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监跟宫女结成“对食”是怎么回事?

壁布装饰


宫女和太监“对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偌大的一个皇宫只存在着皇帝一个男人,庞大的宫女群体感情生活没地方寄托。而太监虽然生理残缺不能再男欢女爱,但拉拉小手、意淫一番还是能做到的。于是乎,分享不到皇帝宠爱的宫女和太监就组成了畸形的男女关系。


古代封建帝王,为了享受高质量的宫廷生活,一般都会配备数量庞大的宫女和太监。宫女的数量,动辄成百上千,要是赶上晋武帝司马炎、隋炀帝杨广时代,那更是以万来计量。这么多的宫女,皇帝不要说宠幸,就连看都来不及看一眼,有些宫女从始至终一辈子就没机会瞅一下皇帝长啥模样!毕竟答应、常在、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升级模式只是理论上的,旅途上要不停地打怪排挤竞争对手,没有过硬的命数一般都活不过最后一集大结局。因此,“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弄一个皇后当当”几乎是不现实的。

既然从唯一的男人——皇帝那里实现不了期待,寂寞宫廷春欲晚的感情生活又需要发泄的渠道,大内侍卫不太能接触得到,但每天常进常出的太监、公公却是一抓一大把,那就将就着凑合吧。于是太监宫女之间畸形的“对食”现象就产生了!一开始两人也只是一起吃吃饭、说说悄悄话,寻个感情上的寄托。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监和宫女的交往很快就添加进了权力和地位的色彩。宫女里也有皇帝选剩下的佼佼者,哪个太监出手能搞定某个公认出众的宫女,那感觉无异于某个高富帅泡到了系里的校花。再后来,地位较高的宫女太监为了巩固权势,也会勾结在一起共存共荣,这方面典型的莫过于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巴巴。

有鉴于明朝的太监宫女勾结乱政,清朝宫廷制定了严格的杜绝“对食”规定。但宫女太监感情生活问题一日不解决,也就总有不怕死的“苦命鸳鸯”要在一起。


竹山清溪涧


太监与宫女谈恋爱,因为生理缺陷,除了对坐而食,好像也干不了什么,故曰:对食。当然,宫女太监最初可能只是一起吃饭,相爱之后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大多数人对“对食”一词的理解就是太监与宫女相爱,实际上对食的涵义比这层意思要宽得多。

对食现象始见于汉代,东汉应劭对“对食”一词的解释为: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为拓忌也。

翻译过来就是:宫女自发地结为夫妻,这种现象叫做对食。可能当时对食这个词还不怎么流行,因此应劭专门解释一下,怕一般人不理解。

此时的对食是指宫女与宫女之间的同性恋。大家都知道古代宫里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太监。女人和太监是最多的,男人只有皇帝、御医、御厨。看过《延禧攻略》的朋友们都知道,宫女们十几岁入宫,到了25岁可以退休,这是符合史实的,但是只有清朝是这样,清朝以前宫女终身服役。

这些宫女长期住在深宫,被皇帝看中的概率几乎为0,那她们寂寞了怎么办呢?于是宫女与宫女之间来一个对食,以此排遣寂寞。都说汉代开放,果然如此,那个时候就有同性恋了。

对食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是太监与宫女谈恋爱,也可以是宫女与宫女、太监与太监之间的同性恋。《旧唐书》卷三十七《五行志》记载:长庆四年四月十七日,染坊作人张韶与卜者苏玄明于柴草车内藏兵仗,入宫作乱。二人对食于清思殿。是日禁军诛张韶等三十七人。

张韶是染坊的差役,苏玄明是算命先生,苏玄明给张韶算命说他可以坐上皇帝宝座,于是二人带了几个染坊工人和地痞无赖闯入宫中,两人在清思殿面对面坐下,分享唐敬宗的御膳,当天就被禁军杀了。

这两人真的仅仅是对坐而食,没有其他意思,有人一看史书上记载二人对食,便认为张韶和苏玄明同性恋,男子之间同性恋也叫对食。真是荒谬,两人都不是宫里人,既不是宫女也不是太监,何来对食一说?

到了明清时期对食一般是指太监和宫女谈恋爱,同性恋的很少。起初明太祖朱元璋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曾明令禁止对食行为,朱元璋是什么人?宫女太监就是再寂寞也不敢拿小命开玩笑,后来基本上没人管这个闲事,以至于到了嘉靖、万历时期,对食竟成风气。

对食风靡到何种程度呢?如果太监和宫女两情相悦被人发现,就有人好意撮合,充当“媒人”。如果宫女长期没有太监与之对食,就好像正常女子长期找不到男朋友一样,反而会被人鄙视,被人说成是“弃物”。

所以《延禧攻略》里面魏璎珞被贬到辛者库,辛者库的宫女争相讨好小太监,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符合史实的。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对对食“夫妻”,就是九千岁魏忠贤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


考古班二愣子


在古代的皇宫中有一群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宫女和太监,他们是皇帝的奴仆,他们也会孤独寂寞冷。为此,就在皇宫中诞生了一场特殊的婚姻和恋爱形式——“对食”,名义上是搭伙做饭。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原来我们都想错了。还是古人会玩,现在的男人们和女人们玩的游戏,其实是他们早就玩剩下的。

古人真会玩,现在我们玩的早就是他们玩剩下的。实际上,古代太监和宫女之间的“对事”,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宫女与宫女之间的“对食”,为了排除寂寞,一起吃饭,相互慰藉,后来被玩坏了,出于生理上的需要,出现了“拉拉”。第二类是宫女与太监之间的“对食”,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相互慰藉。与真正的夫妻所差无几,以古人的智慧,该发生都会发生。只是宫女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出宫嫁人,因此这种关系多为临时性的,但在其中又有一个另类就是“菜户”。

原来菜户才是真爱,结成菜户的宫女和太监,一般会海誓山盟,终生与彼此相爱,不再与别人发生感情。他们一旦结为菜户,宫女和太监唱随往还,形如夫妻。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甚至即使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原来这才是真爱呀!

太监和宫女们的那点事,远非我们所了解的。除了宫女与宫女之间、宫女与太监之间结成“对食”,不排除太监与太监之间发生点什么,更甚至古代有权势的大太监,例如秦朝的赵高和清朝的小德张都娶妻成家,还养儿子。



总之,古代太监与宫女对食那些事,就是封建制度的产物。这些宫女和太监深受这种封建制度的毒害,而产生的一种畸形的感情。


密探零零发


常言道宫墙深似海,对很多人来说皇宫就是天下权势最极致的象征,在很多时候,人们一想到皇宫就想到了无边的享受,但是这种感觉只局限在少部分人身上,这少部分人不包括皇宫里的小宫女、小太监们。

在皇宫中最快乐的人莫过于九五至尊的皇帝,除了皇帝之外,在皇宫中地位最高的妃嫔们也不全都是快乐着的,因为许多人要共享着一个男人的原因,在雨露均沾不均衡的情况下,自然就有人欢喜有人愁。

就连地位尊崇的妃嫔们都有许多是私生活孤寂过得非常不如意的,更何况是底层的宫女们了。

被奢华囚笼锁住人生的宫女们

古代的女性一般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后,就会被父母送出去嫁人,而古代招收宫女的年龄也是从十二三岁开始招收的。

她们刚进宫的时候正好是她们的适婚年龄,正好是她们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是在进宫成为了宫女后,她们的人生就会从此被高墙隔开,溺进孤寂的海洋中。

虽然有些年代的皇宫比较人性化,在宫女们二、三十岁的时候会允许她们选择留在宫中或者出宫,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二、三十岁在古代已经属于超龄剩女的原因,所以宫女们出宫后是很难嫁出去的。


而且出宫后她们的生活也会困苦万分,于是许多宫女在到了年龄之后,她们会选择留在宫中,在这个天底下最奢华的囚笼中,度过自己的残生。

宫女们不是永远只会干活的机器,她们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着真情实感的女人,在她们的心中,她们也是渴望着能找到一份感情寄托的。

皇帝她们肯定是接触不到的,守卫皇宫的侍卫们又不能进入内宫,在失去了所有最佳的选择后,宫女们选择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和太监们对食。

对食的主要意思

对食是宫女和太监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的恋爱行为,与宫女们一样,太监也是渴望着拥有一份感情的,虽然他们失去了男人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的内心也因此变得畸形了起来,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们对感情的渴望,于是在双方都需要的情况下,他们就走到了一起。

他们在一起的过程中,一般以夫妻相称,平常会一起吃饭、睡觉,除了夫妻间最重要的仪式外,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他们都会依照外界夫妻的生活形式进行。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男孩、女孩之间的过家家,不过他们的对食是他们投注入了情感的结果,并不是儿戏。

在古代很多朝代里,皇帝都是明令禁止太监宫女们出现对食情况的,不过再森严的规矩也无法阻挡两颗孤单想寻找爱情的心,所以在高压的年代里,太监和宫女们会选择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在这种紧张情况下的感情,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刺激的。

对对食情况最为开明的明朝

而我们遍观诸多的朝代,明朝是对对食最为开明的年代,虽然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对这种情况厌恶到了极点,但是那是因为朱元璋极为讨厌太监的结果。

从永乐皇帝之后,明朝皇帝们对太监们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们把太监当成了自己处理公务以及与文臣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因为自小的陪伴,有不少皇帝甚至把太监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于是他们给了太监们选择自己感情的权利,太监宫女们之间的对食也从暗中浮到了明面上。

当时对于比较属意的小太监或者宫女们,皇帝、妃嫔们都是会关怀地问他们对食对象是谁之类的话,就如同我们现在上司问下属对象的感觉一样。

而他们在这种开明之下,也不会有丝毫的隐瞒,他们会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对象,而不用担心有丝毫的处罚。

不过皇宫中的对食很多时候都是流行在一些中下层的太监们中的,有一些权力滔天的大太监们,他们一般都会在宫外拥有自己的豪宅、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为此他们就会在宫外花重金从青楼的老鸪、穷苦人家的父母手中买一些年轻的女子,娶她们作妻,然后开始他们宫外的对食生活。

所以说古代太监和宫女们的对食实际上就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畸形恋爱关系,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欲望和感情,太监们虽然失去了拥有欲望的权力,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没有因此减去分毫,宫女们的情况更不用说了,因此宫女们的烈火在燃烧的时候,她们也不会在乎她们所要燃烧的是不是适合燃烧的木柴,只要可以燃烧,她们将会自己的一切火焰在沉寂中燃烧殆尽。


孤客生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以前看过的几个历史上的故事。对食之词其实一来是指宫女相互之间的结合,二来也是指宫女太监之间的结合,既然题目挑明了太监宫女,那就单单说说太监宫女的事儿。在我看来,太监宫女结成对食是男女情感欲望跟伦理限制的产物,也是皇权对于身边伺候之人妥协的结果。

最早看到对食说的就是大太监魏忠贤跟客氏的故事。客氏是明熹宗奶妈,对明熹宗有很大控制权,魏忠贤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偏偏这两个人又勾搭一起,皇帝明熹宗又是那个有名的木匠皇帝。所以这两人在一块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很多人对他们是极为痛恨。最后木匠皇帝早早死掉了,新皇帝崇祯是个狠角色,登基后很快清理魏忠贤,客氏也被活活打死,可谓罪有应得。所以从他俩来看,太监宫女对食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呢,还有个故事也流传甚广,讲的也是宫女的故事。那是在开明的唐朝,唐玄宗年间,宫女经常要为前线战士缝补衣服,这么一来二去,有个宫女就对某个展示产生了情意。为了表达自己情意,她在衣服里夹杂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这么写的: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这个士兵呢,不知道脑子短路还是咋地,居然把这首诗上报给了领导,然后一层层居然传到唐玄宗那。唐玄宗为人开明,一看这宫女挺有才气,小诗写的不错,而且正好可以借此拉拢军士人心,居然给这两人赐婚,一时传为佳话。幸亏唐玄宗是个开明君主,不然那个士兵的举动,肯定要害死那个宫女呀。这个故事虽然不是讲的宫女太监的事,但足以说明宫女在宫里是何其寂寞难耐,就算甘冒一死也要表达表达自己的情意。

根据相关记载,从汉武帝时代起,宫中的太监、宫女数量大大增加,到了唐朝,宫女太监数量都已经过万,明朝的太监数量更是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清代的宫女太监数量才有所下降。这么一大堆人,比如宫女,除了极少数出头之人,大部分一辈子连跟皇帝一句话都说不上,一辈子都在伺候人,太监呢,可能更惨,虽然有如魏忠贤这样得势的大太监,但大部分都是劳力和苦工,何况就算太监有了很大的权力,身份也是个阉人,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丝毫没有地位的。这些人不痴不傻,有些还会断字识文,无论情感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有一定的需求。这么多人在又都在皇宫那么个小小空间里,日夜接触,太监虽然不是完全的男人,但毕竟还留其形,互相之间产生情愫或者依赖都不稀奇。


不过呢,不管太监还是宫女,都是皇帝身边的人,说的难听一点,他们可以算是皇帝的私有物品。对于这些自己人的互相结合,显然对皇帝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一来触动皇室尊严,二来太监宫女形成小团体,容易发生是非。所以有的皇帝对于对食是极其痛恨的,比如朱元璋,严厉打击对食,如有发现,处以极刑。可是大多数皇帝虽然嘴上反对对食,但是对于这种现象却一直采取睁眼闭眼的态度,这是为何呢。

其实说白了,皇帝也是人,也知道人有七情六欲,这太监宫女虽然是奴才,却是一辈子接触最多也是最近身的人。这些人数量庞大,集合起来的力量不容小觑,他们不仅伺候皇帝,还伺候皇后太后嫔妃等等,如果逼得他们太紧,如何会尽心尽力?倒不如稍微在某些地方宽容一点,给他们留点余地,也更利于自己的统治。所以在很多时候,对食都是普遍存在的,甚至还有魏忠贤客氏这样极端得势跋扈的存在。

太监和宫女,是皇权下的奇葩产物,大多数都是处于宫中的底层,没有丝毫的尊严和自由。也许这种对食的存在,是他们生存下去仅存的慰藉吧。


一览众河小


太监、宫女,夫唱妇随,大家一起搭伙过日子,彼此有个照应,除了鱼水之欢,其他“如外人夫妇无异”。

现在,我们就来聊聊在冰冷无情的皇宫里发生的“对食剧情”吧。

太监宫女对食,合谋监守自盗,偷了皇帝的宝贝。

皇宫那么大,东西那么多,一些对食的宫女太监就打了歪主意。

1604年的一天,主管皇家衣服的尚衣监发现万历皇帝的珍珠袍不见了!

万历皇帝很生气,下令严查。

司礼掌印太监奉命去查,最终三个管衣服的太监死了1个,流放2个,衣服就是没有下落。

掌印太监没辙了,不过万历皇帝事情也多,这事情处理到这个进度,他也懒得追究了。

真相是,万历身边一个贴身宫女顺手从皇帝身边带出去了,交给自己的太监老公拿出宫去换钱了。

其实,知道的人不少,但是谁也不敢说,毕竟天子一怒,那宫里面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明清两代,

宫里丢东西是个常态,溥仪退位之后,太监偷文物极其猖狂,溥仪火的把太监全赶出了紫禁城。

这宫里的物件,都有相应的管理记录,但是宫廷里的管理从来都是黑暗而混乱的,总有不怕死的太监宫女钻漏洞,偷东西赚钱。

至于后宫么,那么多皇帝的妃子、甚至先皇的妃子、自己的母后……势力复杂,勾心斗角还来不及,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事就行,偷东西这事,懒得管。

至于皇帝么,后宫那些破事更懒得管,反正天下都是皇帝的,富有四海,丢点东西,丢了就丢了。

万历一朝,太监宫女对食成为宫内时尚

万历期间,宫女太监配对,形成一种普遍现象,“内中宫人(宫女),鲜(少)有无配偶者”。

如果哪个太监没有老婆,哪个宫女没有老公,那在宫里显得很另类。

在宫里,宫女和太监公开手拉手,一派夫唱妇随的强调,丝毫不避讳。

太监和宫女是皇宫里的底层人物,大家一起搭伙,结下盟誓,共结连理,给皇宫带来丝丝温暖。

对食中的太监宫女,有人忠诚、有人劈腿,也有搞小三

万历皇帝有个郑贵妃,手下有个宫女叫吴赞女,有一个太监老公叫宋宝。

这个吴赞女可能感觉一个老公不踏实,后来又找了个叫张进朝的备份老公。

像吴赞女这样劈腿的宫女,有不少,大都是已经在宫里混到一定地位的人。

宫里面混到一定地位的太监,身边的对食宫女的更新速度比较快。

有点实力的太监,还会在宫外养着小三。

当时北京城有个叫“西院”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女艺人,能唱会弹的那种,我们称之为“艺人”。

很多太监就养着一些女艺人做小三

这些女艺人一般不被京城主流艺术界接纳,觉得他们“同类俱贱之,不屑于齿”。

当然,大多数对食的宫女太监在伴侣死后,一般都会忠诚守节,一直到出宫或到去世。大家一般都会以义节来“津津称美”。

对食夫妻,是不是觉得很传奇?也很奇葩。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太监宫女身份卑微,甚至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权力,在险恶的深宫之内,找个靠谱的伴侣搭伙日子,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云中史记


太监是阉割了失去性能为的专为皇室服务的男性,宫女是专为皇上提供性服务并为皇室服务的年轻女性。作为宫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一个不能有妻,一个不能有夫,于是一些太监与宫女在处境相同,思想接近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在冷漠,孤独的宫院寻找温暖和帮助而结成的假夫妻。当然那些宫女都是不得皇帝宠幸的。



因为他们不能行夫妻之事,最能表示关系亲密的方式就是相对而食,因此被戏称为“对食”。这是太监和宫女长期在皇宫那个不得见人的地方,渴望过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不得的情况下而想出的一种替代方式。其实这种畸形现象不仅发生在太监与宫女之间,宫女与宫女,太监与太监之间也常常出现这种对食现象,就如同现在的同性恋。



“对食”最早见于汉代,当时仅是指关系比较好的宫女与太监之间常常一起吃饭,后来逐渐发展成宦官与宫女之间因相互抚慰而结为一种比较固定的,类似于婚姻关系才有的的“专有名词”。

到了明代,这种情形已相当普遍,甚至会出现有热情的宫女太监为其他宫女太监牵线保媒的现象。究其缘由,则是宫中太寂寞了,这些“怨旷无聊”的弱势人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说到底,宫中的“对食”,是那些可怜的人们,为了在深似海的皇宫求得心灵上的一种慰藉,而在无奈的情况下给自己寻得的安抚罢了,实在是辛酸可怜的产物。


萍风竹雨123


最近在头条里总看见“对食”二字,这两个字就这样火起来了,很有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清宫剧的原因,那么“对食”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太监和宫女为什么要“对食”?对食有什么好处?赶紧来和羽评一起解锁新知识吧!

(宫女)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总能看见有的太监和宫女总是眉来眼去的,也总看见他们嬉戏打闹,其实很明显,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对食了。

那么什么是对食?

对食最开始的意思就是简单的在一起吃饭而已,到了后来演变成了宫女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到了明朝时期,也就指得是太监与宫女之间的对食,也就是现在谈恋爱或者没有夫妻之实的处对象的意思。

在明朝,这种对食风气最盛,主要是因为明朝末年,太监和宫女太多,据说宫中太监多达十万人,而宫里的宫女大多都很难飞上枝头变凤凰,很有可能一直到自己离开宫中都还是个黄花大闺女,所以在特有的条件下,他们就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互相诉说心事。

举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就是明朝太监魏忠贤,他就和明熹宗的奶妈对食过,之所以他们对食一直被后世人说道,主要是因为有人说魏忠贤在阉割的时候没阉干净,所以还能行夫妻之事。

(魏忠贤)

但是这种猜测不合理,要知道在当时宫中的阉割技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负责阉割的人已经非常专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没有阉割干净的情况。

到了清朝,太监和宫女之间的对食就不多了,也没有那么猖狂,这主要是因为宫女太监比较少,而且太监又不能私自出宫。再加上清朝的宫女在28岁之后可以出宫嫁人,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所以清朝对食的不多,但是也有。

太监和宫女为什么要对食?

首先,对于太监来说,可以说太监是男人里最可怜的了,哪怕你混的再好也还是个太监,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两个在古代特别有原则的事情,太监都破例了,说句实话,要不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谁愿意去做太监?

而他们到了宫中生活是极其枯燥无味的,尤其是面对除了皇上之外的那么多宫女和妃子,难免会浮想联翩,阉割了不代表没有欲望,这样他们更痛苦,所以只能私底下找比较合得来的宫女一起搭伙过日子,比如《甄嬛传》里的苏培盛和崔槿汐对食 。

其次,对于宫女来说,皇宫就如同是一座监狱,她们平时又不能出去,一天到晚伺候主子,干得好还可以,干的不好就是挨打,动不动就是一丈红,再加上青春期,难免对异性会有幻想,而他们又不能找其他男子,万一被抓到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她们只能找那些太监,平时都是一起朝夕相处的太监,就算被抓被发现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在这种长期被幽禁在宫中,又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有句话是“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说的就是这些宫女一辈子出不了宫,休闲的时候只能说一些很多年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对食了,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其实除了对食之外,还有一个词“菜户”,“菜户”要比“对食”的关系更进一步,如果说对食只仅限于谈恋爱,那么菜户无疑就是结为夫妇,到民政局领证了。因为在古代规定,太监和宫女如果称为菜户,那就证明他们就和夫妻没什么区别了,他们平日里一起吃饭、一起劳作、一起睡觉,即使有一方去世之后,另一方也必须尊重誓言,不再与别人发生感情,虽说没有夫妻之实,但是很多太监宫女确实有真感情。


羽评郡主


在古代,生活没有出路又不会读书的男人想要进宫谋个差事,只能割掉小JJ,才能进宫做个内廷太监。

(古代的太监)

他们在内宫走动,所见除了一国之君,便是美艳动人的嫔妃们。这些人都身份高贵,视他们为奴才,因此他们也不敢有非份之想。不过他们也是男人,也渴望能过正常人的日子。再加上常在内宫行走,和他们共事的多是宫女。这些宫女自十二三岁入宫,都是豆蔻年纪。试想哪个少女不怀春,但是一入宫门深似海,能得到皇帝宠幸的,毕竟是极个别幸运儿。所以她们和太监由于长期共事,日久生情,也不是奇迹。他们这种现象不叫谈恋爱,而叫“对食”。其实这个词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畸形性,就是只能一起吃饭而已。

关于“对食”的记录,最早出现于汉代。不光指太监和宫女,还泛指宫女和宫女之间的同性恋。最离奇的就是《汉代故事》中记载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在失宠后,和女巫楚服的故事。说的是女巫楚服天天穿着男人的袍服,和陈阿娇同吃同寝,形如夫妻。后来汉武帝得知后,认为她们淫乱后宫,陈阿娇和楚服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古代女同)

东汉后期到唐朝,宦官的势力都空前膨胀。他们不光和外戚争权,左右朝廷,在生活上,他们更是像普通男人一样娶妻纳妾。

一些没有能力又想升官发财的人,便想办法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些宦官,换取高官厚禄。

比如唐玄宗时期有个刀笔吏,见高力士很得唐玄宗宠信,便想方设法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很快,这个刀笔吏便得到了刺史的官位。

还有唐肃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叫元擢的人,为了巴结红极一时的大太监李辅国,也把女儿嫁给他。结果,他得到梁州刺史的官职。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吸取了前朝亡国的教训,从一开始便在宫里钉了个铁牌,上书“太监不得干政”。不仅如此,对太监的私生活也管束极严。认为他们和宫女对食的行为,也和男盗女娼差不多下流。凡是发现太监娶妻成家,或者有人举报有太监和宫女对食,太监就会被施以剥皮的酷刑。因此,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大家老老实实,别说太监和宫女面对面吃个饭了,就是互相看一眼,都有生命危险。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由于有太监给他传递消息,最终靖难成功。因此,有功的太监在朱棣这里受到了重用,地位也有所提高。太监和宫女对食的行为,就又公开允许了。

当禁令放松后,情欲被压迫太久的太监,和宫女们简直是喜大普奔,纷纷脱单。

据说在当时,“对食”在后宫简直成了一种流行风气。如果哪个太监或宫女没有对食的对象,那简直是一种耻辱。当然,也有些好事的宫女或太监,担当红娘的角色,为这些单身狗们穿针引线,赚取微薄的收入。

虽说禁令放开,但有些太监和宫女实在是高调得不像话,《明史》记载,有个小宫女和太监对食,两人高调秀恩爱,结果被善妒的万贵妃撞见。万贵妃立刻眼睛辣得生疼,命人将这两人杖毙。并且在行刑的过程中,还命太监和宫女围观,以示警告。自那以后,对食的小太监和宫女都收敛了许多,就算想恩爱,也是背地里悄悄而为。

如果说“对食”只是拉拉小手谈谈恋爱,那么“结为菜户”则就是一个屋里吃饭,一个被窝里睡觉的夫妻了。并且结菜户这种行为,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得到了皇帝的默认。

宫女和太监结为菜户后,便多了一份家庭的责任感,他们和寻常夫妻一样夫唱妇随,互相依靠,从此双方都不会再和别人发生感情。

当然也有不讲规矩的。比如野心勃勃的魏忠贤,为了能成为权倾天下的大太监,他就挖了干爹魏朝的墙角,勾搭上了与魏朝对食的客氏。

(魏忠贤和客氏)

客氏什么人?明熹宗的奶妈。

由于她很有一套本事,明熹宗继位后,依然“不能断奶”,因此她受到了专宠,待遇堪比皇后。

所以魏忠贤一方面垂涎于她的美色,一方面也是想利用她达到自己的目的。魏忠贤虽身受魏朝关照多年,却一定要横刀夺爱。史书记载,年老的魏朝发现奸情后,与魏忠贤撕扯在一起。由于魏朝年老不敌,便拉着客氏要走。偏魏忠贤又扯着客氏不让走,因此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惊动了明熹宗。魏忠贤得客氏提点,再加上他又颇懂得取悦明熹宗,结果明熹宗自然偏心于魏忠贤,当面赐婚于这两人,使他们公开成为对食夫妻。

到了清朝,由于制度严苛,再加上清朝的太监没有得到权力的机会,太监和宫女对食,那简直是想都不能想的事。当时有个慎刑司,就主管太监和宫女违规犯法。

当然,在清朝后期,也出现了几个有头有脸的大太监,比如安德海,李莲英,他们在外面都娶了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对食,最初是指“女女拉拉蕾丝边”,后来指太监和宫女搭伙过日子,类似男女同居。除了对食,太监和宫女还有更高境界的搭伙——菜户,即结婚过日子。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深宫之中,皇帝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风光无限;后宫佳丽,养尊处优,可又有谁知道,他们的风光是建立在多少太监和宫女的痛苦上?

根据史料记载,“对食”最初是宫女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宫女是完整的女人,她们年轻,如鲜花盛开;成熟,如果实累累,她们向往爱情,渴望雨露,但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碰触她们的身体,这种对欲望的禁锢让她们更加饥渴,却无处发泄。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皇宫之内男性的缺乏,让这些青春年华的少女只能寻求同性的慰藉。共同的命运让她们走到一起,两个宫女如同闺蜜,她们日夜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互相抚慰,填补肉体和精神的空虚,谓之“对食”。

太监,是不完整的男人,但他们毕竟还算半个男人。虽被净身,仍有性的需求,也有对感情、婚姻的渴望,这种共同需求促使宫女和太监走向一起,成为“对食”的主体。

“对食”既为满足生理需求,也为弥补感情缺失。在看似热闹繁华,实则冰冷无情的皇宫大内,宫女和太监这两个最凄惨最孤独的群体,只有依靠这种方式相互拥抱,彼此慰藉,这既是他们人生的悲剧,更是独裁制度的悲剧。

其实“对食”一开始是指宫女之间自愿结合为“夫妇”,也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拉拉”和“蕾丝边”,“对食”双方只是在一起玩玩,化解寂寞,财产和生活是独立的。

明清时期,“对食”现象最盛,但历代皇帝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严令禁止宫女和太监“对食”,试图剥夺他们最后一点权利。

但棍棒打不倒人性需求,“对食”之风不但未被禁止,反而发展到新的层次——“菜户”。

“对食”双方只是一起搭伙过日子,类似如今的男女同居,“菜户”则是宫女和太监结为名义上的夫妻,他们有媒人,有婚礼,财产共同,与正常夫妻无异,比“对食”更加深入和密切。

明朝万历年间,“对食”、“菜户”在宫内成为普遍现象,如果某个宫女长时间找不到“菜户”对象,还会遭人耻笑,被称为没人要的废品。

万历皇帝偏偏最讨厌此类现象,一旦被他发现,轻者“棒打鸳鸯散”,重则砍头掉脑袋,但即便如此严厉惩治,仍是屡禁不止,后来万历发现刹不住这股歪风,也就默许了。

历史上最著名的“对食”案例恐怕是大太监魏忠贤和明熹宗的奶妈客氏了。

客氏原来的“菜户”原是兵仗局掌印太监王国臣,但她婚内劈腿,与更有前途的魏忠贤私通,王国臣和魏忠贤两个大太监甚至为此大打出手,惊动明熹宗亲自干预做媒,正式确认了客氏和魏忠贤的“对食”关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