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出婆婆?那是因为你太弱!

穷山恶水出婆婆?那是因为你太弱!01

最近这段时间见到闺蜜小丽,发现原本洒脱的逗逼变得祥林嫂一般,负能量爆棚!多数是在吐槽自己的婆婆。

我能怎么办,自己选的闺蜜,哭着也要听她唠叨完。

焦躁的倾诉者千篇一律,而睿智的聆听者却万里挑一。

小丽哭诉完毕,我翘着兰花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说:“我早说过你婆婆不是个东西。”

没错,早在小丽还没结婚时,我就说过这话。

那时两家人正其乐融融、如火如荼地准备着婚礼。作为头号“伴娘”的我也自然有幸参与了几次两家人的家宴。

也就是在当时,我见识到了——小丽的“准婆婆”勤劳贤惠得简直是从教科书里走出来的一样!烹饪、家务、招待样样手到擒来,一人hold住整个场面,自是不在话下。

但是,你知道她是怎么洗碗的吗?

做完饭,客人上了桌,她也不急着陪同吃饭,而是在厨房里各种洗刷收拾。

一开始客人们自然是过意不去,争相招呼她——

我们前来做客,令你这样麻烦,真是打搅了!

做了这一桌的菜,真是辛苦了!

休息休息,跟我们一起吃饭吧!

小丽婆婆笑着婉拒,继续打扫厨房。

客人招呼了几次三番,都被婆婆拒绝了之后,便不好再勉强。只得惭愧地吃饭。

直至婆婆终于将厨房打扫干净之后,这时吃得快的客人A已然饭毕。

婆婆此时便忙不迭的提着抹布上前,将A面前收拾干净,然后将A用过了的一套餐具拿进厨房洗。

洗完之后,B也吃完了,婆婆又将B的一套餐具拿去洗。

然后,C、D、E吃完了,婆婆照单复制。

……

就这样,吃完一个,洗一个。整顿饭下来,婆婆愣是在餐厅和厨房之间跑了个10米乘20“往返跑”。

期间,不断有客人觉得不好意思,这样麻烦到了她真心过意不去。

整个家宴过程中小丽婆婆做人做事无可挑剔的“完美”,却令我感到深深的不适。

仅凭一人之力,一大桌子的菜,从买菜、备菜、炒菜,再到厨房的打扫、餐具的洗刷,全部给你搞定——勤劳,已鉴定。

客套话一套一套,始终笑脸相迎——热情,已鉴定。

可就是有说不出来的不对劲。

后来,在客人散场离去时脸上浓得化不开的“惭愧”神情中,我了解到,并非只是我一人感到了不对劲。

这种逼迫别人产生愧疚感的付出,绑架着我,令我不适。

虽然没有同她深处,但是强势、控制欲是一定的了。

当晚回家我就跟小丽说,婚后你的婆媳生活是一场硬仗。

当时的小丽忽闪着她那太傻太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我,明显是不相信自己将来跟这么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婆婆会产生什么龃龉。

没想到,一语成谶。

02

现在,小丽不厌其烦的细数她婆婆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细节。

叠衣服的方式必须要按照婆婆的。刚结婚那会儿,小丽初来乍到用了自家的办法叠。婆婆脸色沉了一沉,整柜子的衣服,拆了,重叠。

那一晚,婆婆在衣柜旁整理到了凌晨三点。

有一回婆婆出门办事,小丽在家洗了碗。洗完随手将碗放回了橱柜里。可是并没有按照婆婆的方法摆放——这可犯了婆婆的大忌,挑战了她的权威。

婆婆回家后,立马检查厨房,发现了小丽这种大逆不道、悖逆纲常的反叛行为。脸色沉了两沉,挽起袖子,重放——镇压了下去。

就这样,小丽凭自己本事,接二连三地动摇了婆婆对这个家绝对的统治地位。

接下来婆婆越发阴沉的脸色,以及同婆婆之间越来越多的不可描述的矛盾就不难理解了。

偶有不悦,婆婆总会责问:“我这从早到晚的忙,辛苦了几十年,你就这样回报我?”

小丽不明白问我:“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重复劳动、无效劳动,总能被她粉饰一番,说成是勤劳?”

“因为她要用自己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操劳作为武装。

你所有的道理、建议,打在这样的装备上,都是徒劳。

婆婆的付出感,就是日后稍有口角是非之时,绑架你的筹码。”

“为什么她以为这些能威胁到我?”

“因为你太弱!”

“你的意思是让我雄起开撕?”

我苦笑着摇摇头,然后恨铁不成钢的和她分析了另一个婆媳案例。

03

另一个朋友小敏,平日里很少有机会见到她,因为带着两个孩子,料理一个家庭,确实足以耗费一个女人日常大部分的光阴。

偶尔见个面、聊会儿天,小敏每每都令人如沐春风。

妆容精致恬淡,装束简洁温婉,细看却大有乾坤——工艺耗时费神,配色令人过目难忘,再加上她闲适从容的面部表情,圆融通达的性情,一点都不像终日与家长里短、人间烟火纠缠不休的模样。

问君何能尔?

小敏浅笑嫣然,娓娓道来:“几年前我还是个怨妇。”

小敏的怨气绝大部分来自于她的婆婆。

她婆婆令人最难以忍受之处在于——太唠叨。

她婆婆的唠叨,不是那种不放心的叮嘱,善意的提点,而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废话,既没用又难听。

小敏的第一个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婆婆带着孩子在一块空地上玩。孩子每一次迈步,婆婆就在旁边乐此不疲地连声说“慢点慢点,别摔跤”。

从头到尾,全程无限量重播。

请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对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有意义吗?

慢点?他能控制自己的快慢?

别摔跤?谁学走路不摔跤?学走路摔跤有错吗?

04

孩子会走路之后,探索世界的能力与欲望都增强了,破坏力也随之增长。

于是,婆婆的唠叨也越发明显,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不容忽视。

孩子天生就对世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就想动动各种东西。

但不管他干什么,婆婆全部是阻拦和训斥,不停地说——

“你动那个干吗?别动!”

“不能摸,会爆炸!”

“快回来,当心警察叔叔抓你!”

“这有什么好看的?乖乖坐着!”

有回出门游玩,小敏在前面开车,婆婆带着儿子坐在后排。

儿子问:“为什么外面的树在往后移?”

小敏刚想跟他解释,婆婆随即便不耐烦地说:“行了 行了,那是你看花眼了,整天就你问题多。”

在后视镜中,小敏看见儿子沮丧地把头转向窗外。心疼不已。

过了片刻,儿子提出要到车窗边去看看清楚,婆婆不满地呵斥起来:“你整天就是这样烦人,就不能让奶奶安稳地多坐一会儿。”

又过了几分钟,经过儿子执着而认真的观察,他终于肯定:“我没看错,树就是在往后移!”

婆婆白孩子一眼,嗔怪地说:“就你事多。”

终于,儿子灰溜溜地坐下了。

那天晚上,小敏躺在床上,忽而回想起这一天,她讶异的发现,整个一天的日程中,婆婆的嘴一直没闲着,絮絮叨叨,却几乎没说一句有用的话。

婆婆的那些满是负面情绪的废话,不断干扰着儿子充满好奇而又脆弱的自我体验。

她回想起在后视镜中看到儿子颓败的神情,心如刀割。

于是,她问自己,这种婆婆,不送走还留着过年吗?

她连夜跟老公开了家庭会议,老公也不含糊,一周之内,说服并安顿了婆婆。

05

小敏送走了婆婆之后,同原先“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作别,一力担起家中所有家务。

包括后来生了二胎,虽请了保姆处理一些琐碎的杂事,但核心的事务:如培养大宝、照料二宝,三餐饮食、四季服裳、五音六律、七青八黄、九病十痛、旅行攻略、周末度假、眼前苟且、诗和远方等等,都是自己一人经营料理。

周末的时候,带两个孩子去婆婆那边愉快的玩耍半天。既照顾了老人的天伦之乐,又保全了自己的自由。

以上种种,都建立在“全年无休,24小时stand by”的基础之上。

即便如此,她每天还会挤出时间健身、读书、学钢琴,从不将就自己。

闲暇时将自己在育儿、亲子游等方面的心得经验整理分享,已然拥有了为数不少的粉丝。

可以说是走上了个人领域里的人生巅峰!

06

我的案例分析进行到了这里为止,小丽还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并没有悟出我话里的道理。

无奈之下我开始跟她细细研究“婆婆”——这一贡献了三成离婚率的神奇的物种。

为什么有些婆婆难以相处?

无论是强势、强迫症、控制欲还是唠叨,其内心都带有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

现今80、90后一代年轻人的婆婆,往前推算,都是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她们在饥荒灾难中诞生,物质的匮乏导致了他们对于礼节与荣辱的漠视。

她们的童年在“十年浩劫”中度过,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时期,他们看着当年的人们理直气壮的扼杀真理。

她们的青壮年时期,一大批人遭遇“下岗”浪潮,人到中年的妇女,人生一眼看到了尽头,突遇重创,内心自然苦不堪言。

即便躲过了下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富差距加大,她们眼睁睁看着原本跟自己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小伙伴一个个成了土豪。

从前还一起勾肩搭背的小姐妹,一起为了三毛钱跟卖菜大妈争得脸红脖子粗,一起为赶上2路汽车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结果,差距越来越大。

人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摇身一变成了贵妇,而她们却依然赶公交、讨价还价。

凡此种种,小心眼如诸位婆婆,自然郁结于心。

这大半生以来,活得窝囊且颓唐,她越是要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一路从穷山恶水中走来,强烈的不安全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埋内心,生根抽芽,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浇灌,已蔚然成林。

试图改变?这无疑行不通。

为了时时刻刻证明自己的安全,她们必须用强势的言语和行为来武装自己。通过不断的否定、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她们热衷于对琐事绝对的控制,以此彰显自己的强悍与能力。

这种强迫症与病态心理,不是你“礼让愚孝”就能化解的。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分!开!过!

就像小敏那样,毅然、决绝、果断。

07

小丽听完我的案例连连摇头:“我老公可不像小敏的老公一般通情达理,他不会同意送走婆婆分开过的。”

我反问:你想过你老公为什么不同意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不信任你。他不相信你可以独自挑起原本属于你的担当。

早晨要睡到自然醒,孩子和老公的早餐谁做?

日间你要刷微博逛淘宝,孩子的饮食起居谁管?

晚上你要看剧泡吧,放学的孩子下班的老公谁陪?

不苛求你做超人,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角色之下的每一个场景,都没有你起码的出席,你又何来对抗婆婆恶势力的力量?

小敏的老公为什么在看清婆婆的负面影响之后,能当机立断的将之送走?

关键还是在于,小敏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表现,足以令她老公扫除了一切后勤顾虑,只需纯粹的考虑问题的利弊即可。

我并没有将女性贬低为徒有保姆属性的廉价劳动力。

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女性,既渴望自己当家作主的自由,又承担不起自己应有的家庭责任;她们既抱怨婆婆的强势,又离不开婆婆在家中的帮衬。

然后在一次次的横眉冷对、口角争执之后,彼此相看两厌。背后吐槽婆婆的段子都可以出一本书了,一旦建议她们离开婆婆,却犹豫、彷徨、拒绝。

说到底,还是你太弱了!

要么,你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忍耐婆婆因安全感的缺失而固有的强势攻击,并且懂得闭嘴。

要么,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操持好原本便属于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你对婆婆无欲无求,她自然少了裹挟威胁你的源头。那么她的强势会自然而然地适可而止。

如果,你弱到两者都没有,那么活该你被“刁民”般的婆婆折磨。 而且沦陷在这样的消极负面情绪里面,即失了尊严,也没活得尽兴。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