮。

影片的設定非常出彩,影片創造了一個以時間為通用貨幣的未來世界,每個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有一塊標誌時間的手錶,這個手錶從25歲開始啟動,只有一年的時間,人們通過工作等其他途徑去獲取時間。若時間歸零,人就會死亡。這意味如果不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時間,人類的壽命只有25年。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在電影《時間規劃局》中,情節並不複雜,主角威爾意外獲得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擁有了用不完的時間。但是也因為此事被鎖定為一場謀殺案的嫌疑人,由此走上了逃亡之路。在逃亡過程中,綁架了時間銀行的女繼承人,期間兩人迸發出了感情的火花,並決定聯手推翻現有的時間管理機制。

片中的設定讓人深思,當時間成為了貨幣,我們應該如何對時間進行規劃呢?時間規劃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01 效率越高,時間卻越來越少

在現在,無論做什麼事情,效率都是越來越高,但大家卻都覺得時間越來越緊,那時間去哪了呢?

經濟學家哈默梅什在《花時間》一書中說:與50年前相比,人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5%,而收入卻增加了三倍。人們之所以越來越忙,是因為花錢這件事情,還必須要有時間去花才可以。時間增加的少,錢增加的多,因此人們就忙起來了。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裡說: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個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但貧富的差距使它呈現出更復雜的面相。

休閒的機會成本是這樣的,如果你將休閒的時間用於工作,能創造多少收入?因為窮人收入較低,因此他時間價值較低,而富人的時間價值較高。即便是將時間用於玩,富人也必須玩得更有金錢的密度。

影片中,女主角西爾維亞所在的富人區中,酒店一晚需要2個月的時間,一頓飯需要 8 個星期,忙於開各種派對;而男主威爾所在的平民區中,一杯咖啡僅需要4分鐘,房租只要一天半。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在現實中,有研究機構從2003年開始跟蹤1000個美國人的時間日記,時間日記就是把一天到晚做的各種事各花了多少時間詳細地記下來,一年到頭,週而復始。通過十幾年的追蹤,研究機構有這些發現在:

正常人的時間分配到四大類之中,工作的事、家庭的事、個人的事、休閒的事。

  • 工作的事:把時間用於工作是把時間用於其他三項的前提。研究省時間的目的,就是想把時間節省下來用在工作上。雖然每天都是朝九晚六,有的公司還實行996工作制,但實際上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並沒有太長。據統計,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用於工作的時間是4小時,還有 4 小時其實假裝在工作。
  • 家庭的事:主要耗時的是家務和照顧孩子;
  • 個人的事
    最耗時的是睡覺。睡覺時間同樣也有貧富差距,窮人比富人平均每天多睡接近一個小時——睡覺只花時間不花錢,時間貴的人少睡,錢少的人多睡,但並不是少睡會讓人有錢;
  • 休閒的事最耗時的是看電視,據統計,在美國,窮人每天要看4小時電視。在今天,還可以加上刷手機,如今手機上都有屏幕時間管理功能,能監控每一個程序佔用多少時間,你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是多少呢?

02 與其執著節省時間,不如提高時間的使用質量

1、經典時間管理法的侷限

說起時間規劃,總會有人提出經典的管理方法,比如 GTD 原則、番茄工作法、提高自控力、自律等等,這些方法雖然經典耐用,但它只能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並不能增加時間。

節省時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有些事必須要你花時間去做

。比如,你不能請人幫你睡覺,請人幫你吃飯,請人幫你看手機,雖然可以請人照顧孩子,但它要求一定的收入和住房條件,大多數人要麼條件還不夠,要麼不願意。

時間是有限的,除了睡覺、上班,其他時間能節省的確實有限。

2、與其執著節省時間,不如提高時間的使用質量

明白時間難省也不必沮喪,既然節省很難,那不如換個角度,提高時間的使用質量。就是什麼事花的時間最多,就把什麼事的體驗做好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用時第一的是睡覺,要重視睡眠質量。所以,要有一張舒服的床,舒服的枕頭,手機儘量不要放在床邊,如果周邊的環境有噪音,可以給窗戶裝上雙層隔音玻璃,或者用上遮噪耳塞。如果經常失眠,該服用安眠藥就服用安眠藥。

睡眠平均會佔用我們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因此,只要能幫你睡得好的事情,需要做你就做。它是最值得的消費,又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只要睡得好,人生就已躺贏。

用時第二的是看電視刷手機。如果你要真想看電視、刷手機,那就繼續刷。但要遵循一個原則:不要被動,要主動。

不能被動地看電視刷手機,有什麼就看什麼,有什麼就刷什麼,**而是主動地看,主動地刷,只看自己想看的節目,想了解的內容。被動使你沉迷,主動才有掌控**。就算時間還是花了那麼多,至少我們的感受不同。

用時第三大戶是家務

,如果你喜歡做家務,挺好,否則的話能自動化的儘量自動化。

03 時間規劃的本質實際上是痛苦管理

要明白如何規劃時間,首先要知道時間規劃的本質是什麼。

美國作家尼爾·埃亞勒在《不可打擾》一書中提出,驅動人的不是趨利避害,就是避害。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逃避痛苦,因此時間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我們之所以受到那麼多的干擾,比如刷朋友圈、聊微信、刷微博等等,是因為我們主動尋找這些干擾,以便從眼下的痛苦中逃離,這是我們管理痛苦的手段。

劉潤說過一個三八理論,每個人每天都有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用於工作,第二個8小時用於睡覺,第三個8小時你會做什麼?人與人的區別,主要就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的。

那麼如何充分利用剩餘的時間呢?

第一、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

在剩下的時間裡,干擾是最大的敵人。我們要從萬千瑣事、突發狀況中,爭取出一段每天不小於2~4個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很多事情,比如學習、寫作、思考,只能在“不被打擾的時間”裡完成。一段不被打擾的連續的2小時,價值遠遠超過8個15分鐘的碎片時間。

如何找到這2~4小時?

假設你每天正常7點下班,回家吃完飯,大約在8:30到9點左右,然後就可以開啟“不被打擾的時間”了,一直到晚上11點,這2小時非常寶貴。但可惜的是,這2個小時也是你的朋友們最亢奮的時間,他們會竭盡全力用電話、短信、微信打擾你。

或者可以試試在下班後,你可以在公司給自己不被打擾的2小時,然後吃飯、回家。你還可以試試,每天提前1~2小時到公司。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第二、分清“交易、消費和投資”

時間有三重特性:交易、消費和投資。

工作的時間是交易,你支付給公司每天8小時、每月172小時,得到的是每月1萬元的工資,這是交易;你拿你好不容易找到的2~3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追韓劇、追日劇、追美劇,這是消費;你拿這段時間來學習、看書、寫作,這就是投資。

要記住,在“不被打擾的時間”中,只能用於投資。

第三、學會休息

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我們不可能一直特別專注的學習、工作或者寫作。《精力管理》一書中說:人生應該是一場接一場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馬拉松。短跑觀意味著:當你學習/工作90~120分鐘後,你應該休息15分鐘。過多的精力消耗和過度恢復都是不好的。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在“不被打擾的時間”中,學習的時間應該是一個鐘擺式運動:按照一定的週期消耗和補充精力。理想狀態是:做事的時候全方位投入,放鬆休息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全身心地恢復自己的精力。

第四、持之以恆,日拱一卒

堅持是一件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遇到不想學習的時候,可以堅持兩分鐘原則和五分鐘原則。

兩分鐘原則是將任何小於兩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馬上去做完,五分鐘原則是暗示自己將不管多麻煩多複雜的事情全力去做五分鐘.


在做的過程中,就會有一種慣性,讓我們再多做五分鐘十分鐘或者乾脆把事情做完。每天堅持半小時,比某天學習5小時效果要好的多。

四、結 語

如果給你 86400 塊錢,並且這些錢必須在一天內把花完,你會怎麼花這筆錢?如果每天都給你這麼多錢,那你又會怎麼花?雖然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錢,但我們每天都有 86400 分鐘的時間。

怎麼善用這些時間,創造不一樣的人生呢?認清時間規劃的本質是規避痛苦。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用於投資自己,堅持五分鐘原則持之以恆,日拱一卒。未來的路,全都在你腳下。

從經濟學角度淺析《時間規劃局》,教你認清“時間管理”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