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車有鑑,師無蹤,教訓只會升級。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滴滴順風車兩度鬧出命案,輿論憤怒很正常。後續新聞披露,事發前被害人已經發出求助信號,受害人親朋舉報,公安介入,滴滴拒絕提供車主信息。直至乘客被害,滴滴終於配合破案。滴滴公司的這般“護犢”,也許在業內是“美德”,對於社會來說無異於毒藥。交通管理部門嚴肅處理滴滴公司,我們舉雙手贊成。
滴滴火速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對於公關效果來說,這樣的處理看著過癮,也能博得一些掌聲。不過仔細想想,這樣的“斷骨療法”,是一種因噎廢食的療法,看似光鮮的背後,暴露出的問題是簡單粗暴。在筆者看來,滴滴順風車現在需要的不僅是這種“斷骨療法”,更應找準癥結。
滴滴順風車從誕生那天就帶著兩性暗示的“原罪”問題不假,這種暗示兩性的社交屬性,讓滴滴公司具有了“原罪”。這樣的評斷,不是沒有道理。“原罪”是病態的基因,這種基因需要根治。
滴滴的性暗示是原罪,血案面前需要修正。命案的發生,不是順風車存在不可逆轉的致命缺陷,而在於滴滴順風車後臺管理的冷漠和傲慢。
滴滴應該做的是在下線整頓順風車業務的同時,對潛在的駕乘風險進行反思,找準癥結,看看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客服後臺響應速度過慢?應對乘客訴求流程不清晰?還是與警方的聯動系統無法起到作用?抑或是管理制度漏洞甚至是自上至下對生命的冷漠?
整頓順風車,整頓的是問題,比如強行要求滴滴順風車的後臺信息和110聯動,強制滴滴以乘客安全為第一要義,無視駕乘安全求助的,按照刑事犯罪追究滴滴後臺值班人員的法律連帶責任。
救治高危的滴滴順風車,比起“斷骨自療”,更應先找準癥結,再實施“刮骨療毒”。
閱讀更多 三國部落 的文章